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您当前的位置 : 西青信息港 >> 新闻 >> 经济 |
|
||
|
||
2019年9月底,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正式投运。深耕建筑行业高品质加固材料领域“卡脖子”技术的民族品牌──卡本,为项目提供了重要防护材料和提升改造部位的解决方案。 ![]() 企业负责人丁忠文在十几年前许下“中国人一定能造出高品质的建筑结构加固材料!”的愿望变成现实──助力钢铁凤凰历久弥新,其鸣锵锵! 卡本品牌创立于2009年,是一家专注结构加固、路桥养护、建筑及桥梁工业化等领域新型材料及配套技术和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 2019年,由企业参与的《碳纤维结构优化与性能调控技术的研发及其产业化》项目荣获2019年度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不仅如此,企业发展十余年间,还有多款产品被评为“国际先进”水平。 事不避难: 勤磨练创民族精品 这是十多年磨砺的凝炼。 据企业技术人员介绍,一根仅有头发丝十分之一粗细的高性能碳纤维,拉伸强度却可以达到钢的7到9倍,而比重仅有钢的四分之一,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加固。 十年前,国内碳纤维复合材料技术并不发达。高昂的进口价格和严苛的技术封锁严重制约着我国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发展,在国内,该种材料的自主研发几乎是空白。 2007年,北京奥运会场馆防护材料招标启动。当时,刚刚踏入该领域的丁忠文有幸参与其中。然而,面对国外产品,国内品牌没有任何优势,全部被淘汰。这件事深深地刺激了丁忠文,他暗暗发誓“我就不相信咱中国人造不出高品质的建筑结构加固材料!” 碳纤维从丝拧成束,再编织成布,不像纺纱那么简单。连续织布,保证纤维丝不断并且可以承受一定重量,不仅考验碳纤维丝质量、织机工艺,更考验制造企业的严谨与耐心。年复一年,企业的研发团队不断摸索、反复实验,终于突破了制备高性能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瓶颈”技术,碳纤维布、碳纤维板等产品相继制成并实现批量供应市场,性能指标超过国标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企业自主研发的预应力碳纤维板被评为“国际先进水平”,并用在国内多架大型桥梁加固工程中,产品具有超大强度的同时还能达到主动加固的作用。在北京市政丰益桥大修项目中,企业提供了长达46米的预应力碳板,创造了国内预应力张拉最大长度纪录。 再接再厉: 重研发助凤凰展翅 在碳纤维复合材料成功研发同时,企业自主研发的环氧结构胶,也在浴火中焠炼而生。在粘着性稳定的基础上,企业生产的环氧结构胶增加了抗冲击与震动性能,延长建筑寿命。 2015年,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开始建设。作为国家重大标志性工程,项目不仅建成了世界最大的减隔震航站楼,全球首座双层出发、双层到达的航站楼,还使高铁首次实现了下穿航站楼。项目中的结构改造、工程变更、耐久性防护等工程建设难度可想而知。 得知有幸参与建设后,企业抽调精兵强将,从实地调研到设计方案,从专项研讨到实验室成果展示全程跟踪。科学研究没有捷径。由夏至冬,研发团队放弃了假日休息,核对参数,实时监控,及时调整方案,力争将工作做到完美无缺。 经过严谨论证,企业获得项目部的认可,为项目提供了耐久性强,抗震性能优异的粘钢胶、灌钢胶和植筋胶共计数十吨。 丁忠文告诉记者,参与到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建设,实现了他让民族的品牌用在民族工程的梦想,更激励着他和员工继续前行。 企业不断发挥“技术领先”的优势,从搭建城市四梁八柱的环线桥梁,到耀眼夺目的城市地标;从祖国东部沿海到南半球大西洋沿岸,都留下了骄人业绩。企业先后参与到国内迄今单体最大的碳纤维布加固项目、目前国内最大的单体市政项目,以及中国驻瑞士使馆项目和塞拉利昂援建项目等国家对外援建的特大项目。 政企同心: 凝合力串发展同心圆 十几年的发展,丁忠文始终没有忘记曾经的初心,一直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企业积极参与国家行业标准制定,疫情防控期间,企业举办了多场公益性线上讲座,获得好评。 “我们做的只是力所能及的事情。只要产业链上的每一个环节、每一家企业合力完成,就能使行业具备抗风险的能力,给国家创造更大效益!”丁忠文如是说。 作为建筑行业中关键重要一环,卡本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成熟时期选择落户西青。西青在人才培养、政策和企业上下游配套招商等方面都提供大力地支持,助力企业开拓更大市场。疫情防控期间,企业各项经济指标稳步增长,使企业对未来发展更加坚定。 “西青的产业链发展理念,让加固行业像碳纤维一样拧成了一股绳,形成一股劲儿,使民族品牌愈加坚固。”面对未来在西青的发展,丁忠文满怀信心地说。 |
||
|
||
相关新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