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西青信息港 >> 生活 >> 鉴赏
西青历史文化溯源 赶大营历史文化综述(上)
来源:天津日报▪聚焦西青 作者:晨曲 编辑:韩璐 日期:2020-11-13

  安文忠像

  左宗棠雕像

  编者按:2020年11月,纪录片《赶大营》在中央电视台纪录片频道播出。对宣传天津市西青区历史文化来说,这是一件大喜事,因为会有更多的人了解“赶大营”,认识“赶大营”的历史意义和价值。十几年来,记者们于家乡和新疆两地深入挖掘整理赶大营资料,数次进入新疆行程数万里路走访赶大营后裔数百人,获得丰硕的文字资料和珍贵赶大营历史文物,制作多期新闻节目、电视专题节目和电台节目进行播放,撰写百余篇文章在报刊发表,出版《西青文史·赶大营专辑》《赶大营记忆》《赶大营新编》多部专著。为纪录片《赶大营》摄制组提供4万字参考资料,与摄制组多次座谈介绍“赶大营”相关内容、审看样片,为拍摄纪录片《赶大营》提供了有力支持。为使大家更加了解“赶大营”,特别刊出《赶大营历史文化综述》文章,与读者共同回顾那段过往。

  2020年仍矗立在乌鲁木齐的同泰兴商号老店

  赶大营历史事件起始于1868年,停止于抗日战争爆发后新疆与内地商贸路线被阻绝的1937年,前后共约70年。赶大营中的“大营”,是指左宗棠收复新疆西征军的军队大营,“赶”,是指杨柳青货郎追赶流动的西征军大营做生意。有人不解,甚至新疆大营客后裔也提出疑问,左宗棠收复新疆的西征军应该是在大西北,怎么会与渤海之滨的天津杨柳青发生交集?

  太平天国起义失败后,其分支捻军兴起,又转战河南、陕西。为救危局,朝廷于1867年调闽浙总督左宗棠任陕甘总督。左宗棠追捻军于河北,捻军败北全军覆没。左宗棠坐镇保定,胜利后广备粮草军需,又在白沟、杨柳青招募船只纤夫,将物资运往潼关、西安。杨柳青纤夫──赶大营先导安文忠应召随船进入西安。安文忠发现当货郎随军队大营做生意挣钱多,便就地由纤夫改做货郎,开启了艰难而富有传奇色彩的“赶大营”征程。

  1876年5月,西征大军开进新疆。为保证军队后勤供应,西征军广召货郎随军贩售,并经审查后发给货郎 “龙纹执照”,将货郎纳入后勤管理。有“龙纹执照”方可出嘉峪关,还可享受军中优待,如免费住官店,路上搭军车,进入军队大营的买卖圈做生意等。安文忠和很多货郎随军进入新疆,经过两年激战,新疆丢失的160万平方公里土地得以收复。

  赶大营先导安文忠与许多杨柳青货郎,由挑担到摆摊再到开店,一步步走向成功并形成津商大商帮。当年乌鲁木齐荒凉的大十字街竟成为中亚地区著名的商贸中心,而这个商贸中心的买卖字号几乎都是杨柳青人,因此,大十字商贸街被人称作是小杨柳青。伊犁地区有个汉人街,街上的生意店铺也基本都是杨柳青商人。经数年发展,天津的杨柳青人几乎遍及新疆各地,创造出辉煌的商贸奇迹。

  中国近代因为国弱民贫,出现过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和赶大营四次移民潮。四次移民事件的初衷都是穷苦百姓为了生存而背井离乡,这是共同特征,但又有不同处,尤其“赶大营”,体现出来的意义和价值多元而且深远。下面从多方面进行综合表述。

  一 爱国爱乡情怀

  赶大营事件特殊在,杨柳青货郎从最初就跟随左宗棠的西征军参与了收复国土的反侵略战争,并取得辉煌胜利。众多杨柳青货郎与其他地方货郎一起,跟随西征军转战天山南北,付出巨大辛劳。一个货郎担就相当于一个杂货铺,货郎们千方百计保障西征军官兵的物资供应,有力地支援了西征军收复国土的战争。

  打拼数年后,杨柳青货郎们形成天津商帮,并且在新疆资本最雄厚,是各省商帮之首。新疆建省后,所用军政饷银一直由朝廷协助调拨。太平无事年月尚可拨足,遇到“甲午海战”“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朝廷自顾不暇时,新疆的协饷就不足或者干脆暂绝。为使边防稳固,禁止士兵哗变外敌乘虚而入,杨柳青商帮总能拿出巨额银两以解边疆之危。《新疆图志》载,杨柳青商帮在“官中协饷不继时,犹时资以挹注”。实际上,这一义举早已被家乡人传为佳话。

  此事还有皇帝电谕为证:

  宣统二年七月十四日(1910.8.18)

  谕军机大臣等,电寄联魁。据电奏,陆军马队第一营试署管带田熙年,因已革护兵蒋兴奎言语顶撞,气愤杀毙,致匪徒勾结无赖多人,藉端煽惑,相率至巡抚衙门哄堂要挟,不服理喻。复打毁押所,放出押犯多名,放火抢劫形同叛逆。当即调集营兵弹压救护,将匪首王高升格毙,并枪毙拿获正法10余名,余匪逃逸。田熙年身为军官,逞仇擅杀,业已讯明正法,并自请议处等语。此次祸端,实因田熙年妄杀所致,自应从严惩治。匪首虽已格毙,余匪著即严拿,所有教堂、洋行加意保护。被害商民,妥筹抚恤。联魁未能事前预防,咎无可辞,著交部议处,嗣后办理情形,著随时电奏。

  这是王高升在迪化(乌鲁木齐)火烧天津商帮八大家一案后,宣统皇帝给新疆巡抚联魁的电谕。四天后,宣统皇帝又加一道电谕:

  谕军机大臣等,电寄联魁。电奏:新疆素称贫瘠,专恃协饷支撑全局,近年解不足数,恒持铺商腾挪周转。今因匪徒滋扰,延祸商民,全省精华,损伤大半,财政奇绌。请饬下各省关将应解新省协饷,迅速筹解等语。新省边圉,关系紧要,现被匪扰,需饷孔亟,所有各省关应解新省协饷,著度支部严催各督抚迅速筹解。

  此电谕的珍贵处在于,朝廷证实了大营客的几件事都是真。其一,王高升火烧津帮八大家是真;其二,朝廷协饷不足时,为使新疆边防不乱,津帮商户总会拿出银子支撑大局“近年解不足数,恒持铺商腾挪周转。”;其三,天津商帮的确占有大半新疆商业精华“匪徒滋扰,延祸商民,全省精华,损伤大半”。

  新疆收复战事平息后,是不是“赶大营”事件就终止了?不是,因为漫长的边界线要守护,朝廷派重兵戍边,仅伊犁边防就有近6万驻军,在伊犁地区的惠远城设将军府,以督办边防军务。因此,杨柳青货郎继续随边防驻军西进。家乡人称新疆是“西大营”,陆续进入新疆的叫“上西大营”,本钱丰厚做商贸的叫“跑西大营”,历时一甲子多,一代又一代。最初是一批货郎随军进入新疆,1883年新疆建省后,进入新疆投亲靠友的越来越多,时有“三千货郎遍天山”之说。到1900年前后,已有数万杨柳青及周边百姓进入新疆。津帮商人扎根新疆,建设新疆,至今已达6代,赶大营后裔有60万众之多,为新疆的稳定和发展做出各种各样的贡献,这本身就是发展新疆保卫新疆的爱国之举。

  新疆奇台县杨柳村

  杨柳青商人发财致富后,一直不忘救急助贫,惠及桑梓。他们成立同乡会,设立会所,为后来的贫困老乡提供吃住方便,并资助其发展,赊货让他们卖,扶持他们从小处经营,逐渐扩大。他们捐款买义地,专门为客死新疆的老乡提供埋葬之所,或者存尸使其风干,转年再打干尸包运回杨柳青。他们经常为家乡捐款,办水龙局以救火用。赶大营带头人安文忠还在杨柳青办起私立学校,供乡亲的孩子们读书,又专门买房设施医局,义务为杨柳青人治病。义和拳与洋人开战,有不少乡亲战死的消息传到新疆后,大营客们纷纷捐款支援家乡。这样的义举非常多。大营客们做到了“穷则独善其身,富则兼济天下”,他们的爱国爱乡情怀都是用实际行动去表达的。

  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博物馆,我们在查阅赶大营和天津商帮相关资料时,意外发现一条“直隶总督袁世凯奏为天津县职商安文忠捐款助学请原籍建坊”的奏折。安文忠的人生早就与伊犁州密切相关,赶大营经商时,他将文丰泰京货总店建在伊宁,此店至今尚存。

  袁世凯是在奏折的最后叙说这件事的:

  再据天津县知县唐则瑀详称,该县杨柳青镇职商安文忠因该镇民立小学堂经费不敷,捐助常年的款银一千两发商生息,请查核奏奖。前来,臣查该职商安文忠家仅中资概,捐巨款洵属急公好义,裨益良多。虽据称不敢邀奖,究未便没其好义之忱。所捐银数,核与建坊定例相符合,无仰恳天恩俯准,该职商安文忠在于原籍自行建坊,给予乐善好施字样,以示旌奖。理合附片具陈,伏乞圣鉴训示。谨奏

  光绪三十二年二月二十七日

  光绪皇帝对袁世凯奏折给予朱批:著照所请 礼部知道 钦此

  光绪三十二年,是1906年。那年秋末冬初,安文忠荣归故里,知道杨柳青镇上民立小学经费困难,当即捐款白银千两。安文忠有经济头脑,这千两白银不是一次给付校方,而是“发商生息”,使其钱生钱细水长流,对校方的帮助更大。袁世凯在奏折中说安文忠“捐巨款洵属急公好义”。为什么千两白银就称巨款?看当时工薪便知,一位县太爷的年薪是45两银子,安文忠这一捐,便是一个县官20余年的年薪。捐银千两助学就能惊动皇帝,也是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关。1905年,清政府酝酿多年的重大革新得到实施,停止了千年之多的科举取士制度,开始兴办新学堂。然而,当时国力衰退,民不聊生,国办学堂寥寥,民办学堂更是少之又少。皇帝着急,各地官员着急,全国有识之士更着急。民族的希望在教育,然而,科举停了,为科举取士的学堂停了,新学却无力去办。教育的问题,在当时的中国是迫在眉睫的当务之急。就是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安文忠从新疆回归故里,慷慨解囊捐款助学,此行动自然会惊动朝野,县官及时上报总督,袁世凯又及时奏请皇帝给予“乐善好施”功德坊旌奖。

  在伊犁州博物馆意外得到这一资料,对记者团来说实在太珍贵,这无疑是赶大营历史资料搜集挖掘中的一个重大发现。

  二 坚韧不屈精神

  赶大营的路很艰险。

  货郎们每天要挑100多斤重的担子向前走,遥遥万里,没有尽头,他们首先面对的是意志的考验。那时的西北人烟稀少,有的地方走一天见不到一个人,夜宿荒野的事常发生,有不少人遭遇过野狼。至于大风沙尘更是很寻常,“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这是唐朝边塞诗。有大营客在沙漠戈壁被大风刮得迷失方向而丢掉性命的事,货郎的货物被大风卷走更是常有发生,可见凶险。

  过八百里瀚海,走苦八站,没有水喝,上是太阳烤,下有戈壁蒸,干渴至极的大营客喝自己的尿以自救很寻常。货郎们一路上最怕得病,一有病就要面临死亡威胁。杨柳青盘香胡同的晏万达,1876年随左宗棠西征大军“赶大营”,到甘肃安西府不幸患伤寒,病死于安西客栈。家住乌鲁木齐的尔鸿亮,祖籍是西青区辛口镇下辛口村人,8岁时随父母兄妹从杨柳青出发去投奔爷爷,走到半路上妹妹就因病而亡。杨柳青镇五街的董树清也赶过大营,因当货郎长时间在雪地里走,眼睛受伤,几乎双目失明,看人只是一个黑团,晚年生活因此很苦闷。

  在平时采访中常遇这样的事,不少人说前辈中几爷几叔去了西大营,一走就没有音信,到现在不知死活。显然,凡是这样的信息都是不祥的,大营路成了他们的不归路。

  在最初追赶左宗棠军队大营做生意时,经常是在战火纷飞中穿行,时刻都有生命危险。安文忠和他的伙伴就有一次在夜晚遭遇军兵双方厮杀,战斗结束后,他们惊魂未定走迷了路。又累又渴的他们发现前方有亮光,便依据走夜路“黑泥亮水紫灰道”的经验,认为前方的亮光是雨后车辙水,于是急不可耐地跑过去就喝。喝水时觉得很咸,以为是盐碱太重的缘故。没想到原地休息一觉睡到天亮后,才发现周围有很多战死的军兵,他们昨夜喝下去的不是什么水,而是军兵的血。

  在大营路上也常有土匪出没。家住杨柳青七街的张秉珍2010年已93岁高龄,老人家说起赶大营便眼泪汪汪。原来,她的爷爷去新疆后很快发迹,之后又让三个儿子都去新疆。爷爷去世后,三个儿子护送父亲干尸包回故乡,并将资产变换成黄金珠宝掖藏在干尸包中一同带回家。不幸半路遭遇土匪,不光藏在干尸包中的黄金珠宝被抢,老大和老三也命丧土匪手中,只有老二张树清因脱掉羊皮袄才幸运逃脱劫匪的黑手。老人说张家祖辈几代全是寡妇,男人都去了新疆,至今连尸骨都没能弄回来。

  发财后的大营客有时也难逃厄运。1937年9月,统治新疆的盛世才突然查封了乌鲁木齐市“同泰兴”“同盛和”与“德兴合”三家杨柳青人开办的商号,给工商界造成严重的恐怖气氛。三家掌东被抓进监狱,财产全部没收。不知盛世才此举是为图银钱以解财政危机还是为了其他目的,竟以莫须有罪名将“德兴合”的掌东阎应五严刑拷打折磨致死,将另两位掌东关押一年多才放出。被害的杨柳青商户还有他人,商会会长石寅甫也惨死在狱中。

  赶大营之路虽然很难很险,但杨柳青人前赴后继,在一甲子的漫长岁月中从未间断过。这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大无畏精神,这种柔性、韧性、耐性兼备的外柔内刚品格,是非常宝贵的民族品格,是用以克服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的拼搏精神。正因为有代代相传的拼搏精神做支柱,五千年的文明史才会如此辉煌。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杨柳青人又浓墨重彩地留下一笔“赶大营”历史,使民族的这一精神宝库更加丰满。

  三 拓展丝绸之路

  在最初的数年时间里,杨柳青商人在新疆销售的商品都是俄国货和新疆土特产。是时,俄商垄断着新疆市场。被新疆人称作“京货”的内地商品,因为多年战乱和相隔万里很难进入,早已断档,而人们又非常渴望京货进入新疆。杨柳青商人把生意做大后,便开始大胆尝试,雇用“沙漠之舟”骆驼队去北京天津进京货,首创者成功后,众多大营客步其后尘,有实力的独自去内地进货,实力不够的便自由组合,合资经营搞大宗商贸。据安文忠后代安延林回忆,他小时候听大姑说,安家的京货店从内地运来的京货,最多时一次有2000头骆驼,头驼在门口,后驼延伸到城外。

  由店铺经营跨越到大宗商品贸易的营销,是大营客的一大创举,也体现出了杨柳青人的胆识和魄力。要知道,从西域边陲到渤海之滨,那可是万里之遥,充满各种风险,要过沙漠戈壁,要走草地,经常走一天不见人,有村落处又常有土匪出没。然而,所有这些艰难,都被大营客战胜,最终取得成功。驼队往返都驮货,去天津时把大量新疆土特产运进津门,有些货物如羊毛、肠衣等是与租界洋行交易的。实际上是打破了沙俄商人对新疆市场的垄断,使新疆货物不再西走而转向东方从天津出口。这样的竞争机制得以提高土特产价格,首先受益的是新疆少数民族同胞。

  1883年新疆建省后,由于地方经济收入不能维持地方军政开支,朝廷每年为新疆调拨336万两协助饷银。但这些银子要从北京户部运送到新疆,需镖车百余辆,运马数百匹和500押送军兵,往返开销十分巨大。聪明的大营客经过积极努力,想出津帮商人连坐具保让官府放心的策略,最终促成由天津商帮来帮办这笔协助饷银,在北京户部领银子,买成货物后运进新疆,一定时间后再将饷银交还给新疆官府。这样,既为官府省下运银的大笔开销,天津商帮又用上了没有利息的朝廷饷银,周转资金一下子翻数倍,大营客如虎添翼,发展越发迅猛。

  “京货”之名是泛指,是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所有内地货的总称。天津商人把京货运进新疆后,不仅仅是在新疆销售,有些大宗货物又进入中亚和欧洲。津商的大宗商贸行动,有效促进了西部边陲和渤海之滨两地的发展。

  此事演变出非凡的历史意义。古丝绸之路是汉唐时期开始的,起点是在西安。因历史原因,曾经断绝很长时间。到清代光绪年间,把古丝绸之路激活,是被称作津帮商人的杨柳青大营客的伟大壮举!把古丝绸之路从西域边陲拓展到渤海之滨,也是津帮商人为历史做出的巨大贡献。

  四 百艺进疆佳话

  “百艺进疆”是大营客们的又一重要贡献。“百艺”泛指工业、手工制造业、种植业、饮食、服装、花卉、戏曲,包括儿童游戏等各种文化现象的总和。总之,杨柳青人把自己的生存方式、生活技能,包括语言、民俗等方方面面都搬进新疆,这就是“百艺进疆”。百艺进疆的作用十分巨大,它能使各族人民增进团结、和睦相处、提高生活质量,它能增强各民族之间的凝聚力、亲和力。

  赶大营事件发生之前,新疆的蔬菜品种很少,只有土豆、胡萝卜和皮芽子(洋葱)。杨柳青兴起“大营潮”后,御河沿各村菜农也纷纷加入赶大营行列,进入新疆。

  天津卫的人都知道,城西有一片著名的地方叫御河沿。御河指的是南运河,御河沿有名是因沿河岸边种植的蔬菜,不论是沙窝萝卜还是青麻叶大白菜都远近驰名。御河沿各村菜农进入新疆后,也是分布在新疆各地,南疆北疆都有。

  奇台县北门外有很多杨柳青菜农在那里种菜,解放后成为北菜园村。2009年,86岁的王作臣老人说,爷爷王万全是杨柳青边的胡杨庄人,光绪年间来到古城子(奇台),至今已繁衍6代,近200人,现在仍有人在经营种菜。王老说从杨柳青御河沿来奇台的菜农很多,有孟广俊开的孟家菜园子,有陶泽义开的陶家菜园子。北菜园村的赶大营后裔都很思念家乡,为寄托乡愁,2014年村人把村名改为“杨柳村”。

  乌鲁木齐有很多杨柳青御河沿走去的菜农。小西门外的乌鲁木齐河畔,有李家菜园子、张家菜园子、胡家菜园子、乔家菜园子、贾家菜园子和任家菜园子。尤以任家菜园子最出名。任家是边城种菜世家,任成、任海兄弟二人是杨柳青镇东碾砣嘴村人,在乌鲁木齐河畔安家落户以种菜为生。以后,他们的儿子任广龙、任广月、任广福、任广起又将菜园子拓展到南门外火神庙一带,种植面积和规模都大大扩展。后来,第三代任兆乡、任兆旺及其子女任连忠、任连君等都成为乌鲁木齐县大湾乡第三大队、第四大队的菜农。现在,任家在新疆已有150多口人。

  在边境伊犁地区,也有很多赶大营去的杨柳青御河沿菜农。解放初期的伊宁市郊有个红旗公社二大队,其种菜能手尹福生三兄弟就是杨柳青御河沿菜农的后代。将军府所在的惠远城种菜能手更多,分出东大园、西大园,种出的蔬菜不但供应惠远,还远销周边各城。

  大营客们不光带去了种菜的技术,还带去了御河沿的优良籽种。新疆原先蔬菜品种很少,只有洋葱、土豆、胡萝卜,是杨柳青御河沿的菜农把白菜、萝卜、韭菜、茄子、辣椒等诸多蔬菜引进新疆,极大地丰富了新疆各少数民族同胞的餐桌。这是“百艺进疆”的重要内容之一。

  大营客中也有杨柳青建筑工匠和木匠。乌鲁木齐大十字街后面的文化路一带,是杨柳青商人聚居区,所住房宅都是杨柳青四合院建筑风格,均为杨柳青工匠所建。古城子的直隶会馆,至今还金碧辉煌的乌鲁木齐人民公园丹凤朝阳阁,都出自杨柳青工匠之手。

  奇台县的杨麻子油糕、郭记元宵,盛销百年,如今已经成为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伊犁地区霍城县卢兆刚家做的月饼,来自130年前的杨柳青广河月饼。后来,广河月饼在杨柳青消失,如今却在伊犁依然销售得很红火。做月饼的卢兆刚就是杨柳青十六街人。

  卢兆刚夫妇和女儿卢静(左)

  卢兆刚的父亲卢金福,是赶大营第二代,在伊犁娶俄罗斯少女为妻,生下卢兆刚兄弟姐妹七人。就这样,赶大营后代中有了身带俄罗斯血统的人。

  在清代,杨柳青有一个很有名的品牌月饼,叫“广河月饼”。广河月饼借大运河之便,能进入天津、北京,成为贵族皇室的喜爱食品。

  光绪年间,因漕运废止,杨柳青百业萧条,恰巧“赶大营”事件兴起,越来越多的杨柳青人携带百艺进疆,到那里求发展,广河月饼得以在霍城落地生根。

  记者团进入卢家客厅,发现桌子上摆满了干鲜果品,其中就有一大盘金黄色月饼,一看就十分诱人。但见月饼上都带有各种文字和花纹,很多是我们熟悉的“五仁月饼”“豆沙月饼”,也有我们不熟悉的“卢佳月饼”“果酱月饼”等品种。卢静拿过来让我们品尝,五仁月饼是我的最爱,一尝果然是早年的老味道。我连声称奇,飞行万里之外,这味道居然能唤醒早年记忆。这真让人万般感慨,赶大营百艺进疆,有人说只要是杨柳青有的,新疆都有,此言的确不虚啊!来到西域边陲,仍然能够找到家的感觉,这意义实在是大。

  问起果酱月饼,卢兆刚说他母亲还保留很多俄罗斯生活习惯,包括制作各种果酱。他觉得果酱很好吃,便与老婆共同研究,制作出果酱月饼,结果大受消费者欢迎。

  卢兆刚母亲的确保留着很多俄罗斯生活习惯,从家中陈设能看出,锅台炉灶,室内设施包括烤月饼用的烤炉,也是俄式的列巴烤炉。

  “百艺进疆”的百艺中有杨柳青广河月饼,而且月饼中又融入俄罗斯元素,文化融合的内涵伸展得更广更远。传统的杨柳青广河月饼也就成了丝绸之路上盛开的一朵炫目之花。

  当然,百艺进疆不仅仅是种菜、建筑和饮食,体现在方方面面。杨柳青人在新疆办学、把家乡花会引进新疆,把杨柳青年画卖到新疆,还有语言、儿童游戏、各类服饰,津商把天津戏曲曲艺、照相技术、电影院、发电厂等等,应有尽有地都传入新疆。百艺进疆发挥的作用十分巨大,影响十分深远。

分享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