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您当前的位置 : 西青信息港 >> 新闻 >> 综合 |
|
||
|
||
从渤海之滨到 天山南北 从杨柳青人赶大营到 东西部帮扶对口援疆 从脱贫攻坚到 乡村振兴 悠悠百年 你我始终血脉相连 …… “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这首著名的诗歌使新疆于田名扬四海。当前正是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时期,天津市西青区融媒体中心记者近年来多次远赴4000公里之外的西青区对口帮扶地——新疆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于田县,探寻西青援疆干部助力当地华丽“转身”背后的西青帮扶故事。从今天开始,西青融媒中心将陆续为您带来《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看援疆事业中的“西青智慧”和“西青经验”》系列报道,带您走进如今不一样的新疆于田。 为了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实施文化润疆,促进津和两地人民以及非遗文化的交流融合,推进和田地区文创产业发展促就业,近日,在西青区政府和天津援疆前指的合力促成下,由和田地区文旅局主办的“天津剪纸艺术进和田暨首届西青剪纸艺术培训活动”在于田县木尕拉镇巴什喀群村成功举办。 一张红纸,在一把剪刀的上下飞舞中,变成巍峨矗立的宝塔、变成翩翩起舞的蝴蝶、变成眉开眼笑的福娃......中国文艺家协会会员、天津民俗艺术家协会理事、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传承人,来自西青区杨柳青镇的艺术大师郝桂芬老师亲自带队来疆进行授课和现场指导。 授课现场,郝老师根据学员的基础情况设置课程,对剪纸理论知识进行了初步讲解,手把手地教给学员传统的剪纸技艺,详细讲解了对称、团花、阳纹与阴纹等剪纸过程中刻刀的使用方法,并结合津疆两地地域文化和民族特色设计创作了系列剪纸作品。培训结束后,参加培训的学员们都能够掌握基本技能,并成功完成了人生当中第一张剪纸作品。 ![]() 依托新疆和田地区民间手工艺水平发达的独特历史文化底蕴,西青区充分结合杨柳青优质非遗文化资源优势,创新打造津和“非遗+文创”文化交流模式,对接天津援疆前指投入资金250万元支持“天津剪纸艺术进和田”活动的实施。先期对于田县木尕拉镇巴什喀群村、木尕拉村、安代库勒贝希村,阿热勒乡阿热勒村,托格日尕孜乡托格日尕孜村等5个村的库尔班手工坊员工进行培训。 此次活动共为和田地区创作出四大类12万套剪纸作品,在强化手工坊员工专业技能、增加其劳动收入的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于田县库尔班手工坊的文创产品种类。春节将至,天津援疆前指于2022年1月6日组织了现场捐赠仪式把全部剪纸作品赠予了天津市对口支援的和田地区于田、策勒、民丰三县群众,进一步提升春节这个中国传统节日在和田地区的浓厚氛围,将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理念厚植在各族群众思想当中。此举将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促进津和文化艺术融合发展及传承推广、巩固提升民族团结一家亲成果和实现文化认同等方面上起到积极作用。 下一步,西青区将进一步结合对口援疆工作的开展,以此次培训班为契机,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流和帮扶,以西青区援建的库尔班手工坊为平台,以深入推动文化润疆为着力点,聚焦津疆两地文化特色,通过非遗文化挖掘、文创产品研发及成果转化等多种形式的交流和帮扶,进一步增强当地群众劳动技能水平,助力和田地区文创事业走向产业化、市场化,实现其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带动和田地区文化产业发展促进就业,不断巩固提升对口帮扶效果。 (天津西青) |
||
|
||
相关新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