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西青信息港 >> 生活 >> 鉴赏
【古镇名角】名噪京津的河北梆子名角:小满堂(三)
来源:西青信息港 编辑:李美玲 日期:2022-05-09
内容提要:值得一提的是,民国时期声名远播的高家班正是小菊处与小满堂之夫——著名武生高福安所创办。二人同嫁高福安为妾,既是高福安的家人,也是高家班的重要成员。

  值得一提的是,民国时期声名远播的高家班正是小菊处与小满堂之夫——著名武生高福安所创办。二人同嫁高福安为妾,既是高福安的家人,也是高家班的重要成员。

  高家班凭借彩头戏声名远播。所谓彩头戏就是凭借新奇的道具和背景,并引进声、光、电、化等手段,强调当场出彩。高福安所经营的广和戏园,位于天津市和平区南市东兴大街和荣吉大街转角处,始建于清末,因设计维护不善而倒塌。民国元年(1912),由高福安筹资在原址兴建第一舞台(俗称第一台)。园中有对联:“广厦集鸿宾,试看大启文明,金石千声,云霞万色;和风宜凤尾,为问几多变化,古今一瞬,天地双眸。”该园经常上演连台本戏。建园初期,陶显庭、庞世奇、郝振基等曾在此演出。20世纪20年代曾发生火灾,民国十三年(1924)重建,第一舞台可容纳观众1500余人。民国三十四年(1945)因属危房而停业。

  广和戏园在天津首创旋转舞台,并运用了镁光变景,借助这些条件,高福安组班演出《天上斗牛富》等彩头戏,为天津戏曲市场带来很大影响。天津《春柳》杂志第八期《说天河配》的附录,曾就一九一八年八月第一台演出《天河配》有过反映。此剧中,小菊处饰织女、小满堂饰牛郎、竹翠茹饰张有才、小桃饰戛氏。竹翠如唱二黄,其余皆唱梆子,犹见“两下锅”之遗风。该文作者说:“举吾所见各园秦腔是剧,整齐绚丽,殆未有更胜于天津南市第一台者。”例如关于光的处理:“第二场上天宫,斯时后面有幕遮蔽,布置一切。第三场幕启,玉皇高坐中间,前设香案,红烛高烧。两旁四仙女及神童等各执莲灯,分立板凳上,颇为整齐。惜仙女神童足下未用云彩遮蔽,尚显缺点。时园内电灯尽熄,台上发蓝色光。有倾天官偕二神上,参见玉皇后,即在玉皇案前向外并坐。织女上,叩见后,由四云童引下,台上又幻作五色光。牛仙上,玉皇敕其下凡,撮合牛女姻事,牛仙下,台上复变为太阳之光,远望玉皇诸神,绝似庙殿塑象,幕闭,国内电灯复明。”

  这种配合剧情而不断变幻的声光电效果在当时是新鲜事物,很少有,观众大开眼界,也大饱眼福。

  高福安还别出心裁地制作了一个装满清水的大水池作仙池,让扮演织女的小菊处和六个仙女着贴身薄纱在仙池内沐浴,扮演牛郎的小满堂则在一旁做嬉戏状,使用忽明忽暗的镁光追光灯做效果。观众透过台口的纱幕,看到七仙女的身影似裸非裸,胴体时隐时现。《天河配》新奇、大胆的舞台画面是天津观众前所未见的,演出效果特别轰动。时人评:“观众喜欢看,演员演不厌”。

  据《民国初期戏剧理论研究1912-1919》载:“自汉镇髦儿戏园中有王家班、高家班出,以武场见长,颇负时誉。……嗣以女伶繁衍盛行于津沽,始有男女合演之作俑。今之关外三省暨燕京等处舞台之有男女合演者,莫不由津沽输入之文明耳。是以名伶之产著,燕京为佳。女伶之产著,津沽为多。惟其产著既繁,流行较盛。而巾帼伶界,不乏杰出之英才矣。……余如梁月楼、明月珠之文老生,小菊处之武老生,小紫合之正旦,马翠仙、花宝卿之花旦,金桂英之刀马旦,郭秀英之正净,小满堂之文丑,又为洛阳女伶中名噪一时者也。”

  小满堂幼时生活艰难,四处流浪,辗转来到杨柳青后,随表姐小菊处入戏班学戏,小小年纪走南闯北,后虽名噪一时,但做妾卖艺,终身难得稳定安逸的生活。后来,她死在外地,卒年不详。

  作者:张一然

原标题:【古镇名角】名噪京津的河北梆子名角:小满堂(三)
分享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