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您当前的位置 : 西青信息港 >> 生活 >> 鉴赏 |
|
||
|
||
绵绵大运河,千里赖通波。流淌的是河水,更是经济、文化的交融。2012年6月至2013年4月,天津市西青区组织新闻记者和运河文化学者成立“寻根大运河”采访团,从大运河的最北端北京的白浮泉到最南端杭州的拱宸桥,溯河寻根,重点考察了30多个城镇,见证了天津西青与运河沿线水乳交融的文脉情缘。这个栏目里的系列文章是根据当年采访团《寻根札记》精选改编而成的。 2012年8月18日。今天我们南下,开始了大运河天津静海和河北省段的寻根之旅的第四天。 到南皮县走亲戚 今天上午我们来到大运河边的千年古县——南皮。到南皮来我们是抱着走亲戚的想法来的。因为我们知道清代雍正九年,将沧州所辖的南皮县、庆云县、盐山县,一并隶属于天津府。所以,到南皮的一路上我们都有一种要去一个久未谋面的亲戚家的感觉。 座谈现场让我们出乎意料,十几位老同志已经就坐,在等待我们到来。南皮的重视与热情让我们心里热乎乎的。 最穷的人和最富的人 很早便听说过民间有“富不过石崇,穷不过范丹”的说法。岂知这二人都与南皮县有渊源。今天,南皮县赠送我们的资料里,石崇、范丹的名字并列其中。 石崇,西晋著名富豪,郡望(祖籍)渤海南皮(今河北沧州市南皮县)。石崇曾为城阳太守,因伐吴有功,封安阳乡侯,后为南中郎将、荆州刺史,领南蛮校尉,加鹰扬将军。《晋书》说他在荆州“劫远使商客,致富不赀”。他生活穷奢极欲,连家里的厕所都修建得华美绝伦。与人斗富的传说更是让人咂舌。一次,晋武帝赐予其舅父王恺一棵二尺来高的珊瑚树,这在当时是极少见的,非常贵重。王恺把这棵珊瑚树拿来给石崇看,石崇看后,用铁制的如意击打珊瑚树,随手敲下去,珊瑚树立刻碎了。王恺之后感到很惋惜,又认为石崇是嫉妒自己的宝物,于是石崇命令手下的人把家里的珊瑚树全部拿出来,这些珊瑚树的高度有三尺四尺,树干枝条举世无双而且光耀夺目,像王恺那样的就更多了。 他那巨大的来路不明的财富不仅给他带来穷奢极欲,还最终要了他的命。八王之乱中,石崇被诬为乱党夷三族。据传说等到押赴刑场时他才明白过来,感叹说:“这帮奴辈是贪图我的家财啊。”押送者说:“知道是财富害了你,为何不早把财富散了?”石崇无言以对。 范丹,汉朝人,一作范冉,字史云,公元112年(东汉永初五年)出生于陈留外黄(在今河南),东汉名士。曾游历当时京畿地区长安,就学于后汉通儒马融。后在太尉府任职,自知性格狷急,不能从俗,常佩戴皮绳上朝以自警。后被人诬告诽谤朝廷,遁逃于梁沛之间,以“不得匡世济时”为憾,用小车推着妻子,徒行敝服,卖卜为生,或寓息客庐,或依宿树下,如此十多年。后在古皮城西(今南皮县)结草屋而居,所居单陋,有时绝粮断炊,但穷居自若。后来,太尉、司徒、司空三府交相举荐他做官,但他不愿同流合污,坚辞不就。公元185年(中平二年)范丹卒于家,年74岁。按其遗嘱“敛衣足蔽身,棺足周体”进行薄葬。范丹的清廉之名流传至今,成为廉吏典范。 术数奇人迟明远 据《沧县志》记载,大迟庄(原属沧县,今属南皮县)有一位术数奇人,叫迟明远,精于奇门六壬之学。他曾说,术数之学姜太公通八数,张良、诸葛亮通六数,刘伯温通四数。而当时像他这样的人也就通了二数。《沧县志·迟明远传》记载:“时州牧某公拟修钟楼,闻其名使人延聘欲一试之,以《周易》藏于座下。先生至立而不坐,曰:此开天文字之尊,鄙人哪敢污蔑?既议定期兴工,曰:鄙人少有报效,愿助旧砖若干,届期遣役随鄙人往取。嗣于城内某处发掘得砖果如其数。一日在友家午饭,有谒者急欲一见,侍者以未终席而辞其人,乃揭帘探视先生。见之曰:尔来,尔失牛乎?其人入,以笠置杌上。先生曰:尔姓宋乎?曰:然。先生曰:尔谨遵吾言牛犹可得也,倘稍迟疑则已无及矣。其人谨诺。先生曰:去此于某村有少妇姑嫂二人携手同行,与尔遇尔须于二妇中间直冲而过驰向东南而去,牛可得也。失牛者至某村情景恰符,遂遵嘱而行。二少妇颠扑大骂。村人闻而群集,问知情形,各持械愤怒大呼追去。失牛者恐及而必无幸也,舍命奔驰,已忘其为追牛矣。窃牛者适在前途,闻呼声释牛远遁。失牛者因见其牛恍然顿悟。惊定息沉牵牛回,迎谢村人。村人亦多识其人素固非无礼者。失牛者更细述先生之言。遂共颂先生算术之神,用以之妙。嗣有问先生者曰:子骤见其人何以知其失牛?又何以知其必姓宋也?先生曰:人习而不察耳。彼揭帘时正午出头,非牛字乎?笠置木上乃宋字也。”且不论这个传说的真实性,单就故事的情节而论是颇有可读性的,而且其中似乎蕴含着某种道理。 后来,迟明远的后人沿运河北上定居西青,于是数百里外的西青人也知道了他的神奇故事。于是有了我们对他的家乡南皮的向往。 文字:冯立 李焕丽 田健 |
||
|
||
相关新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