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改革以来,西青区破“锁”扫“雾”,积极探索第三方机构辅助安全监管新模式。近两年来,西青区投入近2000万元,“借智”第三方服务机构,聘请十余家安全评价机构,百余名行业专家,覆盖千余家重点企业,聚焦风险防范和隐患排查,推动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深化安全监管,取得良好成效。
安全智库与政府部门良性互动,相得益彰。西青区为全面提升安全管理水平,通过聘请第三方机构购买专家技术服务,让“专业人”干“专业事”,补齐了属地政府和行业部门安全技术不专业、安全标准不熟练、隐患排查不深入的短板。同时,通过规范行政执法流程,优化行政执法方式,增强了执法“后劲”,提高了执法刚性,提升了执法效能,督促生产经营单位高效严格落实专家意见,完善安全制度体系、责任体系、管理体系。
安全智库助力优化行政执法资源,提质问效打造安全体系机制建设“新引擎”。西青区突出“差异化”监管思路,在“专业全覆盖、检查全覆盖”基础上,将企业按照风险等级划分为“低度、中度、高度、极高”四类,实施不同频次、不同要求的监管模式,进而支撑了政府部门安全决策,优化了行政执法资源配置,革新了行政执法服务方式。随着分级分类进一步完善,“差异化”监管将成为推动安全执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新引擎”。
安全智库深化部门安全监管体系建设,推行风险“精准化”预控模式。在辅助开展隐患排查的基础上,专家通过剖析全区1000余家重点企业安全风险和隐患问题,总结规律,科学分析,专题研判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风险的行业性、区域性、季节性等特点,协助属地政府和行业部门未雨绸缪,精准防范化解安全风险,持续深化安全监管体系。
安全智库提升政府服务效能,有的放矢指导企业完善管理体系。第三方机构既是“检查组”,对存在的隐患问题刨根问底、追根溯源,按照“一案一策”原则,指导企业制定整改方案,确保隐患“闭环销号”。同时,又是“服务组”,从顶层设计、制度建设和责任落实等方面为企业全方位体检,有的放矢地“传道、授业、解惑”,推动企业从以往“被动监管”到“我要安全”,再到“我能安全”的转变,激发企业内生动力,提高企业主体责任落实的主动自觉。
(聚焦西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