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西青信息港 >> 新闻 >> 综合
【西青好记者讲好故事】西青融媒记者周华莹:“小不点”也有大能量
来源:西青融媒 编辑:李美玲 日期:2020-11-13
内容提要:2020年,绕不开的一个词就是“新冠肺炎”,面对未知病毒的侵袭,每个人心中都有惧怕与彷徨。在一次次难忘的采访经历中,西青融媒记者周华莹被人性的力量深深震撼与激励。

  2020年,绕不开的一个词就是“新冠肺炎”,面对未知病毒的侵袭,每个人心中都有惧怕与彷徨。在一次次难忘的采访经历中,西青融媒记者周华莹被人性的力量深深震撼与激励。

  记得在西青区首批疾控医疗队驰援“一省包一市”对口城市湖北省恩施市出发仪式上,我和同事张广亮、田建凌晨五点到了西青区疾控中心,春寒依然料峭,记得当时采访医疗队员李娜的时候她哽咽了,她说:“我还有很小的孩子,他们才三岁。”听到这个采访我很奇怪,我就问她说,那你这次为什么第一个就报名了,她说:“这是我一直想要做的事。”“这是我一直想要做的事”简简单单几个字,却有千斤般击中我的心坎儿。

  那些天里,总有人问我,害怕被感染吗?家人也会不时地嘱咐,一定要保护好自己。虽是因为热爱让我们一往无前,但更是责任让我们无悔坚守。我很庆幸有机会拍摄了医疗队从区疾控中心到机场的全过程,用镜头和语言记录壮士出征的无怨无悔和他们与家人离别的感人瞬间,这样的温情与感动如春的暖流慢慢淌入我的心间。

  还有很多无时不刻的感动来自我可爱的同事们。今年春节大概是我和我的同事们度过的最短暂春节假期,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刻,大家纷纷回到新闻一线。我的同事于秀璇生病去医院检查无碍后,立刻回到工作岗位;不管最早或者最晚的采访,张敬始终是第一个举手报名;张广亮干脆直接搬到了单位,有活儿他能立即出发;祁九洲在大年初一就进入隔离点拍摄,像他们这样的还有很多,而和我一样家在外地的同事们,在接到返岗的通知后,立马改签或重新买票。我回到天津的那个晚上已经是晚上十点了,拖着行李行走在空空荡荡的街头,遥望着单位窗户里透出的灯光,那时候大家都在加班加点工作,我知道同事在等我归队,我的工作在等着我全力以赴。

  与疫情作战就是在与时间“赛跑”,大家脑中的“弦”也绷得紧紧的。尽管仍在实行弹性工作制,但每天早上八点半,大家都准时出现在自己的工位上,脸上虽不免挂些倦怠,可一有采访任务,全都二话不说立刻出发。我因为家离单位只有五分钟的路程,所有不管早晚有紧急的采访,只要给我打电话,我都会立刻飞奔到单位。每天我和我的同事们奔波在隔离点、医院、疾控中心、企业、村镇,源源不断向群众传递西青区最新的疫情防控措施和科学防控的各种方法,疫情期间,每一条新闻都是提振全区人民共同抗疫的士气、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力量之源。

  还有一次,采访部副主任潘洋和我随爱心人士来到西青区医学观察集中隔离点给医护人员和隔离人员送萝卜,当来到隔离点时,潘主任坚持自己先下车拍镜头和现场云照片,直到做采访才让我下车。虽然那天下着雪又很冷,不过看到一箱箱物资补给送到医护人员手中,我的心里始终充盈着暖暖的氤氲。

  疫情期间,《西青新闻》每天推出“春节宅在家 精彩爱国家” 融媒体作品展示栏目,由我负责制作,整整35天不间断地播出,我在完成采访的同时,还必须按时完成当天播出节目的制作。在时代发展的快车道上,各类新媒体层出不穷,跟上媒体发展、跟进融媒进程迫在眉睫。疫情期间,我和我的同事们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H5、短视频、现场云等形式,第一时间传递西青区疫情防控的有效举措和复工复产复业的良好态势,今年3月我参与到“西青融媒”快手官方号的运营中,全天候更新内容。前段时间,天津——平泉旅游专线开通,我用VLOG的形式记录下西青区以消费促扶贫的有力举措。虽然需要掌握信息发布的渠道多了,任务重了,有时候到深夜还在做公众号、H5,但多种新媒体信息发布渠道的使用,使西青工作第一时间得以传递,西青的声音传播的更远、更响亮。

  回想数不清的白天黑夜、我和我的同事们一起携手并肩辗转于各个新闻现场、办公室、剪辑室...有人会问,你觉得“好记者的标准是什么?”其实细细想来,上述问题或许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又或许很多人心里有很多个答案。个子娇小的我其实并不符合大家对女记者博学稳重的印象,也没有一副能够冲锋陷阵的气势。但是我认为,好记者就是不负于时代的召唤,不负于人民的期待,用青春去追随、去时光去淬炼,在新闻岗位上锐意进取、不断前行,用流淌着涓涓温情的文字,书写时代的华章,书写百姓的心声,传递着鼓舞人心、凝聚人气又蕴含暖意的精神力量。

原标题:【西青好记者讲好故事】西青融媒记者周华莹:“小不点”也有大能量
分享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