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西青信息港 >> 生活 >> 教育
西青区精武镇付村中学心理健康辅导教师殷永舸 愿做一束光,驱走学生心灵的阴霾
来源:天津日报▪聚焦西青 作者:蔡莹莹 李妍 编辑:韩璐 日期:2020-09-11
内容提要:一粒种子,必须经过黑暗中的煎熬,才会迎来破土而出的光辉;一只虫蛹,必须经过苦苦挣扎,才会拥有破茧成蝶的精彩。

  殷老师在与学生谈心

  一粒种子,必须经过黑暗中的煎熬,才会迎来破土而出的光辉;一只虫蛹,必须经过苦苦挣扎,才会拥有破茧成蝶的精彩。

  同样,作为身心尚未发育成熟的青少年,需要得到帮助排除成长道路上的种种困惑。

  毋庸讳言,当今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这种观念,让许多孩子过早地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整天都在负重前行。如果日积月累,这种负面情绪得不到纾解,就会发展成或轻或重的心理问题。更有甚者,许多孩子额外承受着家庭等方面的变故,使身心受到更大的负担。因此,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刻不容缓。

  好在,时下,青少年心理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尤其是教育系统,明确地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几乎每个学校都配备了心理辅导老师,帮助学生顺利度过这段青涩的岁月,走向通达稳重的未来。

  精武镇付村中学的心理健康辅导教师殷永舸,正在孜孜不倦地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进行着探索。

  学生:需要有效陪伴

  今年53岁的殷永舸,从事教学工作已有20多年,经验丰富。“中学生存在的不良现象,甚至出现一些极端行为,这促使我们对他们的心理状况进行深思,不能只重视学生成绩,而忽视心理健康教育。”殷老师非常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

  自2017年起,殷老师一边教学,一边啃起了晦涩深奥的心理学书籍。他甚至自学考取了“ABA孤独症康复专业技能培训证书”,并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日常的班级教学管理。近年,在殷老师的建议下,学校建起心理辅导室,由他全面负责,心理辅导范围扩大到全校学生。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好多孩子的心理问题都是一点点积压沉淀的结果。比如孩子产生对社会的不适应问题,如果及时发现了,这个问题就不会没有在他们心里沉淀。否则,这个问题沉淀下来了,又得不到及时化解,最终可能会恶化成心理疾病甚至于心身疾病。”

  聊到这里,记者替很多家长提出了疑问:“孩子不愿意跟家长说话,即使坐下来聊天,话不投机,说不了几句话,便草草收场了,怎么知道孩子心里在想什么?”

  “孩子信任你,才会对你说心里话。”殷老师回答。而在接下来的对话中,记者发现殷老师的话语中反复多次强调的一句话就是“孩子需要的是有效陪伴”。

  “如何与孩子建立一种相互信任的关系,是需要家长在长期并且是有效的陪伴中,一点一点积累建立起来的。现在,有些父母忙于工作,陪孩子的时间少之又少,就算在家里,也都是抱着手机,玩着电脑。这样的陪伴都是没有效果的。其实,我们只要坐下来静静地听他们说,让他们去倾诉,让他们感觉到自己是被关注着,一点点的,他们就会信任你,跟你无话不谈。说到底,在多数情况下,孩子们并不需要心理医生和心理咨询,孩子们只是需要一位可信赖的倾诉对象,一场高质量的谈话。”殷老师语重心长地说。

  讲到这里,殷老师给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个案例。前些年,一个班里,来了这样一个男生。每天在班里不说话,拒绝和任何人交流,班主任实在是没有办法,找到了殷老师。了解到学生的基本情况后,殷老师每天都来看望这名学生,俯下身子,自顾自地和他说上几句话,然后轻轻在男生肩膀上按压一两下,或者拍一拍背,便离开。就这样,殷老师坚持了一个月。没想到奇迹发生了,这个男生说话了,虽然只是用“嗯”来答复了殷老师,但是说明这个男生已经愿意跟他交流了。后来,在殷老师和班主任的帮助下,这名学生渐渐打开了紧锁的心门,慢慢地他愿意和其他人交流了。

  “其实,我每次在他肩膀上按压两下,就是在给他心理暗示,我通过这个动作来告诉他,我在关注他,增强他的存在感。我俯下身子和他说话,则是在告诉他,我和他之间是平等的关系。时间久了,我和他之间便建立起了信任的关系。虽然一个月的时间里,他没有理我,但是我一直在他身边,和他说话相处时,我都是全身心的,这也是在陪伴他,所以一个有效陪伴真的很重要,观察和陪伴能治‘未’病,把孩子的心理问题及时化解在萌芽中。这样的思想,也是当代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殷老师向记者解释道。

  看到一个个家长眼中“难搞”的孩子经过沟通交流之后回归正常的生活,殷老师觉得做什么都是值得的。

  老师:要和孩子们交朋友

  每学期,找他进行心理咨询的学生有百余人次。有的孩子行为极端、有的迷恋游戏、有的恐惧怕生……他将案例详细记录下来,并从中总结经验和不足,摸索出很多实用有效的方法。4年来,他成功为400余名孩子的纾解了心理问题,孩子们有了良好的心理状态,有了健康的心理素质,为他们的学业完成和健康成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他就像照进孩子心里的一束阳光,帮他们驱走心里的阴霾。

  在殷老师心中,师生关系是“亦师亦友,教学相长”。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根据上下课铃声划分的。上课铃一响,便是传授知识与学习知识的师生关系,下课铃一响,便是无话不谈的朋友关系。

  清晨,阳光一如既往地洒进了殷老师的办公室。轻抿一口清茶,他便坐在了座位上,“玩”起了手机。和大家玩手机不同的是,他是在一一回答学生、家长们的微信咨询。“豌豆老师,我不想上学了”“豌豆老师,我又跟我闺蜜吵架了”“豌豆老师,我爸妈天天吵架,他们会不会要离婚了”……孩子信息中提到的“豌豆老师”就是殷老师。

  “年轻人都爱玩手机,尤其这些孩子,我得投其所好。我的网名就是‘铜豌豆’,孩子们喜欢喊我‘豌豆老师’。他们喜欢用QQ、微信跟我聊天,什么都喜欢跟我聊,我也喜欢跟他们聊天,我们是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我现在微信班级群就有3个,平均下来每个群里也有180至300个学生,我和学生的私信就更多了。虽然有时他们说的话不着边际,但是我也有时能从他们的话语中感觉到他们细微的心理变化。”殷老师推了推眼镜便又目不转睛地盯着手机,认真地回复着,生怕漏掉一个孩子的信息。

  “孩子信任你,才会跟你说心里话。我觉得我不仅是他们的老师,还应该是他们的好朋友。别看我每天都只是在QQ或者微信上跟他们聊天,这就是一种陪伴,久而久之,他们就会信任我,遇到问题或者想不明白的事都会来跟我倾诉。只有帮孩子打开心扉,我们才能准确发现存在在他们心里的问题和想法。”放下手机,殷老师缓缓地说到。

  说着,殷老师将自己的办公桌抽屉一一拉开。原来,每层抽屉放着很多东西,就像一个百宝箱,纸巾、纸杯、糖果……一应俱全。接着,殷老师拿着一颗糖果对记者说:“这些东西都是给来找我进行心理辅导的孩子准备的。有时候,孩子们找到我,就是想倾诉而已,在我这里哇哇哭一会儿,吃一颗糖,便又开心地走出去了。他们慢慢说,我就静静听,我就是他们的树洞,他们把心里积压的情绪宣泄出来,心里就会舒服很多。同时,我也根据他们的表现,来进行相应的判断。但进行这些工作的基础,还是我与孩子们之间的信任,他们信任我,把我当作朋友,才会来找我寻求帮助。”

  和学生作朋友,说出来容易,做起来难。殷老师又向记者讲述了另一个案例。前不久,在殷老师的课上,一名学生总是呆呆地望着窗外,课上的内容一点也没有听进去。于是,他走下讲台,悄悄蹲在那个学生身旁,轻声地询问她在看什么。学生轻轻地说:“老师,你看那朵云像什么?”殷老师猜不出来,学生便说了一句:“您看,这朵云彩像不像妈妈?”之后便再也没有理会他。而殷老师也没有训斥这个学生,而是走回讲台继续上课。虽然是学生一句不经意的话,但是殷老师却记在了心里。

  下课后,他便找到了这名学生的班主任,问了学生的情况。原来,学生的妈妈前些日子因为一场车祸,突然离世了。在和班主任进行沟通后,殷老师开始对这名学生进行及时的心理辅导。“如果我当时在课上不问理由,直接训斥这名学生,后果真的不敢想象。所以,我们和学生之间,不仅仅是师生关系,还应该是平等的朋友关系。这需要我们重新认识与学生之间的关系,需要细心的观察和发自内心的尊重。”殷老师说。

  家长:孩子们之间没有可比性

  “一个人能力有限,更多教师掌握心理辅导技能,才能更好地解决孩子们的心理问题。”殷老师说。在他的带动和帮助下,班主任们在自己的班级群里渐渐地活跃起来,通过全天在班级群里的陪伴,与学生们建立起了相互信赖的关系。班主任在与学生们日常的交流中,如果发现学生存在问题,便联系殷老师寻求更专业的帮助。“我把曾经帮助过的学生案例都进行了整理,包括学生的具体情况、心理状况,以及我是怎样帮助学生的,都进行了详细的记录。这些工作方法都是可复制的,可以运用在老师日常的教学管理中。”殷老师说。

  学校里,老师可以时刻关注着学生,可以和他们成为互相袒露心声的好朋友。可是,家长们又该怎么做呢?

  “在这里,我希望家长们能够记住这样一句话──我唯一可爱的好孩子。”殷老师继续解释道,“‘我’就是我们自己。我们家长也需要改变固有的想法,要懂得尊重孩子。‘唯一’就是说每一个孩子都是特殊的,他们之间没有可比性。有些家长总是说‘你看看人家的孩子,再看看你’‘你对得起我吗’,像这样的话真的很伤孩子的心。‘可爱’就是要爱孩子,尊重孩子。‘好孩子’就是说每一个孩子都是好孩子。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需要被尊重和被肯定,家长们只有真正尊重孩子,心平气和地去倾听他们的想法,相互之间得到了肯定和信任,孩子才会跟家长无话不谈,才能进行有效沟通。”

  一篇篇心理辅导记录、一个个应对方法、一件件经典案例……殷老师在实践中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成熟经验,利用专业的力量,区别对待学生个体的成长需求,制定科学的方案。在采访的最后,他对记者说:“只有真正热爱教师这份职业,才能一直坚持下去,才会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心里。”几十年如一日,殷老师用他的热情化作学生身边的小太阳,用自己的光芒驱散着孩子们心中的阴霾,在孩子们迷茫时,做起驱走黑暗并伴他们成长的提灯人。

分享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