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西青信息港 >> 新闻 >> 综合
西青区王稳庄镇伉俪“红区” 社区并肩战疫情
来源:天津西青 编辑:韩璐 日期:2020-03-07
内容提要:在这场抗击新冠肺炎的战“疫”中,有很多“战斗”在一线的夫妻档,他们将自己的小家放在身后,冲在最前面,守护着千家万户的安全。

  在这场抗击新冠肺炎的战“疫”中,有很多“战斗”在一线的夫妻档,他们将自己的小家放在身后,冲在最前面,守护着千家万户的安全。王稳庄镇“两新”组织专职党务工作者刘友旭和妻子王秋丽就是这样的一对夫妻,他们一个奋战在社区防护一线,另一个奋战在“红区”——海河医院危重症病区,以无私无畏的决心谱写了青春的序曲。

  党员要一切行动听指挥

  刘友旭今年31岁,是一名专职党务工作者,同时也是镇党建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今年大年三十,他被安排到禁燃禁放一线工作,当天早上5点,刘友旭准时赶到西兰坨村,对有燃放烟花爆竹意图的村民进行劝返。这项工作一直持续到第二天凌晨一点,原以为工作结束后就可以回家过年了,然而令他没想到的是,更艰巨的工作任务在第二天一早就到来了。

  1月25日,大年初一,刘友旭接到通知要进行入户宣传防疫知识,“我是一名党员,一切行动听指挥!”一大早,他来到西兰坨村,挨家挨户敲门,耐心讲解疫情的严峻性,告知村民们少出门。第二天,他又赶到小孙庄村排查外来住户,有些村民将门开个小缝儿跟刘友旭交谈,交谈完赶快把门关紧,“虽然看起来是防着我呢,但是咱心情是好的,这说明我们的宣传工作起作用了,老百姓对疫情防控重视起来了。”刘友旭说。

  耐心解释获得理解

  接下来,刘友旭接到了销售平价口罩的工作任务。销售口罩看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时常遇到难题。

  口罩由区里统一划拨,数量有限,只能采取限购措施以保障更多村民能够买到口罩。正因如此,有个别村民因为不满自己能买到的口罩数量,把火撒到了刘友旭身上。“大娘您别生气,我也想让您家每口人都有口罩戴,但口罩总量太少了,您多买一个别人家里就可能一个也买不到。”见买口罩的大娘情绪依旧激动,刘友旭从自己背包里拿出一个口罩放到大娘手中,“这是我自己的口罩,送给您,您别生气,明天再有口罩您还可以继续购买!”大娘的情绪逐渐平静下来,对刘友旭的工作也表示了理解。

  类似的解释,刘友旭一天不知道要说多少次,忙起来连喝水的时间都没有,销售工作结束后,他常常累得口干舌燥,说不出话来。

  之后,刘友旭又被安排到菜市场门口进行“津门战疫”操作系统的现场指导,面对一些村民的不理解,他又开始了一遍一遍的解释……

  谈到是否觉得辛苦时,刘友旭说,“这是我的工作,不觉得辛苦,遇到不理解是正常的,我多解释解释,老百姓慢慢就能理解了,这都是为了大家的安全健康,每个人多努力一点儿,我们就能早日战胜这次疫情。”

  夫妻二人舍小家为大家

  对刘友旭来说,他最心疼的是妻子王秋丽。王秋丽是海河医院感染一科的护士,2月8日进入海河医院“红区”工作,照顾新冠肺炎危重症肺炎患者。在刚刚得知妻子要到最危险的阵地工作时,全家人都非常担心,“我很担心她,但是作为一名医护人员的丈夫,我必须支持她,让她能安心工作,照顾好病人。”

  王秋丽连续工作的14天里,上班前和下班后都给刘友旭报平安,通过视频看到妻子被口罩勒红的面颊,刘友旭心疼得说不出话来,最后只能笑一笑让妻子安心,“儿子被爸妈照顾的很好,你放心吧!”

  刘友旭的儿子今年3岁半,还不懂爸爸妈妈为什么每天这么忙,尤其是妈妈,怎么一直不回家呢?每当孩子大哭着问妈妈去哪儿了时,刘友旭就解释道“妈妈上班去了,给别人打针,工作完就回来陪你。”小孩子的世界简简单单,爸爸的回答,爷爷买的玩具,很快就缓解了他想妈妈的心情,然而,当天晚上或者第二天,同样的场景又继续上演。

分享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