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西青信息港 >> 新闻 >> 经济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西青平泉携手同行聚力脱贫
来源:天津日报▪聚焦西青 作者:乔金伟 编辑:李美玲 日期:2020-08-21
内容提要:2017年初,天津市西青区与河北省平泉市结对携手开启脱贫攻坚新征程。双方凝聚共识,精准谋划,一次次两地领导互访交流,一桩桩实打实的帮扶解难,一个个点对点的扶贫项目落实……从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人才智力帮扶到增强脱贫内生动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西青倾情助力平泉打赢脱贫攻坚战。

  天津西青,河北平泉,一条滦河水连着两地人,一条帮扶路连通两地情。

  2017年初,天津市西青区与河北省平泉市结对携手开启脱贫攻坚新征程。双方凝聚共识,精准谋划,一次次两地领导互访交流,一桩桩实打实的帮扶解难,一个个点对点的扶贫项目落实……从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人才智力帮扶到增强脱贫内生动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西青倾情助力平泉打赢脱贫攻坚战。

  图为平泉市河北振邦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2018年9月,平泉市正式脱贫出列,这是承德市第一个摘去贫困县帽子的县级市,也是天津市援承工作的重要战果,更是对西青深情付出的最好回馈。平泉的“三零”产业精准扶贫模式被列为“全国十大产业扶贫范例”,经验在全国推广。

  回首脱贫攻坚以来的日日夜夜,每一个笑容背后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每一处脱贫蝶变都是一个实干的见证。

  图为平泉市小寺沟镇凤山新村农业设施大棚

  产业助脱贫 走出致富路

  平泉市地处河北省东北部、冀辽蒙三省区交界,这里还是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对口帮扶以来,西青上下紧紧围绕平泉的所急所需、所求所盼,主动对接,和平泉市一起研究制定最佳、最实用的帮扶方案。他们走企业、进山村、访农户,深入交流掌握第一手资料,为精准帮扶做好谋划。

  图为平泉市平北镇吕泉子村食用菌大棚

  如何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平泉市积极探索创新实践,围绕食用菌、设施菜等特色产业,依托“政银企户保”金融扶贫政策,以及天津市西青区帮扶资金,探索了投入零成本、经营零风险、就业零距离的“三零”产业精准扶贫模式,走出了一条让贫困群众广泛受益、直接受益、稳定受益的产业脱贫路子。

  “两不愁三保障”能不能真正落地,产业发展至关重要。农产品大多在原产地销售,不能实现效益最大化。依靠什么力量带动产业发展?问题倒逼,催生了思路转变。西青援派干部、平泉市委常委、副市长黄有勇多次到振邦公司调研,和企业负责人进行交流,鼓励引导企业在发展农业种植的同时进行农副产品深加工。

  黄有勇说:“我们要立足平泉实际,把输血变成造血,通过产业带动让更多企业更新观念,增强发展意识,带动乡亲们脱贫致富。同时,积极推动消费扶贫,通过线上线下销售,把平泉优质的农副产品输送到天津的千家万户,让大家在品尝平泉美食的同时为扶贫贡献一份力量。”

  在距离平泉市区25公里的平北镇白池沟社区,河北振邦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通过“三零”产业精准扶贫模式已累计带动317户贫困人口实现了稳定脱贫,人均增收20000元以上。2018年,公司建设了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已完成果蔬汁、玉米杂粮汁、果蔬罐头、蔬菜含片、蔬菜脆片5条生产线建设,年可生产果蔬汁、蔬菜含片、果蔬罐头、玉米杂粮汁等5万吨,实现产值5亿元以上,利税8000余万元,带领周边农户走出菜贱伤农的窘况,实现农民持续增收和稳定致富的目标。

  “龙头企业+农户”的合作方式,有效增加了贫困户收入,实现了帮贫带贫、抱团发展。河北振邦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闫志远说:“公司的发展壮大也是得益于天津市西青区帮扶资金的支持,目前公司设施种植板块已发展到2500亩,完成投资1亿元,建有日光温室300余栋,钢架冷棚1000余个,大型仓储冷库5000平方米。公司通过入股分红、领养领种和入园打工三种模式吸纳贫困户创业就业,实现稳定脱贫。”

  产业发展起来了,贫困户的收入稳定了,才能真正脱贫。西青区的企业家们积极参与,助力当地发展特色产业,有针对性地帮扶当地群众。

  在山脚下的小寺沟镇胡杖子村,贫困户邢亚利的院子里摆放着“西青扶贫”字样的蜂箱。听说许总又来给大家指导养蜂技术,周围养蜂的村民们早早聚到了这里。他们念叨的许总正是天津正达峰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许继明。“许总,我这有的上蜜有的不上蜜是怎么回事呀?”“许总,这里冬天冷,我就担心怎么过冬。”村民们都想多请教些养蜂的知识和技术,都想和他唠一唠自己养蜂的想法。和老乡们聊起养蜂的事,许继明也总有说不完的话。

  平泉果树资源丰富,经过多次实地考察,天津正达峰业有限公司与河北平泉小寺沟镇达成帮扶协议,采取联营的方式,以村办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纽带,依托村级集体经济注册养蜂公司,以产业带动型模式发展养蜂产业,建立标准化的养蜂体系。同时,利用当地有成熟养蜂大户的特点,把贫困户托养给当地实力较强的蜂农,由公司免费投放蜂箱和耗材,免费进行技术培训,鼓励大户带小户,结成养蜂对子,共酿“致富蜜”。胡杖子村贫困户袁明仁说:“许总给我们免费送来了蜂箱,教给养蜂技术,我们还拜养蜂大户为师,边学边养,现在也摸出点儿门道,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两地对口帮扶以来,西青以务实的举措助力平泉发展。西青区帮助平泉市在天津梅江国际会展中心举办了招商推介会,有力提高了平泉的知名度。投资建设平泉特色农副产品销售平台,推动平泉农副产品走向西青、走向天津。利用津洽会、津承特色农副产品展销会等各类推介会,把平泉香菇、杏仁露等特色农副产品介绍到天津市场,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引进天津黄瓜研究所到平泉合作,为平泉黄瓜产业做大做强提供有力支撑。

  平泉市扶贫办主任鲁文学说:“平泉市科学统筹,努力实现帮扶资金效益最大化,累计用活用足天津市西青区帮扶资金近3亿元,其中西青区级帮扶资金9000余万元,用于支持51个项目。在产业发展方面,我们利用天津市西青区帮扶资金撬动社会资本,推动了产业提升,做强了平泉食用菌、设施菜、林果等特色主导产业,为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西青区的四个镇与平泉市的四个镇结成帮扶对子,实施帮扶工程项目,增强了贫困人口脱贫的‘造血能力’。”

  精心育人才 全力助脱贫

  既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天津市西青区与河北省平泉市对口帮扶以来,两地加强合作交流,充分调动各方人才力量,通过培训提升贫困劳动力就业技能,同时深挖农村人才资源,帮助他们走出去开阔视野,培养一批农村实用技术人才,更好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服务农业农村,助力脱贫攻坚。

  打赢脱贫攻坚战需要源源不断的活水来贡献力量,培养人才是保持源头活水的关键。两地充分利用西青区资源优势,创新就业扶贫新模式,建立和完善建档立卡农村贫困劳动力输出地与输入地劳务对接机制,将平泉市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向天津市西青区进行派遣就业学习,开拓贫困劳动力的视野和创业就业思维,力争达到“输出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带动一片”的效果,为平泉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贡献力量。

  西青援派干部、平泉市委常委副市长黄有勇说:“年轻人接受能力强,打工不仅可以增加收入保障生活,也能帮助他们增长见识、更新观念。平泉市实施青年人才培养计划,通过他们在西青工作学习的亲身经历影响和带动身边人,回到家乡能够带领乡亲们致富奔小康。”

  扶贫先扶智,用理论授课与实地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让贫困地区群众充实“脑瓜子”,鼓起“钱袋子”。平泉市人社局与西青区人社局联合举办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班,参训人员一起学习农业发展动态与新技术、农产品市场营销及电子商务、食用菌及设施蔬菜生产等相关知识。在实地教学中紧盯现代农村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到西青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新农村示范村进行观摩交流,为促进贫困村产业发展、贫困户脱贫致富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带动效应。

  两地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创造和增加就业岗位,帮助更多贫困人员实现就业和再就业。平泉市就业促进局副局长贾鸿君说:“2018年以来,我们与西青区人社局进行广泛合作,对就业贫困劳动力实施就业帮扶。西青区为平泉贫困人员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并提供了社会帮扶资金主要用于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的务工补贴。今年已经选派了20余名年轻贫困劳动力到西青就业,并派专人到西青区的企业进行跟踪服务,了解他们在企业的工作生活情况。西青区为平泉贫困劳动力就业和人才培养提供了非常好的服务,下一步我们还将加强对接,继续做好人才选拔工作,通过学习锻炼提高劳动者的职业技能水平。”

  在疫情防控期间,西青区人社局开通“西青人社职通车”,在实现精准扶贫的同时,解决企业用工问题。西青区人社局通过“西青人社职通车”微信小程序在线上及时发布用工信息,平泉市人社局积极回应,两批20多人从平泉市乘坐“就业直通车”到西青开发区、张家窝镇企业工作。

  平泉市扶贫办主任鲁文学说:“平泉曾经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2511户、27000多人。东西部扶贫协作开展以来,西青区在人才、资金、技术等方面为平泉脱贫攻坚提供了很大帮助,到平泉开展帮扶工作的领导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专业技术知识,同时平泉也派出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到西青学习和锻炼,增长才干开阔眼界。”

  现在平泉市已经整体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文章将怎样续写,平泉人也有了自己的规划和打算,西青与平泉结对牵手、协作扶贫的“帮扶故事”也会越讲越好。

  民生难题解 生活更美好

  修桥筑坝、建卫生室、解决饮水问题……民生实事,桩桩件件连着百姓的心。天津市西青区与河北省平泉市对口帮扶以来,平泉的乡村正在悄悄发生着变化,那一张张真诚的笑脸饱含着感激、兴奋。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大部分贫困村的贫困根源是信息闭塞、交通不便造成的,平北镇吕泉子村也不例外。这里的村民每次出村都要绕行好几公里,为解决群众“出行难”的问题,村里积极协调争取天津市西青区对口帮扶资金,修建了吕泉子桥,并建设了老哈河吕泉子桥两侧护坝,保护两岸农田。这是通村的“便民桥”,更是一条通往幸福的民生路、致富路,带活了当地食用菌产业发展。

  吕泉子村有村民900多人,以前贫困人口就有将近500人,道路不通,发展受限,贫困人口的生活急需改善。站在吕泉子桥头,村民吕海瑞回忆起从前的点点滴滴。“我们这买点儿东西去赶集,桥没修的时候出去一趟要绕老远的路。修桥这事真要好好感谢西青区,咱们西青的帮扶干部来了好多次,现在桥架好了路通了,咱老百姓的生活也更有奔头了。”

  平泉的气候条件适合发展食用菌产业,吕泉子村就建有食用菌园区,这里生产的食用菌品质优良,可运输是个大问题。进村要绕行,大型运输车进不来,开小车运输费工费时,再好的东西也让人打起了“退堂鼓”。西青援派干部、平泉市政府办副主任胡元说:“西青帮扶资金建设的吕泉子桥不仅方便了村民出行,也为村里的发展增添了助力。如今打通了出行最后一公里,运输方便了,产品也供不应求。”

  在吕泉子村食用菌园区,大型货车开到了车间门口,工人们正在一箱箱装车。园区建有160多个大棚,这里的食用菌不仅供应国内市场,产品还远销海外,园区还有初加工车间,满足不同客户需求。村里的贫困户也在园区租种了大棚,说起生活的改变,他们黝黑的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夏日里的小寺沟镇凤山新村,王振在地里忙出了一身汗。“这棚里种的是葡萄,外面种的是一些城里人喜欢吃的野菜。今年收的葡萄都卖完了,我现在就琢磨着再好好学学这个技术,让葡萄更好吃。”这样一个勤奋上进的王振,过去却是性格孤僻、无所事事。小寺沟镇凤山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才秀丽说:“王振以前性格孤僻出门打工不适应就回来了,生活的重担又让他变得敏感脆弱,自暴自弃,出门见到人也低头躲着走。村里也帮他们办理了低保,给上学的孩子申请了补贴,让一家人的生活困境得到了些许缓解。”

  脱贫路上,最难做的是思想工作。村干部们知道,要让这个家有彻底改变,还需要把王振的心结打开,让这个家里的“顶梁柱”真正立起来。西青区张家窝镇和平泉市小寺沟镇结成帮扶对子后,凤山新村利用帮扶资金改善了村里的基础设施,帮助村里20个贫困户建起了设施暖棚,才秀丽也想到了王振。

  在大家的积极引导帮助下,王振也决心改变自己,他参加了村里组织的考察,了解暖棚种植情况。经过认真比较,2018年,王振开始在暖棚里栽种葡萄,边种边学,也让他找到了生活的目标。“感谢村干部,也感谢西青的帮助,让我的生活变了样。”说起这些转变,王振难掩激动之情。今年,王振的葡萄又卖了4万余元,他终于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让家里人过上了好日子。

  一个个民计民生项目的实施,为群众带来了实惠,平泉百姓用朴实无华的语言一遍遍诉说对西青的感激之情。

  平泉市加强村卫生所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实施村医培养计划,改善当地医疗条件,更好的保障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身体健康,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发生。

  在杨树岭镇双庙村,新建成使用的村卫生所环境好了,功能设施也更全了,有诊室、药房、治疗室、公共卫生室、观察室。村民贾春静说:“以前村里的卫生所就是马路对面那一间小平房,赶上人多的时候都得在外面等着。现在条件好了,又有了西青医生来指导,我们看病不愁了。”

  2018年以来,平泉市利用天津市西青区对口帮扶资金建设的村卫生所相继投入使用,今年22个新建设的村卫生所也将投入使用。平泉市卫生健康局规划信息科科长张旭东说:“现在平泉市19个乡镇卫生院,每个卫生院都有西青区援建的村卫生所,投入使用后群众就医条件得到改善,可以更好的开展公共卫生服务,受益贫困人口近7000人。”

  图为西青援派医生为村民听诊

  来自西青中医院的援派医生郑鹏,现在在杨树岭镇卫生院工作。一路说起今天查体要去的贫困户张大爷家,郑鹏言语中都是对他们的牵挂。“我们定期入户给贫困户体检,刚才给张大爷量的血压还是有点儿高,叮嘱他平时要注意一下。这里很多地方交通不便,医生过来定期体检有利于疾病早发现早治疗,根据检查结果给他们进行健康指导。”

  杨树岭镇五道梁子村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村里的水井水质不好还经常断水,饮水问题一直困扰着村里人。村党支部书记李玉堂说:“咱家家户户的生活离不了水,我们也想方设法为村民解决吃水问题。去年,咱们用天津市西青区的帮扶资金解决了吃水问题,水质达标,给村里都通上了自来水,村民们再也不用为吃水发愁,基本生活有保障了。”

  沿着高低起伏的村路来到一户人家,村民王大姐正在院里洗衣服,说起这吃水的事,王大姐打开了话匣子。“现在一开水龙头就有水,还好吃,从前涝时有水旱时没水,有一口出水的井大伙儿都排队去取,打上来的水混做饭也不好吃。”

  饮水安全关系着群众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看到当地百姓喝上甘甜的水时,西青援派干部、平泉市扶贫办副主任孙泉的脸上洋溢出幸福的笑容。他说:“五道梁子村由于地下水位下降,季节性缺水严重,咱们这个帮扶资金主要用于饮用水提升工程,解决老百姓用水问题,保障饮水安全。”

  西青与平泉两地携手,写出了一份有温度的“民生清单”,让百姓生活变得更美好。

原标题:【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西青平泉携手同行聚力脱贫
分享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