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您当前的位置 : 西青信息港 >> 新闻 >> 综合 |
|
||
|
||
在家门口吃上一顿健康营养又物美价廉的热乎饭,是不少老人特别是高龄、失能、空巢、独居老人的强烈需求。为了解决老年人“吃饭难”的问题,去年10月份天津市启动“老人家食堂”的建设,在全市16个区130个街镇1565个社区试行老年人助餐服务。 ![]() 截至目前,天津老人家食堂的建设运营情况如何?这些老人家食堂具体分布在哪儿?能否长期经营下去? 12月7日,天津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吴松林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做客由海河传媒中心推出的《公仆走进直播间》特别策划“十四五 开新局——2020委办局长年终访谈”市民政局专场,介绍天津老人家食堂的建设和运营情况,并就有关问题作出回应。 老人家食堂惠及42.1万人次 天津从优先满足中低收入老年人特别是高龄和特殊困难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出发,大力推进老人家食堂建设,不断扩大助餐服务覆盖面。目前,全市共设立老人家食堂1591家(其中一级184家、二级1407家),累计34万名老年人享受到了助餐补贴,助餐服务惠及42.1万人次。 在补贴方式上,坚持“补两头” 通过补老人和补机构“双补贴”的方式,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建设和运营老人家食堂,每一餐补给企业2元,同时,对本市户籍80岁以上的老年人和本市户籍60岁以上低保、低收入且照料等级为重度的老年人,每一餐补给老人3元。 在创新特点上,突出“市场化” 通过简政放权,给基层更大的自主权,除了要求每个街(镇)至少要有1家能提供配餐、就餐、送餐服务的一级老人家食堂外,社区(村)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开设助餐点位,采用多种方式开展助餐服务,目前已经吸引了中海油、中民聚康、龙福宫等139家配餐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到老年助餐服务中。 在管理方式上,实现“信息化” 将老年助餐服务嵌入市、区两级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开发全市助餐信息平台和助餐地图(见文末),打造线上、线下互联互通的助餐服务新模式。简化助餐申请流程,老人通过面部识别、扫码等方式,在家就可以申请助餐补贴,街道、社区也可以通过手机一站式服务,完成申报审核程序,实现了助餐补贴工作中的“让数据多跑路,让老人不跑腿”。 老人家食堂存在的问题? 去年11月底至12月份,天津市民政部门开展了“筑基”工程——养老服务排查项目,对全市16个区养老服务点位包括900余家老人家食堂进行了实地走访,对老人家食堂的建设运营情况有了基本了解,主要发现了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设施供需不平衡 一些地区是有设施无需求,比如去年11月份走访到一家城镇老人家食堂,平均每天只有3位老人吃饭,企业感到运营难以为继。另一些地区是有需求无设施,比如原来老人较少、没有助餐需求的区域,由于周边新建小区或新建学校老人过来帮忙看孩子等原因,助餐需求突然增多,就出现了采访中群众反映的情况。 二是菜单设置不灵活 有的运营方经营思路过于局限,只提供一种标准套餐,价格不可选,菜品也是固定的,并且不向其他居民提供服务,这种图省事儿的做法实际上是流失了用户,阻碍了食堂自身的发展。 三是送餐覆盖范围小 老年配餐不同于商业外卖,为了确保老人用餐安全,送餐人员也是需要有资质的,只能限定于老人家食堂工作人员、社区工作者,但这些人本身工作就比较多,只能抽时间在附近送餐,老人家食堂服务的辐射范围就受到了限制。 出现这些问题,有一定的客观原因,主要是经验不足。老人家食堂作为新生事物,去年10月份才刚刚启动。各区对老年人助餐服务的宣传引导还不到位,一些社区和运营方对本区域内老年人的实际需求了解得不充分,制作老年餐的经验也不丰富。 因此,去年12月份,天津市民政部门在河西区召开了现场推动会,点出通过“筑基”工程访查出的问题,河西区、和平区等一些做得比较好的单位进行了经验分享。然而突如其来的疫情,不得不对老人家食堂的堂食服务按下了“暂停键”,对助餐企业的要求也调整为只保障特殊困难老年人的送餐需求,直到今年5月份,其他服务才逐步恢复开放。 如何把老人家食堂办下去? 市民政局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加点位、提质量、助发展”的工作思路,补齐空白点,扩大覆盖面,帮助指导配餐企业实现可持续经营,更好地为老年人提供暖胃又暖心的助餐服务。 一是增加助餐点位 对城镇地区老年人助餐需求大的街道社区,推动增加两级食堂点位; 对农村地区根据老年人需求情况,逐步、分批推动助餐工作,直至2025年实现全覆盖。 二是提升服务品质 在食品安全方面,指导配餐企业认真落实《老人家食堂食品安全规范》,从行业管理、食堂经营许可、营养指导、“明厨亮灶”和食品安全监管五个方面入手,规范指导助餐行为;通过食品安全风险分级管理、陪同就餐、食品安全管理员培训等方式,对助餐点位运营进行有效监管,确保膳食营养、安全、适口。在服务供给方面,适当增加送餐人员力量,探索建立志愿服务积分奖励机制,将志愿服务与助餐服务有机结合,鼓励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送餐,解决送餐高峰时段人员不足的问题。 三是支持企业创新 推动各区、各街道(乡镇)加大对老年助餐服务工作的宣传力度,让助餐服务广为人知。指导企业创新服务模式,立足老年人口味和需求,调整丰富菜品,提高满意度,吸引更多老人使用服务。探索“公益性+市场化”模式,既突出兜底保障作用,解决高龄和特殊困难老年人“吃饭难”问题,也支持个性化发展,鼓励有条件的老人家食堂向全体居民开放,扩大用户群,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让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 ![]() ![]() ![]() |
||
|
||
相关新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