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西青信息港 >> 生活 >> 文体
西青融媒记者俄罗斯寻画记(四)
来源:西青信息港 编辑:韩璐 日期:2021-10-11
内容提要:驰名中外的杨柳青木版年画不仅是天津西青杨柳青的地域明珠,更是享誉国际的世界艺术瑰宝。早在一百多年以前,英、法、美、日包括俄罗斯等许多国家的各大博物馆里都收藏大量杨柳青木版年画,更有许多汉学家在研究、传播杨柳青的年画文化。

  驰名中外的杨柳青木版年画不仅是天津西青杨柳青的地域明珠,更是享誉国际的世界艺术瑰宝。早在一百多年以前,英、法、美、日包括俄罗斯等许多国家的各大博物馆里都收藏大量杨柳青木版年画,更有许多汉学家在研究、传播杨柳青的年画文化。2015年7月5日至7月13日,西青区派记者与天津广播电视台国际频道联合组成“美的溯游”采访团,抵达遥远的俄罗斯,历尽艰辛磨难,一路探寻杨柳青年画与俄罗斯深厚渊源和鲜为人知的故事。寻找到了3000多幅珍藏在那里的一百多年前的杨柳青年画的珍品。许多年画在国内已经绝迹,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难以估量。这个栏目里的系列文章是根据采访团成员西青区融媒体中心记者马晓熹的采访札记精选改编而成的。

  7月8日大清早,天空开始微微的飘雨,温度迅速下降到只有十多度,三名记者(黄瑾、赵玮、马晓熹)加上翻译小潘前去学校进行拍摄。

  也许是下起了雨,今天的校园明显人更少了,只有教学楼里有人在活动。我们找到三楼,正好遇到一位白发苍苍、气质儒雅的老人。他很热情的跟我们打招呼,小潘上前询问后,高兴的比起了胜利的手势——此人正是艺术系的荣誉教授列特涅夫·瓦西里·亚历山大洛维奇,而令我们感到激动的是这位教授竟然给我们递上了一张中文名片。

  拥有中文名片,看来瓦西里教授与中国的渊源相当深厚,而仔细看名片,我们更是发现,这位教授不但是俄罗斯人民画家,还是俄罗斯功勋画家以及俄罗斯高校功勋工作者,这些在俄罗斯属于最高级别的荣誉称号让我们对这位教授的背景愈发好奇。

  通过小潘的翻译,我们了解到瓦西里教授从事绘画事业五十多年,目前是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荣誉教授,他指导高年级学生学习绘画。而他本人与中国确实有很深的渊源,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基本上每几年就会去中国进行学术交流,因此,他拥有中文名片也就不足为奇了。他本人对北京非常熟悉,甚至也为北京的一些老建筑作画,而他擅长的绘画方式多种多样,版画的创作方式他也曾经尝试过。虽然中国年画老先生曾经听说过,但其实并没有见过真正的杨柳青年画。

  当我们拿出杨柳青年画的电子样本时,老教授连连惊呼:“实在是太漂亮了。”我们问他杨柳青年画哪里漂亮,他表示杨柳青年画的用色非常绚丽多彩,线条也非常细腻流畅,表现人物活灵活现,是不可多得的艺术品。不愧是高水平的艺术家,一下子就找准了杨柳青年画的最大特点。

  瓦西里教授也告诉我们,中饿在版画方面的交流其实在很多年前就已经开始了,虽然从表现形式上来看,俄罗斯现在的版画艺术与杨柳青年画有着非常大的差别,但这些都是因为民族之间的差异所造成的,其实艺术是不分国界的,好的版画艺术品所传达出来的深厚韵味也都是能打动人心的。而艺术要向前发展,交流学习则必不可少。正巧在两周后他将要再次前往中国进行文化交流,届时他有了一个新的打算,那就是希望可以去天津杨柳青真正看一看杨柳青年画的制作过程是怎样的,互相学习,互相进步。

  瓦西里教授非常热情,甚至破天荒的带着我们到他的办公室里进行参观,我们惊奇的发现这里有许多传统的中国元素,虽然杂乱但是文化气息浓郁。

  从教授的办公室里出来,三名记者都被杨柳青年画的艺术魅力所折服:虽然语言完全不通,交流起来非常费劲,但杨柳青年画却在我们与俄罗斯艺术家之间架起了一座无形的桥梁,让两个国家、两个民族之间的人们得以相谈甚欢,这真是非常神奇的力量。

  因为窗外的雨下得非常大,在教室的地下室里,我们遇到了许多等待雨停的俄罗斯大学生,他们对我们非常好奇,更对我们手中的杨柳青年画感到好奇。于是由小潘翻译,我们采访了几位学生,教其中的一位用中文念出了“连年有余”。在学校的采访非常顺利。等到雨小些,我们赶紧出发与另一路记者汇合。

  下午,为了轻装上阵随机应变,一路人马先将部分不可用的设备放回酒店,一路人马留下来继续在冬宫外守候,我们中的一人笑称:“怎么感觉大家很像是来冬宫上访的。”

  此时此刻,已经是我们在冬宫外守候的第三天了,电话打了上百个,沟通信件往复了十几封。每个人都处于崩溃的边缘,现在可以说是除了冬宫内部,冬宫周边的一切我们都彻底地熟悉了,洗手间在哪里有,咖啡在哪里卖,热狗在哪里吃(因为等待随时不能离人,所以中午饭我们都是轮流去买热狗咖啡吃)每个记者都可以做到不用问路就能应付。可是,这样的结果不是我们想要的,虽然困难我们早已想到,但是没想到是这样绝境的困难,几乎没有给我们留下任何一点余地。如果抛开冬宫内部那上百幅珍品杨柳青年画的素材,其实也就没有学校、地理学会、远东研究所等等这些内容存在的必要——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我们拍摄的大量素材又要在哪里立住脚呢?

  每个人都垂头丧气,甚至我们已经想到回天津,利用密室拍摄的办法来弥补拍摄杨柳青年画从馆内取出的那一瞬间,用技术上的蒙太奇手法来弥补这个巨大的缺憾。如果那样操作,那只能说这次俄罗斯采访之旅是失败的。虽然我们每个人都不希望是这样的,但是异国他乡,我们又能如何呢?不得不接受这样的现实。于是,大家决定乖乖地买票进馆,用小型设备拍一些冬宫内部素材,等到回去再加工。

  可天无绝人之路!就在我们已经绝望的时候,小潘的邮箱有了动静:您好,采访申请已经得到批复,允许你们周五(也就是7月10日)进馆采访,届时会有杨柳青年画提供给你们。

  当小潘一字一句的将这些文字翻译给我们的时候,我们所有人甚至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而大伙欢呼雀跃的举动甚至吓到了正在排队等待进馆参观的各国游客。

  天突然更蓝了,到处游走的鸽子也似乎感觉到了我们的快乐,不停的围着我们讨食吃。几天来的压抑感瞬间消散,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

  买的票不能退,我们决定进馆参观,顺便了解一下里面的环境,好更好的进行周五的拍摄工作。

  冬宫最早是叶卡特琳娜二世女皇的私人博物馆。1764年,叶卡特琳娜二世从柏林购进伦伯朗、鲁本斯等人的250幅绘画,存放在冬宫的艾尔米塔什(法语,意为“隐宫”),该馆由此而得名。为了彰显权势,叶卡特琳娜二世在位的34年间(1762-1796)不断大量收购拥藏各种类别的艺术品,包括1万6000枚的硬币与纪念章、约2000幅画、3万8000册书籍等等。随着收藏品的增多,这里从1764至1789年先后建造了小艾尔米塔什和大艾尔米塔什。

  冬宫的建筑面积超过4.6万平方米。其内共有1050个房间,1886道门,117个楼梯。冬宫博物馆的珍藏品数量浩瀚,分别陈列在东方艺术馆、远东艺术博物馆、西欧艺术馆等分馆中。

  东方艺术馆拥有公元前4000年以来的展品16万件,其中有几千件古埃及的文物,如石棺、木乃伊、浮雕、纸莎草纸文献、祭祀用品和科普特人的纺织品,世界上最大的伊朗银器,以及巴比伦、亚述、土耳其等国的文物。

  远东艺术博物馆收藏了大量的中国文物和艺术品,其中有200多件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公元1世纪的珍稀丝绸和绣品,敦煌千佛洞的雕塑和壁画样品,以及中国的瓷器、珐琅、漆器、山水和仕女图。包括3000幅的中国年画及在泰国以外最多量的泰国雕塑。

  西欧艺术馆是冬宫最早设立的展馆,占有120个展厅,主要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素描、雕塑。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雕像、花瓶等文物被分别陈列在20多个大厅里。艾尔米塔什的建筑和内部装饰颇有特色,拼花地板光亮鉴人,艺术家具精致耐用,各种宝石花瓶、镶有宝石的落地灯和桌子有400件左右。

  冬宫里非常大,我们进馆时已经是下午三点过,匆忙地看过中国馆后,我们去参观了里面最出名的几件珍品。

  首先要介绍的就是著名的孔雀钟,这座用黄金打造的超大型孔雀钟表。手工精巧、金光闪闪,这座机械钟是冬宫的“镇馆之宝”。大玻璃罩中伟大的“孔雀钟”是由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珠宝设计师James Cox以及他的工匠团队一起制造的。它由一系列极其复杂的机械装置组成:一棵枝繁叶茂的小树上站着一只美丽的孔雀,左右两边分别是一只公鸡和一只被关在笼子里的猫头鹰,树下则长满了12朵圆蘑菇,在中间最大的一棵蘑菇的顶端,还落着一只振翅欲飞的蜻蜓。当它上满发条时,蜻蜓就会一秒一秒地转动,起到秒针的作用,而蜻蜓下面的大蘑菇上,可以看到小时和分钟的刻度。孔雀开屏后金色的一面象征着太阳和白日。银色的一面象征着月亮和黑夜。公鸡的啼叫象征着新的一天的开始,整个运行过程代表着从黑夜到黎明周而复始。孔雀四周还有牡丹花等,金色铺排,象征富贵花开、如意吉祥,由贵金属打造、宝石精雕,手工非常细致。由于这个钟表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了,尽管它仍然能够启动,但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延长它的寿命,“孔雀钟”通常情况下都处于停止状态。但是非常幸运的是,我们赶上了它的开屏,好心的博物馆工作人员还告诉我们具体的时间点,拉着我们前去参观。真的是幸运的团队啊。

  其实这座钟最初是为中国打造的。从以上提到Cox出版的说明图录中可以看出,当初这座钟上孔雀的旁边是两条蛇。由于Cox与中国的生意进行得不顺利,而且中国无力购买这座大钟,Cox便对它进行了改造。将两条蛇移去之后,加上了一只公鸡和一只猫头鹰,使其变得符合西方人的品位。这座钟最终卖到了俄国,俄国亲王波将金(Potiomkin)购买了它,并将其送给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

  另外,不得不提的要数达芬奇的名画了。要知道世界上留传至今的达芬奇油画总计不过十幅,其中的两幅《持花圣母》和《圣母丽达》就陈列在这里。当时的沙皇高价购得这两幅画,视如珍宝,立即下令修建达芬奇大厅以展示两幅珍品,如今,这两幅画已成为冬宫镇馆之宝,大约画于1478年。《持花圣母》,被视为达芬奇创作道路上的一个里程碑。画上的圣母玛丽亚怀抱圣婴,面带幸福的微笑,白胖可爱的耶稣坐在她的膝上,玛丽亚手拈鲜花与婴儿逗乐,圣婴右手探出想要拿花,同时伸长另一只手抓住母亲。于是,玩弄花朵这个动作构成了整幅画的主题。这里的圣母不再是呆板的中世纪圣母了,她流露出世俗母亲的母性。她的微笑高度概括了现实中年轻少妇面对自己孩子的幸福感。同时,画中处于深色墙垣上的窗户,一方面显示出行动是发生在室内,另一方面又显示出窗外明净蔚蓝的天空,从而代替了传统的圣母头上绚烂色彩的“圣光”,以更多的“人性”取代了“神性”。

  《圣母丽达》是达·芬奇1490年前后创作的一幅油画。画中的圣母正在为耶稣哺乳。端庄秀美的圣母抱着小耶稣,露出她丰满的乳房,满含深情地凝视着正在吸吮乳汁的小耶稣。她的脸上浮现出发自内心的、宁静而自然的微笑,有人说,这个微笑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母亲的笑颜。微笑掩饰着圣母内心情感:温柔悲伤,专心注视,似乎感受到婴孩未来坎坷不平的命运。圣母衣着的红蓝组合、圣婴手中的小鸟,象征耶稣为人类牺牲所流出的鲜血。画面构图精确,色调和谐,完美崇高。实际上,这幅画最著名之处在于,同达·芬奇此前创作的多幅圣母圣子题材的油画相比,这幅画中的圣母形象,没有了头顶神秘的光环,而更像是一个凡间的女子。当时的很多宗教画家,想把画中的神和圣人画得超凡脱俗,不同于人间的凡夫俗子,结果却让画中的形象虚假而生硬。而达·芬奇却把圣母画成生活中普通的民女,这正是这幅作品的过人之处。

  能够站在这样的名画之前近距离的细细品味,每位记者内心的激动与感动可想而知。除此之外,拉斐尔的《科涅斯塔比勒圣母》和《圣家族》、米开朗基罗的雕塑品《蜷缩成一团的小男孩》,都是该馆收藏的珍品。

  晚上7点半我们才从馆内恋恋不舍的出来,这次的参观无疑是管中窥豹,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再来细细品味。但因为后天就要正式前往拍摄,我们今天晚上决定好好的制定计划。

  没想到的是,我们无意中的举动,竟然引起了酒店工作人员的兴趣,在我们讨论的时候,因为我们一直在用电子产品讨论杨柳青年画的拍摄问题,酒店员工看到中国年画特别喜欢,一定要求与我们合影并准备挂到她们酒店的文化墙上。这让我们又一次见识到了杨柳青年画的魅力。

(天津西青)

原标题:
分享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