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西青信息港 >> 新闻 >> 经济
天津西青帮扶甘肃受援地脱贫纪实之四:酒香也怕巷子深
来源:西青信息港 作者:马晓熹 李洋 谢杨 乔瑞 苗高萌 编辑:李美玲 日期:2019-12-17
内容提要:打开脱贫这扇门,解决农副产品的销路是关键,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已经过去,有销路才有底气将扶贫事业进行到底,西青区打造专业平台、建立立体网络、组织爱心人士,努力将对口帮扶地区的优质农产品打造成销售爆款,让花费大量人力物力投资兴建起来的扶贫产业后继有力,让贫困户们的致富路走得更踏实。

  打开脱贫这扇门,解决农副产品的销路是关键,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已经过去,有销路才有底气将扶贫事业进行到底,西青区打造专业平台、建立立体网络、组织爱心人士,努力将对口帮扶地区的优质农产品打造成销售爆款,让花费大量人力物力投资兴建起来的扶贫产业后继有力,让贫困户们的致富路走得更踏实。

  再过几天,54岁的立桥镇百花村阴崖组村民王永生就要下山回家准备过年了,此时此刻,他与同事一起正在对扶贫基地上,最后一茬食用菌的采摘查漏补缺。山上四个月的时间让他在扶贫产业——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党川镇花庙村食用菌种植基地上挣到了一万多块钱,这是他以前在山里种地时所不敢想的。

  王永生说:“我在这里工作将近4个月了,一个月有3600元的收入,以前一个月还挣不了1000块钱,我很知足啊!”

  走进王永生在种植基地的家,简单的几件日用品收拾得干干净净。王永生告诉记者,每个星期基地会有人送来必需的物资,山里昼夜温差大且潮湿多雾,条件艰苦几乎不适合人居,但他对这一切却感到很满足,因为这里是最适合食用菌生长的地方。而且木耳长得好,也就意味着他会有更多的收入。

  麦积的这片山,以前也不是没有人想过在这里种木耳,可山高路远搞产业开发,前景如何令人望而生畏。今年,为了带动周边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致富,西青区毅然将20万资金因地制宜地投放到了这里。

  麦积区党川镇花庙村书记任永生说:“在西青的帮扶下,我们成立了互助专业合作社,通过村支部+互助合作社+农户加工的这种模式。共有塑料大棚是20个,今年还通过西青区帮扶20万资金以后,生源公司给我村上一共做了19棚木耳,今年通过公司服务运行,在技术上有了保证,产量上也有了保证,今年的产量是达到了6000斤。”

  木耳丰收自然是喜事,可如何将六千斤的产量变成农户们手上实实在在的收入呢?扶贫资金——每一分钱都无比珍贵,想要用到刀刃上,西青区有何自信能将这建在深山之中的扶贫产业基地带上正轨呢?

  记者手上拿着一款手机app,正是西青区自己设计制作的,打开这个消费扶贫小店的链接可以看到来自景泰、麦积等等地区的对口帮扶产品,那像麦积这个链接里就能找到我手上的这款产品,黑木耳,那这个黑木耳就是产自这个天水市麦积区秦岭村的碧水青山之中,那通过种植黑木耳可以带动,我们来看下这个花名册里的统计,大约是四百多户的贫困户脱贫致富。

  在西青区王顶堤红旗农贸批发市场,天津市第一个“对口帮扶地区优质农产品绿色通道”就在这里。此时此刻,一位顾客正在拣选王永生用心呵护过的木耳产品。

  甘肃麦积的花牛苹果、景泰的新鲜枸杞、新疆于田的大枣、河北平泉市的蘑菇——在这个占地面积约2600平方米的展示大厅里,西青区对口帮扶地区的优质农产品几乎都能找得到。

  马上就要过年了,为了宣传这些扶贫产品而专门打造的电商平台与消费扶贫小店APP上的订单火爆异常,质优物美的扶贫产品正在引起越来越多顾客的青睐。

  木耳、西瓜、蜂蜜这些产品都曾无一例外的出现在这个“对口帮扶地区优质农产品绿色通道”与相关的电商平台上。而也只有这些产品都有了好的销路,好的前景,像“王永生”这样的贫困户们致富路才能走的心里更踏实,脚下更有力。那短短一周时间是怎么让这300吨西瓜销售一空的呢?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2019年被评为全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先进民营企业候选单位的华喜汇通是西青区政府在经过严格的招投标后选择的专业公司,正因为有了如此强大的后盾,今年,麦积区依靠种植食用菌产业走出来的脱贫之路也越来越顺畅了。

  立桥镇镇长霍彦庭说:“这几年立足我们当地自然资源环境,把木耳种植产业作为我们全镇脱贫攻坚的主要产业。利用东西部扶贫协作帮扶资金,总共投资480万,其利用其中的370万建成了占地200亩,总共150座种植大棚,同时我们的这个村成立的合作种植联社,利用其中的110万折股量化到463户贫困户,参与到木耳种植产业园里面。一方面通过务工获得收入,另一方面年底可以获得固定的分红收入,这样我们大概算了一下,每户的分红大概到1000块钱,务工的平均收入到四五千块钱。通过我们木耳种植扶贫产业园,我们东西部扶贫协作帮扶资金,我们每户贫困户的增收能够达到6000块钱。”

  沉甸甸的收入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幸福,曾经的一家五口,吃穿用度全靠王永生一人每年3000多元的微薄收入,日子过得紧紧巴巴。如今,王永生家已经不再是贫困户了。明年五月,信心满满的他还要继续上山去基地工作,为家人更好的生活继续打拼。而明年,还会有更多的“王永生们”去更多的项目基地上班,为了让他们住的舒适,崭新的宿舍楼也已经在建设当中。

  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已经过去,有销路才有底气将扶贫事业进行到底,虽然对口帮扶地区的农产品大多品质优良,可如果卖不出去甚至无人知晓,就会让花费大量人力物力投资兴建起来的扶贫产业后继乏力。因此,如何帮助对口扶贫地区建立产品销售网络,将扶贫产业成果悉数转化成贫困户们手中实实在在的收入,这实在是一门需要精心研究与解决的课题,助力扶贫,精准扶贫,我们依然在路上。

原标题:天津西青帮扶甘肃受援地脱贫纪实之四:酒香也怕巷子深
分享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