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您当前的位置 : 西青信息港 >> 生活 >> 健康 |
|
||
|
||
你被心脏突然的“咯噔”一下吓到过吗? 熬夜时感觉嗓子眼一紧、胸闷一瞬,心跳也从“咚-咚-咚-咚-”变成了“咚-咚咚——咚-咚”,等缓过神来,觉得万幸又后怕。 上网一查,出现过同款困扰的人不在少数。 心脏“咯噔”一下怎么回事? 心脏是个类似于两室两厅的结构,分别有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经由心脏丰富的“情报网”不停地传递信号,心房和心室可以有规律地正常工作。 而心脏的跳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电生理系统,每一次收缩、舒张都在右心房的窦房结指挥下,严格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 只有在夜晚睡眠时,身体逐渐放松,对血液的需求减弱,心脏才有机会休息片刻;一旦你熬夜、休息不佳,影响到窦房结的正常工作,使其提前或异端发出号令,就会出现心脏仿佛漏跳了一拍的“早搏现象”。 简单来说,如果心脏工作时,提前出现一次跳动,之后又突然停顿一下,这种情况就被称为早搏,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正常人和心脏病患者均可能发生,不是出现早搏就是患上心脏病了。 心跳有三条“警戒线” 即使人体处于休息状态时,心脏也在尽职尽责地工作,其中的频率和节律也反映着身体的健康状态。 心跳有个安全范围: 正常成年人安静时心率在60~100次/分钟之间波动,平均为75次/分钟,并受到性别、年龄、情绪等多种因素影响。 若心脏不按照节拍奏乐,逾越“警戒线”,会引发一系列健康危机。 起伏线 心跳节律发生紊乱,将给日常生活带来很大困扰。临床常见的心跳紊乱有以下两种情况。 早搏 早搏发生率很高,除了心脏不好的人,正常人在失眠、精神压力大、吸烟、酗酒、喝咖啡或浓茶时,也可能出现。 常表现为心悸、心脏停跳感、有东西顶撞胸部或咽部产生强烈撞击感等。 ◆ 应对方法:若体检发现早搏,本人没有任何感觉,次数也不多,大多不用治疗;若早搏频繁发作,症状明显或伴有器质性心脏病者,可能会影响心脏排血功能,甚至出现严重心律失常甚至猝死,要及时就诊、对症治疗。 房颤 冠心病、高血压,或是大量饮酒、过度劳累等都会引起房颤。 主要表现为心跳不规则,最常见的症状是心慌,也有人感觉胸闷、气短或出汗。有些人无明显症状,只在体检时偶然发现,这类“无症状性房颤”通常更危险。 ◆ 应对方法:房颤最严重的危害就是导致脑卒中,因此一定要及时治疗,戒烟限酒,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监测心率,按时复查。 超速线 若成年人在静息状态下,心率超过100次/分钟属于心跳过快,医学上称为心动过速。心跳过快除了会引发身体不适,还会损害冠状动脉,严重时可导致心肌缺血或急性心梗。 针对上述情况,患者应找到诱发心动过速的原因,比如运动、吸烟、妊娠、兴奋、喝浓茶或咖啡等。此时,只要平复情绪,待身体恢复常态,或消除相关因素即可缓解相应症状。 ◆ 若心率每分钟大于100次但不超过160次,就属于病理性心跳过速,表现为心率缓慢加快,多没有器质性心脏病,预后较好。 ◆ 若心率达到150~250次/分钟,则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可能会出现晕厥等后果,危险性很大,应及时就诊、对症治疗。 慢速线 心跳低于60次/分钟称为心动过缓,若再伴有晕厥等不适症状,很可能心脏停搏,极易导致猝死。 ◆ 专业运动员或长期重体力劳动者的心率一般会低于这个值,甚至会达到40次/分钟,属于正常现象。 ◆ 一般人如果平时心跳低于50次/分钟,并伴有头晕乏力、疲劳、胸闷气短、心前区不适、眼前发黑,甚至晕厥等问题,一定要及时就医。 如何稳住“乱跳”的心脏? 生活作息、饮食习惯、运动强度等,都可能影响心跳,日常可以从这些方面做出调整。 No.1 改变不良生活方式 养成规律作息,非必要尽量不熬夜;戒烟戒酒,少喝浓茶,特别是不在睡前喝;定时大便,保持排便通畅。 夏季尤其是伏天不要贪凉,切忌对着空调直吹、洗冷水澡,或是猛喝冰镇饮品等。 No.2 保持乐观情绪 精神紧张、心理压力过大等都可能引起心脏跳动失常,平时应积极调节负面情绪,避免过度兴奋或忧伤。 如果因紧张、情绪激动等出现心率过快的情况,可以通过听音乐、静心冥想等方式逐渐恢复平静。 No.3 加强运动 定期锻炼,运动强度适宜,会使心肺功能得到锻炼。科学的运动频率是每周3~5次,每次20~60分钟,不包括热身和结束后的整理运动。推荐健走、游泳、太极拳等项目。 一般而言,运动时的心率比静息心率快20次左右比较合适。国际上通行的公式为:
No.4 控制体重 肥胖会使心脏负担加重,肥胖者要通过健身运动,调节饮食来保持适宜的体重。 体重指数(BMI=体重(千克)/身高(米)的平方)是评定肥胖程度的重要方法。在我国,通常认为BMI≥24为超重,BMI≥28为肥胖。 No.5 合理膳食 养成细嚼慢咽的好习惯,不要过饥过饱;增加新鲜蔬果及鱼类的摄入,少吃刺激性食物,减盐限油,少吃快餐。 若身边亲友突然因心跳失常而发病,要掌握一些救治方法:
|
||
相关新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