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西青信息港 >> 生活 >> 文体
西青融媒记者俄罗斯寻画记(六)
来源:西青信息港 作者:马晓熹 编辑:李美玲 日期:2021-10-12
内容提要:驰名中外的杨柳青木版年画不仅是天津西青杨柳青的地域明珠,更是享誉国际的世界艺术瑰宝。早在一百多年以前,英、法、美、日包括俄罗斯等许多国家的各大博物馆里都收藏大量杨柳青木版年画,更有许多汉学家在研究、传播杨柳青的年画文化。2015年7月5日至7月13日,西青区派记者与天津广播电视台国际频道联合组成“美的溯游”采访团,抵达遥远的俄罗斯,历尽艰辛磨难,一路探寻杨柳青年画与俄罗斯深厚渊源和鲜为人知的故事。寻找到...

  驰名中外的杨柳青木版年画不仅是天津西青杨柳青的地域明珠,更是享誉国际的世界艺术瑰宝。早在一百多年以前,英、法、美、日包括俄罗斯等许多国家的各大博物馆里都收藏大量杨柳青木版年画,更有许多汉学家在研究、传播杨柳青的年画文化。2015年7月5日至7月13日,西青区派记者与天津广播电视台国际频道联合组成“美的溯游”采访团,抵达遥远的俄罗斯,历尽艰辛磨难,一路探寻杨柳青年画与俄罗斯深厚渊源和鲜为人知的故事。寻找到了3000多幅珍藏在那里的一百多年前的杨柳青年画的珍品。许多年画在国内已经绝迹,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难以估量。这个栏目里的系列文章是根据采访团成员西青区融媒体中心记者马晓熹的采访札记精选改编而成的。

图片

  采访团记者在圣彼得堡冬宫拉斐尔长廊合影

  念念不忘,必有回想,今天是我们此行最为重要的一天。

  因为邮件中告知我们上午十点进馆采访,上午九点半我们就已经等在了指定的进口处。天气很好,不间断地下过几天雨,今天的阳光格外明媚,真正的碧空如洗。

  我们安静地等在门口,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眼看到十点了,却没有等到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明天,我们就将启程赶赴莫斯科再也没有时间与机会在这里等待下去了,我们的心一点一点沉下来。

  在小潘带领下,两名记者再次进接待处询问情况……

  十点四十五分左右,就在我们又要绝望之时,导演王煜铭从一扇小门里飞奔出来,看不出来他的脸上是什么情绪,王导比划着让我们赶紧跟着他走,我们所有人迅速背起行李跟上他。

  在我们鱼贯而入博物馆后,一名上了年纪的俄罗斯女工作人员带着我们一路疾走。

  在穿过整个博物馆的时候,每个人的心里都在一直祈祷,不要把我们丢在某个展馆前,告诉我们这就是提供给你们的拍摄点。

  终于,在一部内部员工使用的电梯前,女子停下了脚步,我们的心略微放下。内部员工,证明我们去的地方不是普通游客可以进入的,看来有门儿。

  上了电梯,我甚至紧张到忘记是到了几楼,电梯门开,又走了一段,一名上了年纪的俄罗斯大叔快步上前与我们握手,他竟然断断续续地说着中文,意思让我们跟着他进去他办公的地方。

  在中国馆内的一扇非员工进入的大门前,俄罗斯大叔掏出了钥匙,咔咔声响起。那扇神秘的大门徐徐敞开,其内的照明更加昏暗,神秘的气氛笼罩着我们每个人,里面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

  其实,这里就好像是一个排列有序的仓库,仓库里是中国的许多艺术珍品,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敦煌壁画、看到了一些浮雕等等的文物,还有研究人员正在修复这些物品。穿过昏暗的仓库一样的陈列室,再过一道门,眼前豁然开朗。透明的玻璃穹顶下,一张巨大的工作台位于这间屋内的正中央,上面也有正在修复中的中国古代艺术品。

  而我们的目标物——杨柳青年画据说正摆在这间屋内某个角落里的一张小书桌上。为什么我会用据说这个词呢?因为此刻在俄罗斯男子的指引下,我们其实已经能够看到那些装裱起来的年画,但是上面盖着保护纸,并不能一睹真容。经过这么多天的折磨,我们现在已经有点精神敏感,万一这些年画并不是杨柳青年画,我们该怎么办?毕竟这里是几千公里外的外国,如果外国人搞错年画品种想来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不怕一万,还真就怕这个万一:第一张年画就让我们所有人心里一惊、头皮发麻——这真的不是杨柳青年画!!!

  我们赶紧翻看这些年画,可是越翻心越凉,这里没有一张是杨柳青年画,我想此刻,所有记者的心都已经凉透了。没有杨柳青年画,那等于我们的采访依然没有成功,哪怕我们现在已经是史无前例的、唯一一家站在冬宫内部馆藏位置拍摄的媒体,但我们心里知道,这个拍摄任务依然没有完成。

  摄像记者把光都已经打好了,无论如何,我们已经知道这里肯定有杨柳青年画,那我们就必须迎难而上,去提出这个非分的要求。

  当然,这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听到我们的诉求,俄罗斯大叔为难地用中文说:“不行,就只能拍这些年画,他得到的通知就是这些年画,肯定没有错!”虽然语调非常的外国人,但可以听出其中的斩钉截铁。

  怎么办?怎么办?只求我们大家能急中生智。女记者先上跟他聊聊再说吧,聊着聊着,对方说了一句:“我妈妈以前在中国学过中文,我特别喜欢说中文”。原来,这位名叫盖尔耶维奇的教授曾经与中国有过这么深的渊源。既然如此,这可是个突破口,我们得好好抓住,既然对方喜欢中文,那就引他多说点中文让对方开心,到时再提要求,看着我们这些女记者盼望的神情,估计盖尔耶维奇教授应该也不好拒绝吧。对,就这么办!我们一边比划,一边用中文询问他母亲的情况,他母亲为中俄友好交流做了多大贡献之类最容易引起对方好感与责任感的话题。

  等到谈话深入,我们小心翼翼地引出了杨柳青年画的话题,盖尔耶维奇教授此时笑容满面,听到我们再次提起杨柳青年画,没有了之前那防备的态度,而是非常自豪地夸起来,自己对杨柳青年画有颇多研究,并且就在这个博物馆内有很多堪称精品的杨柳青年画。我们赶紧说,带我们去看看吧,见识见识。

  犹豫了半晌:“唉,走吧,走吧!”

  盖尔耶维奇教授终于点头了,虽然看上去有点不情愿,但是毕竟腿已经迈开了,我们赶紧簇拥着他,生怕他反悔似的一边一个跟了上去。又是一段昏暗路途,出了工作间,再出仓库,走入正式馆内,再走一段展馆里的路来到一扇门前。大叔拿出另一把钥匙开门。

  门开后,这次可以很快看清里面的情况,因为房间面积不大,并且堆了许多东西在里面,除了周围一圈都是书架一样的大柜子,中间仍然是一个办公桌,空间狭窄到我们无法正常进行采访,看来在这里只能是随机应变了。

  盖尔耶维奇教授转身从身后的一个柜子中小心翼翼地抽出了一张带有保护衬纸的大卡纸,就在卡纸漏出一角的时候,我们知道,有戏了!

图片

  我们几乎一眼确定这是一幅保存完好、画质精美的杨柳青年画。大叔一边跟我们用中文混杂着俄文介绍这张年画的来历,一边又回身取出一本书来,这是一本《杨柳青年画史概要》。他的意思是要我们在其中找出我们需要的几幅,因为这里的年画都按照这本书上的编号进行了标记。

  书翻了又翻,一直不见我们最想要的那几幅,但是看来朝思暮想的杨柳青年画就在这间屋内,我们所有人的情绪都从紧张渐渐转成了兴奋。

  突然,一个数字99跳入所有人的视线中,这是杨柳青年画《白蛇传》,而且不同于我们见过的所有,这是一幅将所有白蛇传故事融为一体呈现在一张纸上的不可思议的年画。我们赶紧要求,找这一张。

  盖尔耶维奇教授看了看,一边伸着大拇指称赞,一边转身在柜中找起来,我们看这情况也赶紧在狭窄的通道中帮他一起寻找。寻找的过程中,大叔取出来的每一幅作品都令我们为之心动,而这其中就包括我们曾经在徐州寻访过的有关刘备招亲的三国故事的杨柳青年画。这些精美绝伦的年画让所有人为之惊叹,最终当99号杨柳青年画白蛇传呈现在眼前时,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涌上了一些不一样的感触,可谓是五味杂陈,这些保存完整,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杨柳青年画经历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如今静静地躺在千里之外异国他乡的博物馆内,作为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珍品,一个国家文化的象征为俄罗斯与中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而这全要感谢一位被郭沫若称为是“阿翰林”的苏联汉学家米·瓦·阿列克谢耶夫。这位几乎已经是半个中国人的俄罗斯人,对中国感情至深,对中国古典文学极尽热情,花费了毕生精力倾心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

  从1906年起,阿列克谢耶夫曾数次来华,在天津杨柳青等年画主产地,收集到4000多幅各色年画、木版以及大量民俗学资料。他虚心求教于中国学者,不仅为400幅年画配上了俄语的说明文字,而且还凭借其扎实的汉学功底,比较贴切地阐发了画面寓意。这些中国民间瑰宝,成为了中俄民间友好往来的见证和载体。而我们今天见到的这些,就是其中最为珍贵的那一批。这样久远的历史,这样沉厚的文化,我们此刻甚至可以以手触摸,这让我眼中不由自主地蓄满了泪水。

  因为找到了年画,见到了年画,拍到了年画,接下来的采访变得非常顺利,大叔对我们这次来冬宫采访的勇气表示赞佩,因此对我们的提问几乎到了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地步。

图片

  接下来就是在冬宫里的空镜拍摄,等到我们要离开时,素材已经拍了有近三个小时。当然,这些都是珍贵的资料,或许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资料了。

原标题:西青融媒记者俄罗斯寻画记(六)
分享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