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西青信息港 >> 生活 >> 鉴赏
西青历史文化溯源 赶大营历史文化综述(下)
来源:天津日报▪聚焦西青 作者:晨曲 编辑:韩璐 日期:2020-11-23

  80岁武术家王子钝在习武

  2010年,安延林(右二)在杨柳青安家大院

  安文忠在新疆伊犁建造的“文丰泰”商号总店,至今已有130余年

  大营客发明的油布钱帖

  韩宇龙在服装制作车间

  蔺青(左)接受采访

  西域胡杨树

  杨柳青年画《西域楼》

  伊犁将军府后花园的亭子

  五 民族团结凯歌

  “赶大营”从初始到2020年已经有152年历史,大营客们在新疆已经繁衍到第六代,赶大营后裔有60万众之多。大营客扎根新疆,与各族同胞和睦相处,民族友好,团结互助共同发展的事例非常多,一曲一曲赞歌响遍天山南北。

  在最初的“三千货郎遍天山”时期,大营客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维吾尔族同胞很好客,对天津货郎视如亲兄弟,只要到吃饭时间,只要天津货郎说要吃的,维吾尔族同胞便会拿出最好的食品给货郎吃。杨柳青货郎称这是“打二饭”。也正因为在新疆可以打二饭,引得家乡人成帮成队去“赶西大营”求生存,因为到那里不管挣钱不挣钱,都会有吃的。

  有这样一个感人事例。一次,一位张姓杨柳青货郎在沙漠边上的小土屋“打二饭”,从屋里出来个年轻人把他让进屋。货郎见铺上躺着一位老人,当老人让孙子阿布冬给货郎水和馕后,货郎发现老人有病,便过去观察,然后给老人留下一瓷瓶药才离开。可喜的是,老人吃药后居然病愈。这位维吾尔族老人感恩不尽,非常想再见到那位天津杨柳青货郎,当面谢他。然而,老人一直没能如愿。临去世时,老人把这一没了却的心愿托付给儿子,让他一定要想办法找到那位货郎。儿子到离开人世时也没能找到恩人,便又把这一任务交给儿子阿布冬。

  一天,阿布冬听说来到家门口采访的记者是天津人,立刻惊呼起来,上去拉住记者的手要说什么,然后又突然一头扎进屋,小心翼翼地托出一个蓝色小盒。打开小盒,里边出现一个约3厘米长的白瓷小药瓶。药瓶上有字:张宅。翻到另一面,竟然是“同仁堂”三个字。记者惊愕,阿布冬讲了“白瓷药瓶”的故事。

  这件事很快传播开。阿布冬一家三代保留的是什么?显然是民族间团结友爱的亲情,那一亲情弥足珍贵,有了那一亲情民族间就会和谐相处,共存共荣。

  在新疆采访期间,很意外地得知赶大营后裔中有一位武林豪杰王子钝,他是杨柳青大柳滩人,也是霍氏迷踪拳传人。他的师父李寿鹏是静海县独流镇人,跟霍元甲学过武术。王子钝老人81岁那年,在乌鲁木齐市一地道口处遭遇两个歹徒,那两个歹徒正在侮辱一名维吾尔族姑娘。王子钝忘记年事已高,冲上去战败两个歹徒,救下维吾尔族姑娘。当年,此事在西域边城广为流传,《新疆日报》《乌鲁木齐晚报》和市电视台纷纷宣传报道。

  记者采访时问王子钝救人时为什么不考虑年事已高,老人说没法考虑,是维吾尔族姑娘就更要救,豁出老命也要救。老人说了一件往事,他有一位维吾尔族邻人吐拉汗,其父精通汉语,深明大意。20世纪40年代,他正在伊犁。一天,他见冰天雪地中有一红被,内裹乳儿,尚有呼吸。他见乳儿是一男孩,并有一纸上写小孩生辰,知是汉民后代,即抱回家中。可敬的维吾尔老人将此男孩抚养成人,先是收为养子,并送汉族学校读书,后见与其四女相爱,遂命二人结婚。一对新人婚后生活美满,全家亲密无间,此民族团结之例感人肺腑。老人说,民族团结十分重要,是百年大计,千年大计,只有团结了各族人民才能生活幸福,共同繁荣。

  安延林是安文忠的孙辈后代。父亲安桂彬在一次事件中不幸遇难。安延林后来听母亲说,是一位维吾尔族朋友救了他们兄弟姐妹。那位叫马·阿布都的冒着生命危险,一趟又一趟地设法把他们带到自己家藏起来,并给吃的。后来,母亲被迫离开霍城,带着孩子们沿途乞讨,去乌鲁木齐投奔亲友。一路上,热心善良的维吾尔族人都拿她们母子当客人,给她们最好吃的油馕(饼)。

  安延林还听母亲说,在过玛纳斯河时,是好心的维吾尔人把他们兄妹一个个背过去。

  安延林说,母亲不止一遍地嘱咐他:一定要记住马·阿布都那位恩人,一定要去感谢他。一定要记住那些帮助过咱们的维吾尔人。这个声音在安延林心底扎了根,也一直在他耳畔回响。

  安延林毕业后去天山南的库尔勒任教,教过不少少数民族学生。安延林没忘记母亲的话,于不知不觉中便把感恩的心倾注到了学生身上。因此,他与维吾尔族学生都建立了真挚的友谊。

  安延林拥有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大家庭。在他的家庭成员中,就有哈萨克族、锡伯族、回族、蒙古族等,大家和睦地生活在一起。

  一天,安延林家中突然来一位素不相识的维吾尔族人,用乞求的眼光看着安延林,很不好意思地说,他妻子刚生完孩子,奶水下不来,孩子饿得哭,他想借10元钱解决眼前的难题。那时的一元钱能买一只大公鸡,八角钱能买一只老母鸡。安延林看着这位并不认识的维吾尔族人难为情的样子,立即借给他10元钱。

  很多天过去后,安延林已经忘记那件事。一天,他正在打院墙,突然有一位赶毛驴车的维吾尔族人把车停下,二话没说便动手帮着干起来。安延林这才发现,此人正是那位借钱人,是还钱来了。这位叫吐尔逊的朋友还用毛驴车拉来桑树栽在安延林院中,笑着说,明年孩子们就能吃到桑葚了。

  安延林家总有一些维吾尔族朋友前来做客。尤其过春节时,吐尔逊不光自己来,还约几位维吾尔族朋友来祝贺新年。每到这时,安家都会准备丰盛的、维吾尔族朋友爱吃的饭菜招待他们。

  在“赶大营”的70年过程中,民族团结感人事例有很多,天津商帮在这一方面做得非常好,少数民族同胞们也做得非常好。大家都有一个共识,只有高举民族团结大旗,新疆才能长治久安、繁荣发展,各族同胞才能过上好日子。

  六 睿智创新发展

  杨柳青货郎虽然大部分出身卑微,但由于他们生长在京杭大运河北方的重要码头杨柳青古镇,从小受崇文重商风气熏染,因此他们人品素质都较好,头脑也灵活。在新疆的杨柳青货郎从行商变成坐商后,都面临新的市场问题。他们懂得在商道上一定要重商德,别坑人,别骗人,别害人,一定要“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能做卖毒品、造假货、以次充好、缺斤短两、欺行霸市等恶行,只有这样,生意才能做的长远,财路才会越来越宽。

  赶大营带头人安文忠在开店之初,针对新疆各民族同胞有些人买不起商品的现状,便在店铺进门处专设一个便民柜,里面放上针头线脑和小块布料,有顾客衣服破了需要缝补而又无钱购买时,可以免费使用柜中的针线和布头。他的这一做法看似少赚了钱,少获了益,但是从长远眼光看,他却获得了丰厚的社会效益,他的名声被人传扬,他成为人们心目中有商德的商人。

  安文忠的这一做法被其他津商看重,后来都纷纷效仿。

  大营客经济实力壮大后,不安于只卖新疆土特产和俄国货,他们决心开辟商贸大通道,去天津把京货运进新疆,搞活津疆两地经贸市场。他们的想法终于成真,沉睡数百年的万里沙漠戈壁和大草地,从此驼铃声常年不绝,在西北大地上回响。借助朝廷饷银壮大自己后,机敏的大营客又发现重大商机。天津有不少西方帝国的租界地,租界地里都有各国洋行。新疆盛产皮革、羊毛和肠衣,这方面土特产一直被俄商垄断着,廉价收购,新疆牧民收益极少。大营客得知俄商将那些新疆土特产运回国后,大部分是转手卖给欧洲其他国家。大营客头脑灵动起来,开始与天津的外国洋行接洽,成功将皮革、羊毛和肠衣卖出,从此打破沙俄对新疆出口产品的垄断,并为新疆产品提高价格,使各族同胞得到实惠。

  安文忠和一些大户津商,最初从新疆走货去天津和从天津走货回新疆,都要提前囤积货物,准备好后才能启程。囤积货物要租赁货栈存储,买的心急常常被对方提高价码,眼见利益受损而又无可奈何。安文忠待机会成熟后,率先在北疆古城子创办自己的货栈──文丰泰货栈,并将四弟安文庆招来管理。这样的结果是,安文忠可以在价格最合适的时间准备回津的货物,到走货时不慌不忙很从容,买入价也低。另外,从天津入疆的货物可以在自己的货栈储存,看市场行情待价出手。货栈还可以替其他客商储存货物以获利。其他商号如同盛和、复泉涌等见赶大营先导安文忠干的漂亮,纷纷效仿,结果这些商号都达到获利最大化的目的。

  后来,安文忠觉得很有必要在天津也创办文丰泰货栈,便说干就干,安排三弟安文玺坐镇管理。安文玺精明强干,他每天主动出去找货源,抓信息,这一深入才知道,原来天津卫有不少干“走街的”,专门为商家提供货源信息和价格,成交后收一些佣金。安文玺笼络了他们,常年专门打季节战,采购便宜货。安文忠的做法总是有引领作用,后来陆续有不少津帮商人在天津老城北门外的针市街、曲店街、竹竿巷等地建货栈或办事处。

  安文忠和一些津帮商人曾经把杨柳青年画运进新疆,但最初市场却没能打开,只有汉民争相购买,少数民族同胞也喜欢看,却不买。善动脑筋的津商不知其故,经与维吾尔族朋友交流沟通才明白,维吾尔族同胞的墙上不挂人和动物之类。为尊重少数民族同胞信仰,经与维吾尔族朋友探讨,杨柳青年画艺人为少数民族同胞设计一套有西洋亭台楼阁或西域风光“洋林画”。这一改革创新非常成功,洋林画投放新疆市场后大受少数民族同胞欢迎。

  赶大营事件发生之前,新疆经济萧条,市面上的小额红钱(紫铜币)足够市场流通找零用。杨柳青货郎成为天津商帮后,生意越做越大。尤其接办朝廷每年给新疆的336万两协助饷银后,津商实力猛增,进入新疆的商品贸易货流量成倍增长,使新疆市场空前繁荣,市面银钱流动量迅猛增加,对红钱的需求量也就越来越大。新疆那时还没有铜矿,无法造小额铜钱,也就没有新的红钱补充投放市面,因此造成红钱紧缺。人们拿银子去买东西无法找零,造成流通不畅。津帮商人为解这一金融危机,发挥聪明才智,以上等白布做底料,用桐油反复油浸,然后在油布上印字,成为油布钱帖。这种钱贴上市流通后,解决了人们购物找零不便问题,使市场重新走入正轨,继续繁荣。

  清代光绪年间,津商骆驼队行走在津疆两地,往返几乎要一年时间,走沙漠戈壁和乌里雅苏台大草地,有时千里不见人烟。一路上,商人和驼队夜宿帐篷,每日吃的都是风干馒头和路菜。所谓路菜就是腌制的咸菜和熏马肠之类,根本见不到新鲜蔬菜。后来,大营客开动脑筋,带着母鸡和绿豆,一路上,母鸡下蛋,绿豆生豆芽,在漫天荒野中,商人居然就能吃上鸡蛋炒绿豆芽了。

  大营客的智慧还体现在管理上。以安文忠为例,他的商贸业务做大后,先后在各地开12个文丰泰分店,这就需要精明管理,否则会影响发展,搞不好会破产倒闭。安文忠定下严格店规,所有员工需工作满8年,给一次带薪探亲假。因回家有万里之遥,探亲假时间为一年,旅费报销。总店每3年结一次账,盈余根据贡献大小按比例分红。因经营好坏与自身利益有关,所以人人负责,都十分尽力,使得文丰泰京货店越办越红火。当然,这有很好的典范作用,其他商号都学习使用,获益匪浅。

  七 世代建设新疆

  进入21世纪,在新疆的赶大营后裔已经约60余万众。这些以杨柳青人为主的大营客,一代又一代扎根新疆,为新疆的发展、稳定和繁荣贡献着聪明才智。在这漫长的152年中,出现一大批佼佼者,在不同的行业和岗位上做出卓越成绩。仅举几例。

  新疆曾经因商贸发展迅猛而导致铜钱短缺,造成市场找零不便,从而油布钱帖应运而生,解决了第一次金融危机。殊不知,正是油布钱帖又带来市场动荡,导致第二次金融危机。商家做油布钱帖,都想控制市场生意,在钱帖上印制自己商号字号,限制只能在自家商号消费,造成流通不畅。官府为此事很头疼,不知如何能彻底解决。安文忠深知其中因由,新疆每年有朝廷协助饷银,源源不断注入新疆,而找零用的铜钱还是若干年以前那些数量,因此导致银多铜钱少,使得银贱铜贵。天津则相反,天津有官钱局,每年都出产大量铜钱投放市场,而白银却一年比一年减少,因为大量白银都赔款流入西方列强国家了,所以银贵铜贱。在天津,一两白银可以兑换1500文铜钱,而在新疆,一两白银只能兑换800文铜钱。正常年份应该是一两白银兑换1000文铜钱。官方听取安文忠建议,委他为官钱局总办实职,去天津兑换大量铜钱,运进新疆后彻底解决了金融难题。伊犁将军长庚下令彻底收回所有钱帖并销毁,并保举安文忠为甘肃候选知府,赏顶戴花翎。安文忠由纤夫改做货郎,最终成为富甲一方的大商人,也成为津商中唯一一位“红顶子商人”。

  杨柳青镇南有个大沙沃村。1900年,参加过义和团的村民孙润璋离开家乡,奔赴新疆求生存。孙润璋在新疆站稳脚根后,将妻子和子女都接到新疆。谁知好景不长,孙润璋的妻子和大女儿相继因病去世,他带着一群孩子在达坂城艰难度日。1934年秋,马仲英匪帮进犯新疆,达坂城首当其冲,孙润璋战死。是时,孙润璋的长子孙国政已经以优异成绩被新疆省政府选中,保送到德国柏林留学。在留学期间,孙国政有幸与包尔汉相识并成挚友。毕业回国后,孙国政被委以重任,到玛纳斯县任财政局兼税务局局长。因工作成绩卓著,他很快又被提升为塔城专区财政局兼税务局局长。毛泽民(化名周彬)主持新疆财政税务工作,对孙国政的忠于职守、廉洁奉公、一尘不染的高尚品德大加赞赏。当他得知孙国政以一人工资收入养活八口之众的生活因而造成负债累累时,十分感动,当即决定对他破格照顾,并设法替他还债。后来,孙国政又被派到和田专区任财政局兼地方税务局局长,管辖墨玉、洛浦、于田、且末、若羌五个县的财政税务工作。这些地区刚刚平息马虎山匪军骚乱,财政税务混乱不堪。经过很长一段时间艰苦努力,和田财税工作终于走上正轨。孙国政养活着四个弟妹,都已渐渐长大,超过或已到上学年龄。为使弟妹都能上学受教育,孙国政请求回乌鲁木齐,并很快得到批准。然而,回程路费却成了问题,因为,他这个财政局长兼税务局长无分文积蓄。后来听说,由和田出发沿着玉龙喀什河穿过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有一条捷径小道,乘马骑驴只需二十余日便可到达库车。这样不但缩短了路程,而且可节省大笔路费。于是,孙国政不顾沙漠荒无人烟、原始森林野兽出没的危险,毅然决定走沙漠小路“死亡之海”。同事和众多维吾尔族朋友深知孙局长手头拮据,为他联系最熟悉路况最有经验的维吾尔族驮夫带路。

  孙国政多年积劳成疾,不幸患骨结核症,卧床治疗达三年之久,医疗费用入不敷出,只有变卖衣物或靠亲友帮助。在此期间,毛泽民和时任新疆联合政府副主席的包尔汉都去看望和周济。孙国政离世时,包尔汉主席竟在人前忍不住大放悲声。包尔汉亲自将一大叠钞票送给孙家。孙妻谢绝,包主席阻止说:“令兄的为人与品德,以及家庭的经济状况我都很清楚,勿再推辞。”并让孙家写救济申请,要求政府给予抚恤。

  孙国政是一位别样的大营客,他一生短暂,但大公无私、奉公廉洁的精神,深远地影响着后世。

  2017年4月23日,采访新疆天朗服装设计制作公司总裁韩宇龙。

  韩宇龙,祖籍杨柳青十五街,是赶大营第四代。大学毕业后自主创业,拼搏几年后成立新疆天朗服装设计制作有限公司,聘请高级服装设计师设计工装、校服、运动服,设计适合酒店、宾馆、厨师、保安等各类专业服装。通过精心打造,他四面出击,推销产品,终于打开市场,并一步步做大。天朗品牌服装逐渐敲开电力、消防、油田等多家单位的大门,一张张订制服装的大单向他飞去。之后,他学习先辈大营客,将生意触角伸向国外,先后进入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阿塞拜疆等国家。

  蔺青是天津人,新疆天津商会会长,也是天津新疆商会会长。作为津商中的出类拔萃者,蔺青在充分了解杨柳青人赶大营波澜壮阔的历史后,被久久感动。他终于接受新疆和天津两地的建议,下定决心,勇于担当,立志成立新时期的新疆天津商会,重振津商,再铸辉煌。

  2010年9月3日,新疆天津商会成立,蔺青担任第十任会长。

  清末,津帮商人在新疆商界已经形成大气候,并于1911年4月成立新疆天津商会,首任会长是杨绍周。在那之后的数十年中,先后选出9任会长,至抗日战争爆发,商会停止活动。停滞70余年后,蔺青于2010年被推选为第十任会长,由赶大营人创办的新疆天津商会这杆大旗又重新树起,其意义非常巨大深远。赶大营的历史文化得以传承,赶大营的精神也得以继续弘扬发展。

  蔺青是商界奇才,不光胆识过人,而且胸怀远大,他为自己确定的经营理念之一,便是“海纳百川,合作共赢”。有如此宽广包容的胸怀,有这般气吞山河的魄力,蔺青无法不做大事,也无法不做成大事。因此,仅在一年半的短暂时间里,就有100多家企业、300多个个体会员汇聚在新疆天津商会这杆大旗下。

  蔺青在新疆的投资四面出击,有房地产、商业地产、矿产、农业、酒店,还有投资公司,总资产已经过百亿。他创建的新疆世纪金马投资有限公司,先后吸纳1500多就业人员,并接纳下岗待业者600余人。若算上他投资的所有项目,其用工人数更是可观,有力缓解了社会就业压力。

  蔺青不忘大营客“穷则独善其身,富则兼济天下”的人生信条,在新疆为社会做过很多善事,向新疆红十字会、冰雪灾区、地震灾区捐款捐物达400余万元。

  乌鲁木齐有个儿童村,里面有24个维吾尔族孤儿,蔺青带领会员常去看望他们,送衣物和学习用品。教育援疆更是蔺青特别关注的。蔺青带领商会成员向新疆和田地区一次捐赠双语教学电子软件产品和幼儿教育设备,就达210万元。“富则兼济天下”,只是赶大营先辈遗留下的精神财富的一部分。这一部分被蔺青继承下来,并传承下去。

  八 说文化议精神

  “赶大营”是一曲抗击侵略、收复新疆的壮歌!战胜艰险的悲歌!是开发西北的先声,也是一曲弘扬民族精神的高歌!

  世上本无“赶大营”,是杨柳青人硬生生闯出这条路。这条路步步荆棘,处处艰险,生死难料,命悬一线;这条路也是黄金大道,充满诱惑,最终被大营客打造成商业帝国,创造出商贸奇迹。这一事件形成一种文化现象,那就是“赶大营文化”!这一事件孕育出一种精神,那就是“赶大营精神”!

  若问“赶大营文化”是什么,就是那些赶大营人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赶大营文化融入在民族团结的故事中,融入在“百艺进疆”的点点滴滴中,融入在种植技术、建筑服饰、戏剧、歌舞、音乐、绘画方方面面。尤其儿童游戏,是从幼年开始深入人心,进行文化交融。汉族儿童与维吾尔族儿童生活在一起,把两个民族的儿童游戏如推铁环、打尜、玩羊骨等都融合在一起共同享受乐趣,这就是不知不觉的融合。长大后会永远怀念儿时的游戏,一直到老。文化的互相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润物细无声的。文化能产生强烈的民族之间的亲和力和凝聚力。

  若问“赶大营精神”是什么,君不见,沙漠戈壁有胡杨林。胡杨树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胡杨树的这种顽强拼搏精神,这种与恶劣环境抗争的精神谁配?赶大营者!天地造化的胡杨,离开沙漠戈壁不行,放在福窝里出不来,唯有大风狂沙,干渴无比,阳光暴晒,方显英雄本色。大营客与胡杨树一起,冷热不惧,寂寞不惧,风沙不惧,死亡不惧,只为一个目标,使自己强大,使自己成林。这就是赶大营精神!当然,血肉之躯的大营客还有与胡杨树不同处,那就是他们爱国爱乡,他们懂商道有商德,他们更知道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他们“富则兼济天下”,有宽广胸怀!

分享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