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您当前的位置 : 西青信息港 >> 新闻 >> 综合 |
|
||
|
||
2020年初,忙完一年一度的人大政协“两会”、高水平策划完成了《我的祖国》MV拍摄、除夕协助央视完成“一年又一年”现场直播后,西青新闻战士没有等来欢乐喜庆的新春佳节,面临来势凶猛的新冠肺炎,从农历大年三十的清晨,西青新闻战士们就第一时间冲上战疫报道现场。 于是,在西青区医学观察集中隔离点、在疾控中心新冠肺炎病毒检测试验室、在海河医院、在送别支援湖北西青医院医疗队的机场、在接境外归国人员的第一线,都出现了西青新闻战士的身影…… 疫情来临,他们面对危险; 新闻面前,他们一往无前。 3个多月来,近100个日日夜夜,西青新闻战士始终坚守在新闻一线: 从农历除夕开始推出的83期系列报道《西青记者前线手记》,每天以日记体叙述和电话视频连线等形式,大力宣传西青驰援湖北医务工作者的感人事迹,其中《西青记者前线手记(正月十五)——月是故乡明》被央视抖音号选用,在全国产生了强烈反响。 配合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新闻直播间》几度走进西青区疾控中心、复工复产企业…… 这样的成绩背后,究竟凝结了西青新闻战士怎样的心血,请跟我们走进融媒战疫故事…… ![]() 你何尝不知道 你将要抵达的那个地方 是凶险异常、谈之色变的隔离区 你何尝不了解 你要去采访的定点医院 许多人都是望而却步、纷纷躲避 你何尝不明白 你奔波行走的发热门诊疾控中心 随时都可能受到可怕的病毒侵袭 你何尝不清楚 你在外采访的日日夜夜里 家人会始终提心吊胆、牵挂着你 可是,你却说 前线急需医护人员 同样急需新闻记者 疫情就是命令 西青媒体绝不能失语 就在那个万家团圆 喜庆团聚的除夕 在那个普天同庆 难得休息的春节假期 你、你们拿起话筒 照相机和摄像机 给父母发完短信 挥手告别妻子儿女 只留给人们一个背影 就逆行而去…… “我在”“我来”—这个春节宣传战线无人缺位 西青融媒体中心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深入宣传党中央决策部署,营造万众一心阻击疫情的舆论氛围,凝聚起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强大正能量”的要求,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领导干部身先士卒、冲在一线,新闻部、西青报编辑部编辑记者第一时间深入前线直击疫情发展态势,新媒体部、网编部、制作部第一时间开设专栏,一方面报道我区抗击新冠肺炎的即时动态,全面深入客观展示西青区委、区政府带领全区人民众志成城、团结一致,以担当和责任筑起了疫情防护的“铜墙铁壁”,传递着西青人民战胜新冠肺炎战役的信心与决心;另一方面24小时不间断发布各类防范疫情的科普知识,确保权威防控措施第一时间传递给群众,为保障群众生命安全与时间“赛跑”。 大年初一晚上,当有采访任务发布时: “我还在单位编片,有事儿给我打电话”, “我正在家整理稿件,来活儿了喊我”, “我离着近,24小时待命”。 面对这样一场几近肆虐的战“疫”,西青融媒人面对的,只有一往无前的责无旁贷。 ![]() “是爱人,是孩子,是父母, 但我更是一名记者” 在常人眼中,记者是一个有着些许“光环”的职业,他们总能在第一时间抵达事件现场、掌握第一手新闻事实、传递最及时、最有温度的报道,而这背后是每一位媒体人不舍昼夜的辛苦以及肩上扛起的社会责任。 ![]() “区里要给恩施捐物资,准备安排一个人跟去报道,回来后隔离14天不能回家,去的报名。” “主任安排我,我可以去!” “我报名,我没结婚没孩子,我来!” “我身体好,可以去!” “拍摄、文字我都没问题。我去!” 3月1日,新闻部主任黄瑾的一条信息,让钉钉群里瞬间“沸腾”了起来。副主任潘洋率先“请命”,祁九洲、刘宇罡、陈子豪、张禹昊紧随其后,甚至是被大家笑称“小可爱”的文字记者贾义清也在第一时间写下了“请战书”。 “我其实想自己去,不麻烦大家,但工作脱不开身。记者们的踊跃在我意料之中,我们这个团队里的每一位都值得点赞。”黄瑾说。 ![]() 这样的情形,在抗“疫”关键期的一个多月中,随处可见。即便他们也是老人的子女,是爱人的依靠,是孩子最亲近的爸爸妈妈。但更重要的,他们是“西青融媒人”,“必须立刻回到报道现场”是他们内心深处最坚定的信仰。 编辑部记者于爱澍,自除夕开始每日更新抗“疫”系列报道《西青记者前线手记》。她利用医护人员休息间隙,以短信、微信语音等交流形式,记录我区支援武汉和恩施的一线医护人员在“红区”内的点滴。同时,她还持续走进我区企业、乡镇等新闻现场,参与策划采访的新闻在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天津日报、天津广播电视台等媒体推出。 ![]() 新闻部的张敬,三个多月来,她说的最多的就是“我来”。采访最早的,她去,出门前不敢用力亲吻熟睡的儿子;采访最晚的,她去,回到家一个人静静地消毒。疫情以来,在全区视频会议、在一号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在区疾控中心、在街镇乡村的新闻现场都出现了她的身影,有时候,一天采访下来头痛得不想说话…… ![]() “这个春节很可能要加班”。新闻部的于秀璇看着不断攀升的确诊病例数字,心里默念。彼时她自己也正在发着低烧,为了不影响工作,她立刻去了发热门诊排查,确定自己无感染可能后,第一时间回到了工作岗位上,并主动要求深入西青区医学观察集中隔离点,探究天津动车客车段红区内的40名留观者的身体和生活状态。怕吗?她自问没有那么坚强,但作为媒体人,她义不容辞。 ![]() 编辑部的田建,正沉浸在即将做父亲的喜悦当中,平日工作繁忙,春节期间他打算好好陪陪老婆。但“疫”声令下,除夕他把爱人送到了岳父岳母家,义无反顾地走上疫情报道最前线。他两次走进隔离点,一线直击驰援恩施疾控人员出发,在一个个新闻现场,他不仅记录下来新闻事实,也记录了在这场疫情中大家的喜悦与悲伤、分离与重聚。 ![]() “我的妈妈不是医生,也不是警察,她是一名记者,但是她也在一线,她也是一名英雄。”王雪,新闻部时政记者。1月26日,还在山东老家过年的她来不及和父母孩子好好告别,匆匆回到了天津,结束自我隔离后立刻回到工作岗位。三个月来,她记不清有多少个加班的夜晚,也不记得在政府大院到单位几百米的路上,多少次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回来赶新闻。想孩子吗?怎么能不想。“疫情结束,我再好好陪孩子。” ![]() 张广亮,新闻部摄像记者。作为部门的老大哥,不曾因私事耽误过一次采访工作。在这次疫情新闻报道中,他把最早的、最晚的采访都往自己身上揽。在疾控中心凌晨启程支援武汉的现场,有他的身影,在夜间区领导进行调研督导的现场,也有他的身影。“我是党员,所以多干点也是应该的。”淳朴话语中透露的是责任与担当。 ![]() “妈妈,为什么要上班?”年前已连续多日出差的马晓熹本来打算春节好好陪陪女儿。面对女儿的提问,她只有心酸。连日来的采访,让她既看到疫情防控的严峻形势,也感受着疫情期间爱心交织的温暖。在这个有些冷清的春节,她想到以孩子视角展现疫情,从大量采访素材中选取最感人的镜头,制作原创视频《妈妈 妈妈 为什么》,视频发布的当天夜里,评论满是泪目、感人、激动。 ![]() 刘宇罡、曲美娜,马其杰、王擎,黄展、霍雅迪是这次疫情报道新闻战线上的战“疫”伉俪。他们都在接到返岗通知时第一时间回归岗位,在抗击疫情的报道中,脚步遍布全区街镇、企业、工厂……一个个感人的瞬间凝聚在他们的镜头中、流淌在细腻温暖的文字里。在他们携手相伴共同成长的一生中,这个春节格外难忘,也对彼此多了理解与宽容。 ![]() 新闻专业出身的马云静对新闻线索格外敏感。在了解到位于我区的天津市新宇彩板有限公司为武汉火神山医院提供搭建活动板房需要的基本材料时,她当即联系采访直至深夜。连日来的工作让她成了爱人、孩子、父母眼中“最不守约的人”。她虽对家人心中有愧,但在工作面前,她深谙自己的责任。 ![]() 令“西青融媒人”这个名字熠熠生辉的成员还有李杉、卢海林、李阳、侯月晨、赵玮、李明惠、苗高萌、夏颖、乔瑞、芦晓冰、王金顺、王艳、崔美娟、谢杨、许逸飞、周华莹、李妍、蔡莹莹、李洋、杜葳……他们的团结与奋进、责任与担当是铸就无往不前的“西青融媒人”队伍最强大的力量。 连日来的奔波,他们的脸上都些许挂着些疲惫。但抖抖身上的尘土,那一抹诚恳的笑容,闪耀着灼灼其华的光辉。 ![]() 疫情发展超乎想象 我们坚守无怨无悔 春节过后,当人们在全国疫情控制不断向好的形势下,兴奋地期待着春暖花开之时摘下口罩,趁着大好春光去看芳草萋萋,聆听莺啼袅袅之时,疫情却出人意料地在全世界蔓延,随之而来的,是大批入境人员带来了境外输入病例数字的不断增长。 彼时的西青媒体人,正在奔赴全区各行各业复工复产复业的新闻现场,报道西青区生产生活有序恢复的良好态势。随着西青区承接境外回国人员隔离工作,西青媒体人再次重装上阵,走进机场、隔离点、医院、社区等疫情防控一线现场,直面归国人员隔离各个环节,及时全面展现西青区谨慎周密又温馨体贴的隔离措施。 马晓熹、许逸飞首当其冲,走进李七庄街海逸长洲社区,一篇《不分国界 一视同仁 让在津外籍人士感受疫情下的西青大爱》的报道,展现了西青区通过周全而细心的举措,确保归国人士隔离舒心,社区群众居住安心。 贾义清、霍雅迪、黄展、林世毅、周华莹、李洋、曲美娜、刘宇罡等先后走进各个隔离点,近距离挖掘发生在隔离点那些隔离不隔爱、留观留真情的故事,深度报道西青区科学应对归国人员隔离工作,关心关怀隔离人员起居生活,以及隔离人员与工作人员的温暖互动。 “进隔离点担心安全吗?” “起先还是有点,但是我们更相信区里的疫情防控一定到位。而且看到留学生们解除隔离,我们也是真心高兴的。” 当每一个人走近疫情防控现场时,俱为凡身的他们,也难免担忧会不会自己被感染、会不会殃及家人。但作为一名记者,选择却只有“我来”。 苗高萌,生平第一次穿上严严实实的防护服,拍摄机场接留学生到送往隔离点的全过程,虽说有点儿忐忑,但当他看到这些学生们的家长跟着大巴挥手的时候,“他们回国了,家长也放心了”,这时的欣慰早已冲淡了先前的些许不安。 ![]() 在新闻现场,我们报道事实;在事件面前,我们传递温度。白衣为袍入荆楚,平安凯旋归家乡,在西青区驰援湖北医护人员回津的每个现场,都留下了他们的身影,我们用镜头记录着白衣天使荣耀归来、隔离结束、阖家团圆的各个温暖人心的场景,用文字表达着对英雄们的深深敬意。3月31日,全员参与到西青区迎接支援湖北医务人员凯旋欢迎仪式报道中,从医护人员结束隔离的那一刻,到各行各业在多个点位以最高规格欢迎英雄回家,我们创新用快手平台和现场云直播的形式,同步传递着一个个激动人心、潸然泪下的场面。 ![]() 哪里有新闻,哪里就有我们,西青媒体人这张“名片”里,铭记着我们的青春无悔。 |
||
|
||
相关新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