您当前的位置 : 西青信息港 >> 新闻 >> 综合
【西青党史记忆】农村改革的起步(二)
来源:西青信息港 编辑:扈树珍 日期:2021-07-02
内容提要: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西郊区在“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扬长避短,趋利避害”的原则指导下,提出“河边种菜,洼地养鱼,堼上种果,其余地方种粮食”,为全区建设稳定可靠的副食品生产基地奠定了基础。

  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西郊区在“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扬长避短,趋利避害”的原则指导下,提出“河边种菜,洼地养鱼,堼上种果,其余地方种粮食”,为全区建设稳定可靠的副食品生产基地奠定了基础。

  全区菜农以城市为依托,在5万亩菜地上,广泛推广使用新品种、新技术;实行反季节种植,大力发展保护地栽培,蔬菜生产品种多,质量好,一年上市一亿多千克新鲜蔬菜,改变了冬季不能产菜的老传统,做到了蔬菜供应四季常青。此后,引进地膜覆盖技术,开启了发展保护地栽培的大门。全区保护地面积达1.7万亩,占园田面积的三分之一。蔬菜生产成为农民创收的一大财源。

  1980年,全区有76个村成立了渔业队,新开挖鱼塘1246 亩。养殖水平不断提高,单产有较大增幅,1981年亩产142千克,涌现出一批养殖业大村,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其中,王稳庄乡的小孙庄村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大力发展养殖业,建成华北地区最大的集体养猪场、天津市最大的村办集体蛋鸡场、天津市最大的养鱼场。1982年年底,全区年出栏肥猪7.2万头,提供商品鸡蛋五百四十多万千克,成鱼商品总量达100万千克,在上市的商品鱼中,其中有十三万多千克为活鱼。

  从1981年开始,西郊区扩大了生产队和个人的植树范围,并开始进行林木确权发证工作。1982年果树承包责任制正式开始实行。年底,全区四旁植树540万株,灌木187万墩,苗圃1500亩,建成农田林网化面积2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6.7%,林木蓄积量5.8万立方米。果园结果面积9000亩,年产量100万千克,形成田成方,林成网,到处林茂粮丰的景象。1982年,西郊区被国家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义务植树先进单位”称号。

  改革开放后,西郊区农村副业得到发展。到1981年,全区已有社办企业39家,队办企业349家,主要从事服装、车具、印刷、纺织、沥青生产等行业。农村副业的发展改变了农业单一的经济结构,增加了积累,壮大了集体经济。

  这一时期,西郊区的农业产值由1978年的3405.20万元,增加到1982年的4095.39万元,增长20.26%;林业由1978年的17.40万元,增加到1982年的42.70万元,增长145.5%;牧业由1978年的445.70万元,增加到1982年的860.79万元,增长93.13%;渔业由1978年的44.60万元,增加到1982年的259.22万元,增长481.21%;副业由1978年的6444.40万元,增加到1982年的14824.29万元,增长130.03%。

分享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