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中,天津学生在党的领导下,曾以西青区王兰庄村为基地,在天津市郊及周边地区开展了如火如荼的抗日救亡义务教育运动。恰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日前,记者走进位于西青区李七庄街王兰庄村的天津“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纪念馆,听听王兰庄村老中青三代人讲述他们心中的红色记忆。
今年64岁的郭宝印,生在红旗下,长在新中国,20多岁就当上了村里的党支部书记,这一干就是40多年。“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纪念馆是他最常来的地方。这里有他青春的印记,更有他工作的动力。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由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颁发,珍贵无比,意义非凡。此时此刻,在“一二·九”纪念馆中被授予的这枚纪念章,让西青区王兰庄村党总支书记郭宝印感觉更加沉甸甸的。
今年34岁的孙美月,生在新中国改革开放后,长在经济腾飞时,作为如今王兰庄村的先进干部代表,“一二·九”纪念馆是孙美月祖辈们的深刻记忆,也是她梦想开始的地方。
今年,在孙美月的努力下,王兰庄村开始招募小小红领巾解说员,致力于将“一二·九”抗日救亡的这些珍贵历史与革命精神更好地传承下去。
今年10岁的郭晏菲,生在21世纪,长在新时代,作为王兰庄中心小学的一名学生,“一二·九”纪念馆曾经是郭晏菲不能理解的黑白照片与枯燥文字,如今却是她和同学们学习与模仿的榜样。
当年,“一二·九”运动发生后,爱国学生们高唱《义勇军进行曲》,希望唤醒旧中国的人们奋起抗争。正值新中国成立70周年,当年英勇无畏的学生们也一定能听见如今这高亢的旋律传遍大江南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