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西青信息港 >> 新闻 >> 经济
天津西青帮扶甘肃受援地脱贫纪实之三:企业家们来了!
来源:西青信息港 作者:马晓熹 李洋 谢杨 乔瑞 苗高萌 编辑:李美玲 日期:2019-12-16
内容提要:甘肃省景泰县的大片戈壁沙地,自古就非常适合萝卜的种植,可历史悠久却并非爆款,今年,西青与景泰东西部扶贫协作继续探索精准扶贫新路线。在西青区政府的牵线搭桥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家们将目光投向了这片贫瘠却又富饶的土地,这让景泰的沙土地上第一次埋下了西青沙窝萝卜的种子,也埋下了景泰人脱贫致富的希望。

  甘肃省景泰县的大片戈壁沙地,自古就非常适合萝卜的种植,可历史悠久却并非爆款,今年,西青与景泰东西部扶贫协作继续探索精准扶贫新路线。在西青区政府的牵线搭桥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家们将目光投向了这片贫瘠却又富饶的土地,这让景泰的沙土地上第一次埋下了西青沙窝萝卜的种子,也埋下了景泰人脱贫致富的希望。

  在西青区对口帮扶项目——甘肃省景泰县喜泉镇农业产业基地,这里海拔2200米,昼夜温差很大,是典型的高原气候,非常适合种植萝卜。所以,这里的农户第一次将西青区最出名的沙窝萝卜的种子带到了这里。

  漫漫戈壁滩上、昼夜温差巨大,自古景泰的沙土地就非常适合萝卜的种植,可长久以来,靠天吃饭的劳作模式,却难以让作为普通蔬菜的景泰萝卜给当地农民带来额外的高收益。

  景泰县萝卜种植户卢有琥说:“我们以前种是我们老家自己这个品种,卖不上价。以前人工工资都掏不出来,把资金都赔进去了。”

  原产天津市西青区的沙窝萝卜,色碧绿,味儿甘甜,脆嫩多汁,素有赛鸭梨之称。由于经济附加值高,沙窝萝卜一直以来都是天津西青的种植户们发家致富的“法宝”之一。

  天津市曙光沙窝萝卜合作社销售总监李耀勇说:“一般的沙窝萝卜,基本上来讲的话,在50块钱一箱,5块钱一市斤左右。然后精选的四枚精品礼盒是100块钱4根,品级更加好一些了,外观调型更加好,甜度也更高的极品萝卜是200块钱,一直是供不应求。”

  甘肃华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技术负责人何生良说:“华达农业公司引进沙窝萝卜是第一个在甘肃白银景泰这个地方,当时我引进的时候是在网上就是电商这一块,也了解了市场价格后市场价格好,那么我们就在这产业结构调整这方面想要引进一些新品种口感新的东西。”

  甘肃华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由政府重点扶持的扶贫企业,为了带动当地农民尤其是贫困户们增收,这家企业通过入股的方式将农户们的资金统一用于农产品种植与管理运营。去年,西青区的50万元扶贫资金为这家企业建起了当地仅有的仓储冷库,解决了农户们反季节销售农产品的燃眉之急。今年,华达公司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有了新的思考。

  一拍即合容易,可精准扶贫不仅仅是要把种子带来落地,更重要的是要把技术带来生根。否则,种子下地了,长出来的果实却可能并不如人意。

  李国建是天津市曙光沙窝萝卜合作社副理事长,也是一位沙窝萝卜种植专家。今年四月,李国建听说景泰地区有扶贫企业想种沙窝萝卜,他在考察了这里的自然环境后,在西青区政府的牵线下与景泰当地签了合作协议。此时此刻,他要赶紧回去想办法解决景泰与西青之间土质差异的问题,让这些种晚了的萝卜尽可能赶上趟儿。

  李国建说:“这里的土壤主要地力偏弱,可以通过增施肥有机肥改善它的土壤结构。再一个,种萝卜需要设施大棚,我们在设施大棚种植上面给予经验指导。这也是一个学习研究、循渐进的过程。”

  在景泰县路阳镇响水村,有十几亩的旱地,正在试验种植经济作物菊芋。菊芋是一种生命力非常强的植物,既能固沙也能保持水土,非常适合这里的气候条件,而且菊芋的经济价值也非常的高。今年四月,在西青区农委的努力下,来自西青的企业家们将目光投向了这里。

  天津市金三农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少起说:“现在看菊芋比前段时间强多了,前段时间皮还没包上,一看刨出来太嫩,现在的品相看上去比我想象的还要好。在甘肃省菊芋种植很多,但是传统的种植是红色的,只能腌咸菜吃,他的淀粉含量不足10%,而且糖的含量不到7%。中科院总部通过我们这么多年在新疆的繁育,进化测出来,它的菊糖含量在30%至35%,而且它淀粉含量20%至25%,所以说它有加工好处了。”

  菊芋可食用,叶子和茎秆可作饲料,块茎可加工成蔬菜或酱菜,也可以用作菊糖和酒精,此外,菊芋还是一种很有价值的工业原料。

  孙少起说:“这个菊芋一旦要加工出来,无论是对人的好处,对草食动物的好处,再一个将来对环境也是一种保护。”

  今年五月,企业家孙少起随西青政府考察团来到甘肃,看到景泰的环境,当即决定与这里的企业联合出资,在贫困户超百个的路阳镇试验种植了几十亩高品质菊芋。此刻,大获丰收的菊芋田让他未来在景泰当地建菊芋扶贫加工厂的信心大增。

  孙少起说:“也就最近的两个多月,我几乎就没回天津。回到天津一般来讲两三天,一两天没超过一星期。整个时间就在这儿,现在对建厂的地选址已经定位,就在景泰这边。这个地方就从历史上它的水是碱性的,地也是板结的,其他植物都产量低,品质也差。种菊芋,第一能改变土壤,第二经济价值高,第三它是节水抗旱的植物,第四开花以后相当漂亮可以美化环境。而且,菊芋春节早班就都绿了。响水村又是一个深度贫困村,而且年轻人都外出打工,村里以老年人为主。所以,我们也叫菊芋懒汉植物。因为,它种上以后就打一次或两次水,平时就除一次草,其他时间就采叶做菜、采花做茶,最后秸秆收掉,喂牛喂羊。这个过去只能腌咸菜的菊芋,变得浑身都是宝。”

  通过技术转移变废为宝,带动这里的居民脱贫致富,十几亩菊芋田仅仅是一个开始,西青人孙少起的扶贫梦还有更宏大的规划设计。

  孙少起说:“我们定了一个长远的规划,也就是说在武威建一个循环农业村,在景泰建一个循环农业村。那么循环农业做起来以后,可以开发休闲旅游,推进新农村建设。而且我们达到万亩的时候,还要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

  让有经验的企业家们带头参与进来,结合环境优势注入资金,带来先进技术帮助当地相关产业落地或者转型升级,实现合作共赢的同时带动贫困户走上致富路,这样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运用科学有效程序治理贫困的精准扶贫方式在甘肃景泰越来越有说服力。

  西青区农委负责人高进柱说:“目前,我们引导西青的企业,在景泰县已经有6户有6家企业,总投资现在是500多万。应该说我们引导来的企业,都具有企业特点,也有技术方面的优势,就是充分发挥企业自身的优势,帮扶当地开展具体工作。”

  从沙窝萝卜的种子第一次在景泰扎根,到菊芋这样本来就曾在景泰有分布的植物,这片土地其实从来不缺致富的条件,缺少的是发现致富的慧眼。东西部扶贫协作开展以来,在政府的带动下,西青已经有近百位企业家来到甘肃考察。有些人带来了技术,有些人带来了服务,也有些人直接带来了项目或资金。技术扶贫、合作共赢——这是企业家们的初心,也是政府工作的使命,更是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向往的美好明天。

原标题:天津西青帮扶甘肃受援地脱贫纪实之三:企业家们来了!
分享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