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您当前的位置 : 西青信息港 >> 新闻 >> 法治 |
|
||
|
||
最近不少同学 手持录取通知书 开始了憧憬已久的大学生活 第一次离家独自生活的你 是不是网购了很多生活用品 如果收到“客服”来电 可一定要 擦亮双眼 提高警惕 小李是西青某高校刚刚报道的大一新生,为了让自己的大学生活更加舒适,小李从网上精挑细选了一大堆的生活用品。然而快递多了,总有那么一两个会遇到些意外,近日,小李就收到了“客服”的来电…… 对方称自己是某快递公司的“工作人员”,因小李的快递半路丢失,需要为其进行退款操作。电话中,对方准确说出了小李的物流信息,而小李最近也确实发生过快递丢失的情况。于是,小李对“客服”的身份信以为真,并添加了对方的QQ。 随后,“客服”将小李拉到了一个“售后处理群”中,通过语音聊天进一步获取小李的信任,由于退款操作复杂,对方通过屏幕共享(划重点)功能,指导小李一步步操作,并向小李提供了一个“退款代码3XXX”。 本着对“客服”的信任,小李一步步进行着操作,直到按照对方要求在一个支付页面中输入了“3XXX”后,小李收到了银行发来的短信,显示其向对方提供的账户内转账3000余元! 小李这才意识到所谓的“退款”不过是诈骗分子的陷阱,“退款代码”则是自己被骗的金额。 无独有偶 辖区在校大学生小赵也接到了“客服”的电话,对方称小赵购买的商品在物流途中丢失,需要进行赔偿。小赵信以为真,在对方一步步的诱导下,先后转账一万余元才发现被骗,急忙报警。 套路分析 1.诈骗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市民的购物信息和个人信息,然后冒充购物网站或物流客服工作人员给你打电话,谎称购买的产品质量有问题,需要进行退款赔偿。 2.诈骗分子会诱导市民将银行卡内的钱转到诈骗分子的账号,或者在虚假的退款理赔网页填入自己的银行卡号、手机号、验证码等信息,从而将市民银行卡内的钱款转走,或者是利用市民对支付宝、微信等支付工具中借款功能的不熟悉,诱导市民从中借款,然后转给诈骗分子。 警方提示 1、接到“退款”“返钱”一类的电话不可轻信,应第一时间通过网购平台联系商家进行核实,如的确属实,务必通过网购平台正规渠道进行退款。 2、不要随便点开、扫描陌生人发来的链接、二维码。 3、不要随便对陌生人开启屏幕共享。这样的操作会使你在陌生人面前毫无隐私可言。 4、不要随便在网站上填写私人信息,如银行卡账号、密码、验证码等。 5.如遇诈骗,第一时间拨打110报警。(平安西青) |
||
|
||
相关新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