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西青信息港 >> 新闻 >> 综合
【我为群众办实事】西青区:志愿服务进社区 推进治理新发展
来源:西青信息港 编辑:韩璐 日期:2021-09-06
内容提要:社区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为进一步提高社区治理效能,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

  社区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为进一步提高社区治理效能,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西青区民政局坚持以需求为导向,通过打造“小巷管家”、“爱比邻”邻里关爱团、“爱链接”邻里调解队三支社区志愿服务团队,开展小区巡查、关爱困难群众、调解邻里矛盾,以项目化运行模式,推进社区人人参与、人人享有的社区共建共治共享的新局面。

  “小管家”发挥大作用

  2019年初我区先行先试,在全市率先开展了“小巷管家”志愿服务项目,畅通了志愿者参与社区治理渠道。“小巷管家”志愿者队伍由在社区居住的居民组成小巷管家联合会,协助网格员实时更新网格最新情况,及时发现社区问题,减轻网格及社区压力,激发居民参与社会治理热情,经过三年探索,小巷管家已初步形成组织化、制度化、项目化的管理模式。2020年,中国社会治理研究会主办、18家高校城市治理研究院参与发起了全国城乡社区疫情防控优秀案例评选活动,《西青区“小巷管家”介入疫情防控案例报告》榜上有名。

  目前全区11个街镇共建立起70余支小巷管家联合会,累计招募小巷管家900余人。小巷管家积极参与社区疫情防控、创文、人口普查等重点工作,累计服务群众8万余人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万余场,社区累计巡查时长2万余小时,清理楼道堆物1万余公斤,排查社区安全隐患200余起。

  “爱彼邻”打造“有温度”的社区

  2021年,西青区民政局担当作为,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针对社区重点人群照顾能力不足的问题,解决社工巡查后的后半篇文章,组建了由社区居民组成的“爱彼邻”邻里关爱团,旨在建立邻里互助志愿服务流程,发挥邻里守望的传统美德,加强对社区重点人群的生活关怀和心理关爱,通过“敲敲门、唠唠嗑、扫扫地、买买菜”等方式帮助社区里特殊群体解决生活难题和心理困境,不断增强社区温度,增强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截至目前,全区已经组建了26支“爱彼邻”邻里关爱团,招募志愿者100余名志愿者,开展基础志愿服务培训52场,应急救援培训2场,组织入户活动17次,与服务对象建立联系,了解需求提供帮助。

  “爱链接”让“爱”不“掉链儿”

  社区居住的人群来自五湖四海,彼此之间相对陌生,常常因为一些小事引发矛盾,造成邻居之间楼上楼下不团结。为进一步解决预防和化解基层矛盾纠纷,促进社区和谐,区民政局引入第三方社会组织帮助社区组建了26支“爱链接”邻里调解队,招募社区具有正能量的志愿者发挥熟人优势参与调解,通过法律培训、调解模拟的方式全面提升志愿者邻里问题调解处理能力,同时邀请街镇司法所专业人员讲解法律知识和调解技巧,让这些志愿者在社区突发矛盾时成为正能量发声者,第一时间缓和焦灼情况,平复矛盾双方情绪,避免因冲动情绪产生恶性事件。经过初步培训,“爱链接”调解队已经自主完成了多起涉及邻里纠纷的事件,受到了居民的一致好评。

  区民政局开展的社区志愿服务队伍孵化培育项目,是在充分调研社区需求基础上开展的创新性服务,小巷管家”志愿服务队、“爱彼邻”邻里关爱团和“爱链接”邻里调节队三箭齐发,让“身边人解决身边事”的理念融入城市治理与家园建设中,有效调动地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将治理的触角延伸至街巷的“末梢神经”,将社区工作者、社会组织、志愿者和社会资源进行融合,用“小社区”撬动“大治理”,为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新思路。

  下一步,我们将在现有的制度和规范基础上创新机制,通过项目化运作的方式继续组建其他类型的志愿服务团队,不断完善社区志愿服务参与社区治理现代化工作,创建良好志愿服务氛围,深化三级志愿服务体系,促进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为西青志愿之城创建贡献力量。

(西青民政)

原标题:
分享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