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西青信息港 >> 生活 >> 鉴赏
运河明珠 | 讲述天津西青与运河沿线的不解之缘——林黑儿下落之谜(十一)
来源:西青信息港 编辑:王瑞 日期:2021-05-05
内容提要:编者絮语 绵绵大运河,千里赖通波。流淌的是河水,更是经济、文化的交融。2012年6月至2013年4月,天津市西青区组织新闻记者和运河文化学者成立“寻根大运河”采访团,从大运河的最北端北京的白浮泉到最南端杭州的拱宸桥,溯河寻根,重点考察了30多个城镇,见证了天津西青与运河沿线水乳交融的文脉情缘。这个栏目里的系列文章是根据当年 采访团《寻根札记》精选改编而成的。

  今天是2012年9月21日,“寻根大运河”山东段之行的第三天,我们在聊城考察。聊城是历史文化名城,中华人文始祖伏羲曾在如今聊城治下的阳谷一带研究天文地理;仓颉曾在东阿造字;伊尹在莘县教百姓种谷植麻;孙膑在这里增锅减灶,智斗庞涓;曹植在东阿为王,创“鱼山梵呗”……聊城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王洪奇、教育科科长周政热情地接待我们。上午,当地文史专家陈昆麟、吴文立、王庆友、潘凡玉、岳俊与我们座谈。聊城的同志不但认真介绍聊城的历史文化,还对西青与聊城的联系非常感兴趣,陈昆麟老先生嘱咐我们一定要尽力寻找关于武训的杨柳青年画,潘凡玉先生则希望我们把林黑儿与西青有关的资料寄给他,而吴文立先生则对韩慕侠训练张自忠大刀队的情况非常感兴趣……下午,我们参观了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瞻仰了光岳楼、山陕会馆。

  探寻林黑儿下落之谜

  1900年,中华大地上义和团运动风起云涌。其中,有一位传奇女子林黑儿以红灯照为号召,组织广大青年妇女投身抵抗外侮的斗争,在天津留下了很多传奇。学术界一般认为,“黄莲圣母”林黑儿来自山东聊城(也有人说,林黑儿虽然是山东人,但她自幼行走江湖,本人是杨柳青十三街的儿媳妇),后来成立红灯照,组织妇女配合义和团作战。1900年农历六月初三,红灯照首领“黄莲圣母”林黑儿从山东率众曾来到杨柳青,打算在文昌阁设坛,但遭到士绅石元仕的反对。石元仕说,文昌阁崇文书院乃儒学圣地,向来不准妇女过桥,马庄有娘娘庙,大梁庄有九圣庙、河滩寺均可设坛,请林黑儿斟酌。林黑儿听了张德成的建议,顺流到南运河侯家后在船上设坛。

  义和团运动失败后,林黑儿下落不明,有人说她战死了,也有人说她被八国联军掳去。她的下落成为义和团运动史上一个不解之谜。

  “寻根大运河”活动的顾问、著名学者李世瑜在其《社会历史学文集》中曾专门撰文《黄莲圣母下落的新线索》披露,林黑儿的坛口就设在船上,船就停在运河上,看到天津陷落便拔锚逆流而上回到了山东,并成为当地民间组织红枪会的首领。李老文章还说,他的朋友申仲铭是一名老共产党员。1927年冬,申仲明根据“八七”会议的部署,到老家山东聊城发动了“坡里暴动”。暴动之前他曾找到当地的红枪会,劝说他们一起参加革命。当时红枪会的首领是一个五十岁左右的妇女,人称“白莲圣母”。白莲圣母为申仲铭演示了请神念咒。申仲铭先生曾对李老讲起过“白莲圣母”的施法经过,和李老了解的红灯照作法非常近似,而“白莲圣母”的年龄又与“黄莲圣母”林黑儿非常吻合。所以,李老推测“黄莲圣母”就是回到山东后隐姓埋名的林黑儿。果真如此,那么可以说是大运河保护了她。

  座谈中,潘凡玉先生向我们详细介绍了发生在阳谷县坡里村的这次暴动的情况。他说,当时暴动依靠的主要武装确实是红枪会。

  这次暴动与义和团运动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把当地占有大量土地,大肆压榨农民的教堂作为了主要进攻目标。周政科长更是回忆说,他就是阳谷县人。他小时候常听老人们说起“黄莲圣母”的故事,这位“黄莲圣母”影响非常大,而不是“白莲圣母”。

  周科长的说法证实了我的一个猜测,即申仲明可能是记错了当时那位红枪会首领的名号,把黄莲记成了白莲。而也从侧面证明了李老的猜想,林黑儿确实回到了鲁西南她的老家。

  杨柳青也有舍利

  在聊城市“中国运河博物馆”,我们有幸瞻仰了佛门珍宝——聊城铁塔地宫中出土的“辟支佛舍利”。舍利子藏于博物馆专门的展厅中,按照佛教的习惯供奉。展出的舍利子共两粒,灯光下晶莹剔透,宛若水晶。面对这样的佛门奇宝,不由得你不敬佩人类文化的博大精深。

  一般所说的舍利子是所谓佛教得正果者火化后所得化身舍利的一种,原指佛教祖师释迦牟尼佛,圆寂火化后留下的遗骨和珠状宝石样生成物。后来一些修有所成的佛教徒经过火葬所留下的结晶体也被称作舍利。其形状有圆形、椭圆形,有成莲花形,有的成佛或菩萨状;它的颜色有白、黑、绿、红的,也有各种颜色;舍利子有的像珍珠、有的像玛瑙、水晶;有的透明,有的光明照人。

  还有一种化身舍利称为舍利花。按照佛教的说法,舍利花分五种色如罗网状,空花无碍,织网如金刚罗网,美甚世间物品,如玄奘法师头盖骨所化舍利花。舍利花以孔雀绿、田黄色、白玉色为上品道境。

  按照佛教的说法,舍利是佛教修道者生前依戒定慧熏修而得,慈悲喜舍无量功德所成。按照这个说法,人们将舍利子视为佛教修有成就的一种证明。

  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一座佛教寺庙也应该是有真正修道的高僧或佛教徒才算是真正的佛门净地。而舍利的存在往往是证明该地佛法兴盛,有真正修行者在修行的一种证明。

  我们在西青做境内文化调查时曾得知杨柳青镇近年就先后有高、张两位佛教居士火化后得到舍利。他们的舍利为舍利花。据高居士的家人介绍,高居士的舍利花初呈红色,现在慢慢变成了白色。而张居士的舍利花则基本为白色。但他们的舍利花都是如罗网状,很是漂亮。

  山陕会馆供关公

  山陕会馆,即明清时代山西、陕西两省工商业人士在全国各地所建会馆的名称。山陕商人视关公为武财神,而关公的行为举止与山陕商人所遵循“诚信为本、以义制利”的经营理念相吻合,于是山陕会馆就同时又成为了关帝庙。

  聊城的山陕会馆始建于清乾隆八年(1743年),是山西、陕西的商人集资兴建的集会馆与神庙于一身的建筑群。从开始到建成共历时66年,耗银六万多两。建筑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过楼、戏楼、夹楼、关帝大殿、春秋阁等部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建筑群精美绝伦,令记者团赞叹不绝。

  参观山陕会馆时,我不仅想起有关文史资料中曾记载杨柳青镇当年有山西会馆,同时也是西关帝庙。其性质与山陕会馆极为相似。

  据记载,杨柳青的山西会馆位于原七街卍字会胡同与猪市大街交口处,直对原乔家疙瘩胡同,即现在的时代豪庭小区东南端部分。庙分前后两个院落,有房百余间。山门高大,上修戏台。殿前有月台,高约两米。殿内塑关羽坐像,两旁立周仓、关平;西壁一赤兔马,头南向,乃关羽坐骑。一马僮牵缰扶马背而立。东配殿供财神,西配殿供日月二神。后来太平军曾驻于此,败退时焚毁山门、戏楼及街前牌坊,并延及两旁房舍三十余间,前院仅余殿宇。民国初年,庙前院及殿后僧房被改为民立十三小学,后院设第五女子小学。解放后成为杨柳青第一小学。如今,杨柳青的山西会馆(西关帝庙)原址已建住宅楼,其旧貌荡然无存。

  看着山陕会馆的古建筑群,我不禁想,虽然杨柳青山西会馆(西关帝庙)可能建筑工艺没有山陕会馆精美,但它始建于清顺治八年(1651),比山陕会馆早得多,如果能保存到今天,恐怕也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了吧?

  2012年9月22日凌晨

  写于聊城市光岳宾馆

原标题:运河明珠 | 讲述天津西青与运河沿线的不解之缘——林黑儿下落之谜(十一)
分享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