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您当前的位置 : 西青信息港 >> 生活 >> 健康 |
|
||
|
||
7月13日,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新校区内,一位邮政工作人员在36℃高温下,因身体不适突然倒地,心跳和呼吸骤停。 附近的师生闻讯赶来,有人负责做心肺复苏,有人拿来AED设备,有人撑伞给病人遮挡阳光…… 经过20分钟抢救,男子的心跳和脉搏渐渐恢复,赶到的救护车迅速将其转到附近医院进行治疗。 气温一迈上30°C,很多人就会食欲下降、心情烦躁,大家都在想方设法降温,却忽视了心脑血管也需要“解暑”。 每年七八月份,都是心脑血管疾病爆发的时节:
高温给心血管3个“暴击” 高温、高湿是一对夏日“双煞”,会对心脑血管产生以下影响: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周脉耕教授等人,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上一项覆盖中国272个城市的研究,也给出了证据支持,调查显示:
给你的心血管降降温 高温天对心脑血管很不友好,不妨用以下方法,给它们降温消暑。 1 室内外温差别太大 如果空调温度比较低,室内外温差太大,进门或出门时,很容易刺激血管收缩或扩张,引起血液循环障碍,加重心脑血管负担。 ◇ 室内温度最好不低于26℃; ◇ 室内外温差不建议超过8℃~10℃; ◇ 不要一直开空调,隔几个小时要开窗通风。 2 不要猛用力 颈动脉狭窄、斑块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诱因。一旦颈动脉内不稳定的斑块受到刺激脱落,堵在脑血管里就会引发中风。 ◇ 高温天不要做 “猛回头”动作,尤其是颈动脉狭窄或有斑块的人,以免意外发生。 ◇ 减少需要突然发力的动作,比如突然起床、用力排便等,血压不稳的人更要小心。 3 每天饮水1500~1700毫升 夏季出汗较多,如果没有及时补充水分,就会导致血液浓度增加。 ◇ 普通成年人每天应饮水1500~1700毫升,其中女性1500毫升,男性1700毫升。天气炎热、剧烈运动、户外活动多时,应酌情增加饮水量。 ◇ 养成主动饮水的习惯,不渴也要勤喝水,即使渴了,也不要一次性大量、快速喝水。 ◇ 晚上睡觉前和早晨起床后,可以喝一杯水(200~300毫升),既可降低血液黏稠度,又能预防血栓形成。 4 晨练别太早 夏季天亮得早,但过早晨练可能带来致命风险。清晨人体处于交感神经兴奋状态,血压上升,心率加快,增加发病风险。 ◇ 炎热的夏季,不妨将锻炼时间改到晚饭后。 ◇ 高温天减少不必要的外出,少去温度高、湿度大、人多的地方。外出时,最好穿透气、宽松的棉质衣服,注意防晒。 5 饮食要清淡 天气热会导致人的食欲下降,但最好坚持清淡的饮食。吃得太油或太咸,容易使血脂升高,不利心脑血管健康。 ◇ 饮食多以新鲜蔬菜、水果、豆制品等为主,还要经常吃些瘦肉、鱼类,保证蛋白质摄入。 ◇ 血管不好的人要特别注意饮食卫生,少吃大排档、冷饮,以免发生腹泻,导致体内电解质紊乱,诱发心脏不适。 心脏骤停有个救治步骤 在多种心脑血管疾病中,心脏骤停是最危急的一种,表现为心脏的泵血功能突然停止。 心脏骤停的抢救,黄金时间只有4分钟,如果在4~6分钟内不能予以复苏,大脑等重要器官就会严重缺血缺氧,导致生命终止:
心脏急救“黄金四分种”,主要包括高质量的心肺复苏(CPR)和准确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两个相辅相成的方面。 要不要进行心肺复苏,要看患者是否发生了心脏骤停。 判断心脏骤停的方法——“三停”: 1.意识停止:用力拍打患者双肩并大声询问“喂,你怎么啦?”看是否有反应。 2.呼吸停止:跪下来平视患者胸腹部,观察有无规律性起伏。 3.心跳停止:主要判断有无颈动脉搏动,食指中指并拢伸直,置于患者喉结旁开两指的凹陷处,用指腹感受是否有搏动。 如何进行心肺复苏?
|
||
|
||
相关新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