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西青信息港 >> 生活 >> 鉴赏
赶大营后裔捐赠百年牛皮箱
来源:天津日报.聚焦西青 作者:晨曲 编辑:韩璐 日期:2019-11-15

  徐宁与95岁表姨冯兰英

  两只百年牛皮箱、徐宁姥姥穿过的旗袍

  捐赠证书

  2019年10月,西青区档案馆为丰富“赶大营”历史资料,组建工作队去新疆自治区档案馆、伊犁自治州博物馆档案馆、喀什、和田档案馆查阅相关资料,顺便走访年岁高的赶大营后裔采录口述史,并与各地建立联系,以便今后能够更加深入挖掘资料。

  在伊犁,“伊犁老故事”主编和秘书长委派徐宁负责与我们联系。徐宁得知我们要去惠远城采录口述史,便委托一件事,替她打听民国年间的周公馆是否还有其宅。

  徐宁是杨柳青人赶大营第四代,今年66岁。徐宁姥姥的父亲李公是清宣统元年(1909)进入新疆伊犁的,离开家乡时带两个女儿一个儿子,乘坐带篷马车踏上万里征途。徐宁姥姥就是李公长女,那年姥姥仅6岁。1921年,18岁的姥姥嫁给惠远城周公馆周家的儿子。周家很富有,宅院很大,有前廊后厦,有后花园。1936年,姥姥因没生育,收养一个3岁女儿,就是徐宁的母亲。那年,姥姥在父亲李公74岁寿诞之日为父亲庆寿,并与家人、亲朋合影。

  周日一大早,工作队来到惠远城,与赶大营后裔于志强接上头,并做口述史采录。于志强说不清祖籍是杨柳青还是镇南木厂村人,太爷是赶大营第一代,当年挑着货郎担,一头是行装,一头是5岁的小儿子,也就是于志强的爷爷,就这样进入新疆伊犁。于志强的爷爷1970年去世,75岁,可知是1895年生人,5岁赶大营,是在光绪二十五年(1900),八国联军占领天津那年。

  于志强70岁,在惠远城出生,一直没离开那里。我们向于志强打听周公馆,他把我们领到北大街一所老宅院,这里已经是文物保护单位,成为伊犁自治州新建的“惠远旗人馆”。这时方知,此大宅院为清末满营武官协领的住所。协领除担负屯垦戍边、巡视边界外,还肩负惠远城防务及保护伊犁将军等要员安全职责。进入民国后,此宅院辗转由周家人居住。1940年左右,周家人突遭变故,不得不离开这个大宅院。

  1962年,徐宁9岁时,曾听姥姥讲过,周公馆那个大宅院后被用做粮食仓库。依据这一信息,在采访其他老人时,得知做粮食仓库的那个大院在东大街南侧,但不知是不是就是周公馆。至此,周公馆到底何属,主人是不是大营客,尚待日后澄清。

  周一中午,“伊犁老故事”编辑部与工作队一行见面。座谈会上,徐宁感谢我们费心寻找周公馆。徐宁介绍说,姥姥当年从周公馆带出八只牛皮箱,其中两只传给母亲。母亲又把牛皮箱传给徐宁和弟弟,弟弟一直没把箱子取走。徐宁表示,如果牛皮箱能够进入西青区档案馆,作为“赶大营”历史的一个见证,应该是最好的归宿。工作队成员很欣喜,并表示如果捐赠,档案馆会发给捐赠证书。

  徐宁的二表姨叫冯兰英,今年95岁,住在乌鲁木齐。冯兰英自幼颇得徐宁姥姥疼爱,是周公馆的小常客。冯兰英回忆,她记得非常清楚,周公馆房子很多,院子套院子显得很大,家中很富有,逢年过节,能看见托盘托着的金条、金砖,人来人往很热闹。

  徐宁征求弟媳意见,两人一拍即合,都认为把牛皮箱捐出好,但希望还向下一代传,由晚辈捐出。徐宁的那只牛皮箱,传给双胞胎孙女王心怡和孙心悦,弟弟的那只牛皮箱,传给女儿徐雯雯。双胞胎王心怡和孙心悦是赶大营第六代,徐雯雯是赶大营第五代。

  在两只百年牛皮箱即将打包托运之际,徐宁又想起姥姥还有一件遗物,是在世时穿过的旗袍。徐宁思量再三,最终决定将旗袍一并捐出,让关注“赶大营”的人看到它也好多一些念想。

  从徐宁姥姥1921年嫁到周公馆算起,至今已98年。老一辈的大营客一代又一代逐渐离世,留下诸多故事和物件。两只牛皮箱已逾百年,箱里箱外会有多少风尘故事,真是无法想象。斯人已去,皮箱入馆,就让这物件继续传递“赶大营”的历史与精神吧。

分享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