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西青信息港 >> 新闻 >> 综合
西青区这4位好人荣登十月份天津好人榜
来源:西青信息港 编辑:韩璐 日期:2020-10-30
内容提要:近日,由天津市文明办主办、天津文明网承办的推荐、评议“天津好人”活动揭晓2020年10月好人榜名单。

  近日,由天津市文明办主办、天津文明网承办的推荐、评议“天津好人”活动揭晓2020年10月好人榜名单。西青区推荐的助人为乐好人精武镇刘庄村调解员左吉栋,孝老爱亲好人西营门街小稍直口社区居民白志喜,见义勇为好人辛口镇小沙窝村村民李云阁、孙秀华4人入选“天津好人榜”,让我们向身边的这些好人致敬!

  助人为乐:左吉栋

  左吉栋,男,汉族,1955年10月出生,西青区精武镇刘庄村村民,刘庄村调解员。

  左吉栋没有豪言壮语,没有丰功伟业,有的只是一如既往,不计得失,任劳任怨,无怨无悔。他踏实完成本职工作,深入推进移风易俗,他是村民眼里的“贴心人”;努力为邻里排忧解难,细心解决大事小情,他是村民口中的“热心肠”;坚守村居卡口点位,全力奋战在抗疫前沿,他是村民称赞的“战疫人”,他就是精武镇刘庄村村民左吉栋。

  倡树文明新风 推进移风易俗

  “回顾村里这些年的变化,红白事操办的越来越文明,大家对我们的工作也越来越支持。”左吉栋笑着说。他主管红白理事会以来,广泛发动村民参与践行,不厌其烦、逐家逐户开展宣传动员,主动询问村民是否需要协助帮忙。他大力提倡婚事新办、喜事简办,生前敬老尽孝、死后葬礼从简等多项良好风尚,对拒不执行村规民约的村民进行思想教育,引导村民树立文明新风、摒弃陈规陋习。在工作中,他情系村民,做“贴心人”,办“务实事”,深化移风易俗、推进文明新风,把工作做到村民“心坎”里,用行动诠释了作为党员干部永不褪色的一面。

  热心解决问题 温暖邻里乡情

  一提到左吉栋,不少村民都会竖起大拇指。他对人友善、待人接物热情主动,村民谁家有个大事小情都爱找他商量,而他每次都会放下自己的事情仔细倾听,认真帮村民出主意、想办法,用热心肠温暖村民的心。有句老话叫远亲不如近邻,他和邻里之间相处的也很好,谁家有困难,他都能热心帮忙,为他们解决矛盾,他经常给周边邻居讲一些化解矛盾的方法,将“退一步海阔天空”进行到底。有一次他隔壁两家村民因为一些琐事闹矛盾,实在不能解决,左吉栋当即出马,到现场进行调解,没过多久两家人便握手言和,不再继续争吵。“我希望大家伙儿都能和和睦睦的,没有什么事情是解决不了的,我能帮一点就是一点。”左吉栋说道。他乐于助人,经常参加村里的志愿者服务活动,身穿志愿“红马甲”,用心、用情做服务,为他人送温暖、为村里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坚守战“疫”前沿 筑牢安全防线

  “您好!请出示一下健康码。”“车停一下,测量体温。”“麻烦登记下您的信息。”村居卡口作为防控的重要环节,是阻击疫情的关键一步,疫情开始以来,左吉栋时刻谨记作为共产党员的初心本色,坚持在“危难之际主动战,大事面前勇担当”,冲锋在前、全力奋战,日夜坚守在刘庄老村卡口点位上,抗“疫”排班表上左吉栋的名字每天“榜上有名”,从未缺席。风雪严寒中,他用一腔热忱温暖了村民的回家路;烈日阳炎下,他用一颗真心守护了村居的一道门。

  平凡因坚守而不凡,奉献因执着而可贵。左吉栋用为民服务的真心、温暖邻里的热情、全力战“疫”的执着书写了一名共产党员“不平凡”的使命担当。

  孝老爱亲:白志喜

  白志喜,男,汉族,1956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西青区西营门街小稍直口社区居民。

  白志喜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虽然接受的教育程度不高,但是在父母亲的教育熏陶下,自幼就秉承尊老爱幼,淳朴热情,善解人意的习性。结婚之后,尽管家境贫寒,但夫妻和睦,家庭和谐,一家人其乐融融。然而2011年3月,白志喜的妻子因病去世,给这个原本幸福的家庭蒙上了一层阴影。屋漏偏逢连夜雨,妻子去世后不久,岳父因偏瘫后遗症瘫痪在床,几乎不能开口说话,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老人的女儿、儿子因工作繁忙不能长时间照顾老人,他就主动承担起照顾老人日常的重担,近九年来无微不至的照顾岳父。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然而白志喜打破了这种说法。白志喜的家干净、整齐,虽然房子里暖气片上都搭着岳父的尿片,但屋里闻不到任何异味,一点儿也看不出家里有个瘫痪在床的病人。为了让岳父躺的舒服些,白志喜会及时给岳父更换尿垫子,给岳父翻身擦洗,防止老人因为长期卧床而生褥疮。白志喜表示,“每天晚上,我至少要给他换三次尿布,一宿折腾下来,基本上睡不了多长时间。”对于岳父的饮食,白志喜更是仔细认真,岳父虽然常年卧病在床,但胃口还不错,一顿饭有时还能吃几块肉,白志喜为了给岳父补充营养,平时尽量把饭菜做得熟烂可口,花样翻新,让岳父吃得舒心,每当岳父用餐时,白志喜总是细心地替岳父擦拭嘴角,不让一颗饭粒、一滴汤水落到他脖子和衣服上。

  白志喜有一个儿子,儿子从小到大,他没有过多的唠叨,也没有空洞的说教,而是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在潜移默化中教育了儿子,延续着尊老爱幼的好家风。在他的影响下,儿子从小就充满孝心、爱心、上进心,十分敬爱姥爷。长大后虽然平日工作很忙,但在休息时间都会帮姨姨舅舅照顾姥爷,服侍姥爷穿衣吃饭,甚至清洗尿布。儿子总是说,“姨姨舅舅、父亲为了照顾姥爷任劳任怨,我也要继承他这种孝敬老人的精神,照顾好姥爷,等父亲老了之后,也要这样照顾他。”

  多年来,白志喜勤俭持家、尊老爱幼、任劳任怨,用自己的爱心凝聚着整个家庭。了解他的人都称赞他既是一位孝顺的好女婿,是一个好父亲。他的事迹在社区中广为传颂,大家在传颂中受教育,在传颂中受感动,在传颂中学习榜样。

  见义勇为:李云阁、孙秀华

  李云阁,女,汉族,1973年7月出生;孙秀华,女,汉族,1965年7月出生,两个人都是西青区辛口镇小沙窝村村民。

  2019年12月的一天上午10时许,在西青区辛口镇小沙窝村地间,于某与张某因纠纷导致矛盾激化,于某使用木棍猛击张某头部。

  张某的呼救声惊动了正在田间劳作的孙秀华、李云阁。孙大姐不顾个人安危,右手死死抱住于某头部,左手牢牢摁住于某拿着木棍的手,随后赶来的李大姐也上前帮忙,两人夺下于某手中的木棍,并奋力将其控制,直到民警赶来将其抓获,最终张某获救,于某涉嫌故意杀人罪被逮捕。

  回忆当时场景,孙大姐依旧历历在目:“当时,也没有想太多,就觉得是人命关天的事,必须得管!”朴实的农村大姐,一句最朴素的话语,让我们感受到见义勇为的崇高价值。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雷锋精神、见义勇为精神,其实一直都在我们身边,每当我们遇到危急情况时,总会有一些平凡的人,展现出他们那不平凡的一面。

  李云阁,性格开朗,思想活泼,爱说爱笑,爱唱爱跳,在村里人缘特别好,平时串门聊天,有时做些特色食物都会给几个要好的姐妹挨家的送,共同分享美味,自己家购买影碟机每晚在家门口组织邻里姐妹学跳广场舞、健身操,积极参与村内妇联组织的各项活动。不仅如此,李云阁还紧跟新时代步伐,在网上开办电商,每年春节前,自家种植的萝卜都是她通过网上直播销往全国。李云阁在孝顺公婆方面也是优秀妇女的模范,自结婚以来至今20多年,始终和公婆住在一个院里,这么多年来与公婆没吵过架,拌过嘴,时常被村民称道。

  孙秀华,为人和善,平易近人。平日里,她和邻居们经常有说有笑,都评价她没有说不上来的人,没有进不去的门。孙秀华家房后的几棵树枝繁叶茂,是邻里门闲聚聊天的好去处,她就在树下摆放木椅和家里替下来的小桌,每天清早自己都打扫一遍,晚上邻里纳凉聊天她就备水备茶,成了邻里们的休闲场所。孙秀华还是周围有名的“知心大姐”,凡邻里有夫妻矛盾,婆媳吵架的她都去尽力去调解。

  一个个凡人善举,带给我们的,不应只是当时的感动,更是见义勇为精神、雷锋精神根植于内心,外化为行动的体现,这些织就一张景仰德行、传播美德的正义之网,为平安西青建设、文明西青建设汇聚强大的正能量。

原标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