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枢言》——诚信者,天下之结也。信用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新形势下,了解信用知识、维护信用记录逐渐成为企业和个人的必修课,为了将诚信故事传递给更多人,天津西青微信公众号开设专栏“弘扬诚信文化”,定期分享诚信典故或诚信书籍等,以生动有趣的效果直抵人心。
我国自古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重义轻利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两千多年前,孔子就主张“言必信,行必果。”此外,我国的语言体系里还有大量诸如“一言九鼎”“一诺千金”“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这样称赞诚信精神的成语。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许多诚信人物及故事广为传诵。今日,小编带您穿越古今,追寻体味文明古国的诚信记忆。
季札挂剑 兑现心中承诺
吴国宗室季札出使北方大国,途中顺道访问了徐国国君,相谈甚欢。徐君对季札的宝剑十分赞许,季札心中暗许:出使归来,当赠予知己宝剑。然而,人有旦夕祸福,等季札归来,徐君已经去世。季札伤痛之余,把宝剑赠予徐国继位的国君,对方不敢受。随从也加以阻止,季札说:“我早在心中允诺赠剑与徐君,必须兑现承诺。因为爱惜宝剑就埋没良心,非廉洁之人所为。”最后,季札把宝剑挂在徐君墓旁的树上,慨然而去。
杨震“不受四知金”
不自欺才是真正的诚信
东汉名臣杨震赴任东莱郡太守的途中,经过昌邑县。昌邑县令王密是他过去推荐的秀才,深夜来访,身揣十斤黄金赠之。杨震不悦:“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说:“幕色无知者。”杨震回答道:“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王密羞愧难当地告辞走了。
杨震何许人也?家境清贫,后来开办私塾,租田务农,清贫生活。他勤勉好学,在儒生中有“关西孔子”美称。年过五十方才做官,历任剌史太守、太尉,清廉慎独,素面直谏,可惜终受谗言撤职,饮毒酒而死。清官难容的朝代,也难长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