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流感高发季。今年的流感来的虽晚,但来势汹汹。连日来,西青医院儿科患儿接诊量又迎来了就诊高峰。每天上午的儿科普诊号还没看完,就迎来了中午的急诊号;下午的普诊号没有看完,又接上晚上的急诊号……入冬以来,西青医院儿科医护人员每天都在忙碌着患儿的诊疗工作。
随着流感的强袭,儿科的就诊情况得到了全院的关注,各职能科室积极行动。门诊服务中心的医护人员积极协调导诊及需要解决的各项工作,医务科医护人经常到科室查看就诊情况,及时向院里申请相应中药冲剂给科室医护、导诊人员预防服用。每天分诊台处分诊护士及门诊服务中心帮扶人员进行分诊,一名保安维持秩序,中午加派两名保安在诊室门口进行维持秩序。全院的通力合作下,医院的就医秩序稳而有序。
在儿科诊室前,记者看到,一位患儿家长举着手中的挂号条快步走向分诊台:“护士,我刚挂了82号,大约什么时候能看上?”“上午应该能看上吧”。随后又有多名家长围上询问,“护士,现在还没叫到我们的号,我们孩子发烧38度多,能不能先给我们孩子看?” 正说着,诊室门口传来一阵哭声。“哇……我不进去,不打针……”一个哭闹不止的小女孩被妈妈抱了进来。“孩子3岁,一天都在发烧,吃了退热药也不好退烧,还一直流鼻涕、打喷嚏。”妈妈赶紧说。“乖,不哭了,阿姨这里不打针,让我听一听。”值班医生一边轻声细语安抚孩子,一边迅速完成了听诊等检查,“嗓子挺红的,先验个指血,结果出来直接过来就行。” 这边家长刚起身,一对母子又走了进来。医生就这样一个接一个不停地忙碌着诊治患儿,这些天来医院的高烧患儿中,一半以上都是流感,其中不少还传染给了一家人。
为应对流感流行高峰,该院儿科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下,增加了出诊医生,尽量减少患儿与家长的候诊时间。然而,面对医院里的细菌、病毒,儿科医护人员们不断加班加点,即便防护做得再好,也难免中招。前两天,儿科多名护士出现咽痛、感冒症状,还传染给了家里的孩子;护士马艳的女儿今年2岁3个月,现在基本都交给了老人照顾;年轻的新护士们带病仍坚持在岗在位;儿科郝大夫放弃休班,连续好几天都主动前来科室加班;田大夫生病吃着药坚持着加班工作……每天从医院回到家,大家也是小心翼翼,怕给家里老人、孩子传上。科室医护人员都说:“每年都这样,我们努力一下,只要孩子们能早早得都好起来最重要。”
跟班护士上完白班还要加上夜班。晚上八九点钟,治疗室这边仍然排着长长的队伍。一个个患儿排在队伍里,有的被家长抱在怀里,有的紧紧牵着妈妈的手,眼里闪着泪花。“孩子知道要打点滴,怕得不行。”一位妈妈轻轻揉揉儿子贴着退热贴的小脑袋,一脸心疼。治疗室里,护士忙着配置液体,穿刺室护士开始准备打针。两名护士,一个攥紧孩子的小手,轻轻地搓搓、揉揉,认真找着血管,另一个护士准备输液用物;倏地一下,进针干脆利落。儿科治疗室承担着包括皮试、打针、输液、雾化等所有的治疗项目,必须保证24小时有护士在。“孩子年纪小,输液时哭闹乱动或者小手绷劲儿的孩子很多。一名护士很难独自完成操作,需要另一名护士协助。”有时候后面等待的家长还会着急不理解。晚上11时多,诊室门口排队的人依然没有减少;值班护士有时间哑着嗓子一遍又一遍解答各种问题,安抚焦躁的家长;医生接诊一个又一个患儿,连水也顾不上喝一口……
流感高峰季,西青医院儿科医务工作者坚守在一线,加班加点,同患儿和家长一起,抗击着汹涌的流感病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