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您当前的位置 : 西青信息港 >> 生活 >> 健康 |
|
||
|
||
不少人对变胖这件事深有体会,甚至不知不觉中,肚子就长出了一圈肉。 但其实在变胖的路上,有2个重要年龄坎值得关注,错过了,真的难再瘦下来! 变胖有2个重要年龄! ▶ 25岁:是发胖的“分水岭”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未成年时期总体肥胖率较低,成年后肥胖率开始增加。 调查数据显示,18~24岁肥胖率最低,只有22.4%。25岁则是一个“分水岭”, 从25岁以后,肥胖率就开始飙升,45~74岁阶段肥胖率最高。 ▶ 40岁前:是减肥的黄金时间 40岁前一定要瘦下来!因为,如果早期不能很好地控制体重,后期减重会更艰难! 等年纪大了,人体的各项功能都会或多或少地衰退,新陈代谢也会减慢,运动所带来的减肥效应会逐渐降低,让体重更难减掉。往往是吃尽苦头,却收效甚微,也加重心理负担。 你看那些长寿中医、养生专家, 哪有一个胖的 他们不消瘦,但是也不肥胖。 1. 原中央保健局局长 王敏清:60年体重没变过 “很多年轻人身体都没有我好!这是有量化指标的。我50年没得过感冒,60年体重没有变过,心电图跟教科书上的一样,没有高血压和糖尿病。”原中央保健局局长王敏清2011年在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谈到。 王敏清60年来体重一直保持在62公斤左右,浮动不超过1公斤。 2. 著名心血管专家 胡大一:18年体重没有大反复 “我壮年时,随着事业的发展,工作格外繁忙,因此自己并没有太在意身体,在那之后的七八年里,我的体重慢慢加重,最重时达到186斤!腰围110厘米!一体检,更是吓了一跳:空腹血糖处于临界值,餐后血糖升高;甘油三酯超标;B超还提示脂肪肝!”胡大一在个人微信公众号上谈到。 后来胡大一决定改变,日行万步,一走就是18年。体重下降了22公斤,18年没有大的反复。 3. 浙江省名中医 陈颖异:20多年体重浮动不超过3斤 浙江省名中医陈颖异在2020年接受杭州日报采访时分享,她平时很注意体重管理,20多年来,体重一直保持在105斤左右,最胖的时候也不过108斤。 在她看来,管得住嘴很重要,她从来不吃蛋糕等零食。 你的每一斤体重, 都与你的健康挂钩! 1. 高血压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防治资讯部隋辉2015年在健康时报刊文谈到,血压对体重的变化很敏感,体重变化5公斤就能引起血压的明显变化!体重越重,患高血压的危险性也就越大。 尤其是中心性肥胖(内脏脂肪型肥胖,大肚子)与高血压关系密切。当男性腰围大于90厘米,女性腰围大于85厘米时,便可诊断为中心性肥胖。而对于中心性肥胖导致的高血压患者来说,随着体重的下降,血压也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因此,减肥是降压的好办法。 2. 癌症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肛肠科专家王元钊2011年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是谈到,比如直结肠癌发病的一大诱因就是肥胖。腹部脂肪多,肠蠕动减缓,致癌物质与肠壁的接触时间延长,很容易增加肠癌风险。 南京中西医结合医院妇科专家冷丽丽也在2011年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谈到,子宫内膜癌的发病危险随着体重指数增高和体重的增加而增高。 3. 心脏病 2018年北京大学公卫学院吕筠、田园等研究人员发表在《中华流行病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腰越粗,发生冠心病、急性冠心病事件和死于冠心病的风险越高。 与腰不粗的胖人(即非中心肥胖)相比,腰粗的胖人腰围每增加9.5厘米,发生冠心病、急性冠心病事件和死于冠心病的风险分别增高29%、30%、32%。这个研究给腰部有“游泳圈”的人敲了警钟,特别是那些腰肥的“胖人”。④ 4. 糖尿病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曲伸2019在健康时报刊文指出,中年以上的肥胖人群是2型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超重和肥胖患者中2型糖尿病发病率比正常体重者高2-5倍。尤其是腰围增大比体重增加更加危险,是导致胰岛素抵抗、糖尿病的最大凶手之一。 保持健康体重, 记住五个一 中年肌肉在减少,基础代谢在变低,所以更容易出现“中年肥”,要注意管理体重,控制好自己的身材,身体是健康之本。 1. “一”个腰围 男性腰围小于85厘米,女性腰围小于80厘米。 2. “一”项运动 慢跑、游泳、自行车等都是很好的有氧运动,增强心肺功能。此外也要注意增加一些抗阻增肌运动,肌肉多了,才好燃烧脂肪。 工作忙碌,也要学会用小时间换大健康。哪怕是快步走,每天走上半个小时,积少成多,也能很好地来预防肥胖。或者平时不坐电梯爬楼梯,少坐一会儿车多走路等。 3. “一”口食物 饭到七分饱,胃舒服,人舒服。 有时候肥胖往往就是多一口和少一口的事情,一天多一口,一年多了365口,大概可以增重1.5公斤,10年增重15公斤。 4. “一”个睡眠 缺乏睡眠会导致肥胖,每天睡7到9个小时比较合适。再忙别丢了睡眠! 5. “一”个动作 中医认为,大腹属脾,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肥胖的主要原因是脾失健运、气血郁滞所致。故欲减肥,首当从脾调治。按揉腹部,通过腹部的运动,可以健脾助运,减少腹部积滞的气血。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专家徐宁2018年在健康时报刊文提醒,揉腹时应取仰卧位,以右手掌按顺时针方向绕肚脐眼揉腹,先从肚脐眼开始转圈儿,一圈接一圈逐步扩大,直至揉遍全腹。揉腹时要用力适度,次数可多可少,数十遍之后,换左手以相反的运转方向,揉数十遍。 |
||
相关新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