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西青信息港 >> 新闻 >> 经济
天津西青对口援疆系列报道之三:扶贫车间里烤出“幸福馕”
来源:西青信息港 作者:侯月晨 贾义清 祁九洲 许逸飞 编辑:李美玲 日期:2019-12-27
内容提要:产业扶贫就是通过产业的培育、发展、壮大,带动贫困群体参与其中,实现脱贫致富并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实现持续增收。馕作为特有的新疆美食,是一张靓丽名片。天津市西青区精准实施产业扶贫,把“馕”这个小产业做成“大品牌”,推进新疆于田县产业融合发展,助力贫困户脱贫,为下一步乡村振兴打下扎实的基础。

  产业扶贫就是通过产业的培育、发展、壮大,带动贫困群体参与其中,实现脱贫致富并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实现持续增收。馕作为特有的新疆美食,是一张靓丽名片。天津市西青区精准实施产业扶贫,把“馕”这个小产业做成“大品牌”,推进新疆于田县产业融合发展,助力贫困户脱贫,为下一步乡村振兴打下扎实的基础。

  新疆于田县的木尕拉镇,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一面靠山、三面环沙,常年干旱少雨,是国家脱贫帮扶重点地区。

  斯米古丽一家世代务农,全年的收入只有几千元,很难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幸运的是,他们在脱贫攻坚的行动中迎来转机。她说:“这个工厂开工以后我来这里工作,制作馕皮,一个月能挣2000多元钱。一年有一万多的收入,生活充实了,收入也提高了好几倍。”

  馕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新疆各族人民喜爱的主要面食之一,需求量很大。西青区因地制宜,用社会帮扶资金400多万元,帮助于田县打造了“美玉香馕”扶贫基地,让周边的群众来到这里打工。从农民转型成为产业工人,过上了过去想都不敢想的生活,对于这样的改变,艾克板尔有着切实的体会。他说:“我以前没有工作,现在到工厂来了以后,每月工资三千多块钱,现在脱贫了。我爱我的工作,现在生活的挺好。我会好好抚养孩子,希望将来孩子能到天津上大学。

  让贫困户收入翻倍还得益于西青区对口帮扶于田县在产业扶贫上的精准施策。基地以“龙头企业+村集体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运营,龙头企业负责产品品牌包装设计和销售渠道的搭建;村集体合作社负责统筹用工等相关事宜;贫困户在基地务工。这种经营模式让贫困群众享受到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

  于田县美玉香馕负责人阿不都沙拉木说:“这个工作好多是夫妻一起干的,一起上班。女工一般是在后面制作馕皮算小工,每个月工资是1500到2000元左右。大工是一些打馕的师傅,他们每个月工资是3000到5000不等。”

  发展产业扶贫既要依靠政府有形之手,还要借助市场无形之手。如何让产业中的产品真正成为商品,获取市场的认可,也是产业扶贫中的重点。为此,西青区引进华喜汇通和新疆机场(集团)有限公司,分别负责包装、销售馕和生产馕的工作。同时,将香馕定位为天津扶贫馆和西青区对口帮扶绿色通道线上线下商城的主力推荐产品。

  阿不都沙拉木说:“我们每天生产1万左右个馕,天津那边的订单每个月差不多有10万个,十天发一次货,由天津华喜汇通公司给我们销售,我们纯收入大概每个月是20万。”

  为了提高产品附加值,让“美玉香馕”成为于田名片,华喜汇通公司打造了民族大团结系列、援疆故事系列、和田美景系列、传统工艺系列、万方于田系列等5大系列48款产品。而且,还引进了多种产品。比如天津的泥人传统手工艺系列、天津的麻花,并以当地的特色形式,进行口味和尺寸改良。

  目前在天津市消费扶贫政策的有力促进下,“美玉香馕”已经初步形成品牌效应,产品供不应求。

  阿不都沙拉木说:“现在,我们厂已安排122人就业,建档立卡贫困户87户。在西青区的帮助下,我们农场的一些贫困户,一部分已经脱贫,一部分正在脱贫。我们旁边正在建设二期,二期建成以后,将带动800户附近村民脱贫致富。西青区政府帮助了我们当地贫困户脱贫,大家劲儿往一处使,像石榴籽一样团结一心。”

  打通从产业源头到产业末端的全产链模式,于田县实现全面脱贫指日可待。但是如何确保从脱贫到不返贫?政府还需要建立起可持续的脱贫机制。

  产业扶贫是巩固提升脱贫成效的主要途径,它不仅能够提供就业岗位、拓宽增收渠道,也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最直接最有效的衔接点。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帮助受援地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不仅仅靠捐款捐物、消费扶贫,还要帮助他们深度挖潜,提高自身的发展原动力。精准扶贫的路上,洒下的是辛勤的汗水,留下的是进取的身影,刻下的是奋斗的印记,幸福的是脱贫的群众……

原标题:天津西青对口援疆系列报道之三:扶贫车间里烤出“幸福馕”
分享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