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西青信息港 >> 新闻 >> 综合
杨柳青镇时代社区收藏爱好者张悦立 一件件老物 一片片深情
来源:天津日报.聚焦西青 作者:李焕丽 田建 编辑:韩璐 日期:2019-12-27
内容提要:对一件事情热爱到什么程度,可以让一个人坚持将近四十年之久?家住杨柳青时代社区的张悦立,在爱好收藏的路上,一走就是三十多年。明年就要从教育系统退休的他,一想到就要有更多的时间浸润在自己的藏品世界里,笑容就不禁爬上仍显年轻的脸庞。

  收藏爱好者张悦立

 

 

  张悦立的部分藏品

  对一件事情热爱到什么程度,可以让一个人坚持将近四十年之久?家住杨柳青时代社区的张悦立,在爱好收藏的路上,一走就是三十多年。明年就要从教育系统退休的他,一想到就要有更多的时间浸润在自己的藏品世界里,笑容就不禁爬上仍显年轻的脸庞。

  从“老钱儿”走入收藏的世界

  “快来看看我今天上午刚从雄县古玩大集淘来的几件宝贝!”记者一进入张悦立老师的家中,就被他迫不及待地带到茶几前,观赏他新入手的几件琉璃藏品。古朴的笔筒,洒金的小炉,还有一件不知功用的琉璃小圆盒。

  “不知道这是做什么的吧?”张悦立一边笑着一边拿出一枚玉扳指放入盒中。

  “原来是个扳指盒啊!”

  还没开始采访,记者就先跟着张老师涨了见识,也开始有一丝明白,他能坚持收藏这么多年的原因。

  “我最早是从收藏‘老钱儿’开始的。那是在1985年,当时住在部队大院,和周围住的人比较熟悉。每次有外地士兵回家探亲,我就去拜托人家给我踅摸往回捎‘老钱儿’。那段时间就收集了几百个,大部分都是宋明清年间的。”

  张悦立一边回忆着最初接触收藏的情景,一边给我们拿出一摞古钱币收藏册。每一枚古钱,都被他精心地用塑料封制好,并且在四周纸张的空白处标清尺寸、名称,分门别类地摆放入册。

  “你看,这是秦半两,这是清康熙时期打赏用的‘罗汉钱’。这是元代的大元通宝,上面的这种文字就是神秘的‘巴斯巴文’。”

  “这几个‘老钱儿’是咸丰时期发行的。因为咸丰时期的钱币版本更换比较频繁,我知道的大概就发行了258种,导致每种钱币的流通量都不大,甚至有的都没有公开发行,所以那个时期的钱币比较有收藏价值。”

  一边翻看着收藏册,张悦立一边滔滔不绝地给我们简要讲着每一枚古币的来历以及相关知识。这些年收藏下来,张悦立精心保存的古钱币达到上千枚之多。

  “不是所有的‘老钱儿’都值得收藏,有一些品相不好的或比较大众的,就不要了。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有一次我带队领着学生们去杨村小世界参观,刚好碰上一个卖‘老钱儿’的,价格还挺便宜,一块钱四个。我当时就十块钱十块钱的买,留下品相好的,剩下的就都分给学生们玩了。那次入手不少有收藏价值的‘老钱儿’。”

  “接触收藏这么多年,也碰到不少假货,有时一打眼,就知道真假。有时碰到‘造假高手’,也难免上当。但不管如何,但凡碰到好物件入手,总是让我很兴奋。”

  小小方孔之间,内里大有文章。随着张老师的讲解,我感受到的不仅是开阔眼界,更是他对这些古币深深地喜爱。

  不拘品种,每一件都是心中所爱

  跟着张悦立登上他家的阁楼,简直就是走进了一个小型的收藏博物馆。楼梯左手边置物架上,每一层都紧凑地摆放着他从各处搜罗来的古钱币、各种银锁,地上是几幅镶嵌精美的“烧蓝”压襟;右手边两侧的架子上上下下都是各种摆件,形状不一的瓷瓶、各种寓意的玉摆件、样式古朴的紫砂茶壶。里面小套间的墙上是半面墙壁的印章石。让你站立其中,眼花缭乱,真是不知道先看哪里才好!

  也许是大些的物件更显眼,楼梯右侧的一把大玉扇一下子就吸引住了记者的视线。

  这把芭蕉形状的扇子,中间的玉料雕刻精美,8只形态逼真的仙鹤采用透雕的手法,看上去栩栩如生。整柄玉扇再饰以老红木的扇柄和扇架,即使外行也能一眼看出是件宝贝。

  “这柄扇子是我前几年从鼓楼收来的。摊主是一对山东夫妇,这把扇子在手里放了好几年都没舍得出手,后来为了给孩子凑学费才卖给我。碰上这样的物件,全是缘份。”

  张悦立介绍,这柄扇子的玉料是和田玉,整体有85公分高。玉料、老红木难得是一个方面,更难得的是雕工精美。

  不知是不是因为老师的职业,张悦立对于印章石的收集情有独钟。几乎占了半面墙壁的古玩架上,琳琳总总地放置了数十枚印章石,形状大小各异,材质寓意不同。

  “这是清代陈豫钟篆刻的一方寿山石印,他自己研究出了一套以腕为主的运刀方法,风格工稳端严。”张悦立手上拿着一方紫红色的印章向我们介绍着。印章不大,一只憨憨的瑞兽张着嘴扭着头坐在印章顶。取印,蘸泥,轻压纸面,“自知者明”四个古体字跃然纸上。上有瑞兽寓意吉祥,篆刻警语传世流芳。一枚小小的印章,收藏者每次把玩,心里该是多么的喜爱!

  “这枚小印章好别致啊!”欣赏罢小瑞兽,一枚竹节印映入了记者的眼帘。紧紧相贴的两段竹节,整体呈暗黄色,就像熟透了的竹子,几片黄竹叶点缀顶端,整体呈现古朴自然之风。印章蘸泥印于纸上,“自安”两个字镶嵌在葫芦型的竹筒印内,莫不是在提醒世人,既要有竹的高洁,又不可缺心的安适?

  每一块印章都有它的出处,每一件藏品都有它的故事。对收藏爱好者来说,他们与每一件器物的相遇,也许都是前世的缘分。

  因为喜爱收藏,为了更好收藏,张悦立一有时间就从网上学习藏品知识,自学了许多知识。古钱币的钱文读法和变迁、古钱币的内涵、银锁的寓意……“这类知识基本只能靠自己摸索,到了古玩市场上,就是检验学习成果的时候了,入手藏品的时候全靠自己,一行有一行的规矩,别人不能掺和。”

  怀着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张悦立从古钱币初窥收藏世界,进而一发不可收拾,至今已近四十年。一路走来,他收获的不仅是藏品,更是文化的享受和愉悦的心情。

分享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