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您当前的位置 : 西青信息港 >> 生活 >> 鉴赏 |
|
||
|
||
![]() 在我心中,龙脊梯田是诗是画,是人类战胜自然的生命奇迹。一直向往那层层叠叠流动的大地画卷,所以来桂林第一站便是龙脊梯田。 桂林的雨真绵啊,一直淅淅沥沥下个不停。随着汽车逐渐从市区驶向景点,道路也由宽阔的柏油马路变成蜿蜒的盘山公路。路旁的大山上不时有山泉飞泻而下,这在北方或可成为景观的瀑布随处可见,条条瀑布汇成水流沿着山脚流淌。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一条宽阔浑黄的河流依傍着这条山路与我们同行。这就是导游说的,原本无名的清澈小溪,此时汹涌澎湃滚滚向前,仿佛名流大川一般。 行驶中常见石块堵住道路,旁边有抢险车铲入车内。原来在山区山体滑坡现象经常发生,所以每天都有巡视的抢险车保证山路的畅通,大家听了一阵唏嘘感叹。 在崎岖的盘山路上,想起了《山路十八弯》这首歌:“这里的山路十八弯,这里的水路九连环,这里的山歌排对排,这里的山歌串对串……”多么婉转,多么悠闲,带着山里浓浓的负氧离子令人向往。身在其中,是那么的诗情画意,是那么的优美甘甜,忘却了无奈和担忧,也没有了烦恼和愁苦。 我们所到的金坑红瑶梯田景区海拔一千多米。坐在缓缓上升的缆车里,停车场离我们越来越远,回首望去刚才触目惊心的山路十八弯蜿蜒在起伏有致的梯田里,已飘忽成一根细绳。 梯田在我们脚下慢慢铺展开来,好一幅壮美的绿色画卷!那梯田依山而建,如同一级级通向云天的阶梯,随着缆车升高,看到阶梯依山盘旋,从山脚到山顶,把一座座山峰环成巨大的螺蛳和巍峨的宝塔。 脚下这片稻田,形同打开的蒲扇,周围一些果树相围,稻田里水平如镜,淅沥小雨在平镜上点出一个又一个圆圈荡漾。水稻还没有抽穗,一株株青翠欲滴,一行行整齐有序,在雨中尽情生长。不用怕高山上缺少灌溉,这里山泉众多,水源丰富,上天自会润泽这一方水土、这一方百姓。 出了缆车,眼前的美景就是大家经常看见的龙脊梯田。沿着石板路慢慢游览,瑶族山寨的房屋是清一色的吊角楼。错落有序的山寨镶嵌在梯田的周边,在云雾缭绕中仿佛天上宫殿一般令人无限遐想。寨中有安静刺绣织锦、不喜外人打扰的瑶族阿嫂,也有穿着民族服装兴致勃勃的游客们,微风吹来,环佩叮当,绚丽多姿,画意十足。 站在观景台的最高处,只觉脚下梯田如潮水般奔涌而来,那潮水一浪高过一浪,带着铺天盖地的绿色,带着沁人肺腑的清香,带着排山倒海的气势,组成一个纵横开阖、酣畅淋漓的醉美世界。 远处的梯田像一条条不规则的曲线,呈现一种动态美,仿佛是天上飘落的绿色彩带,或宽或窄环绕着碧螺似的青山在烟雨中随风舞动。 近处,那绵延四五里的环形山体真如龙脊一样。看,一层层梯田似一道道鳞片,把一座连绵峻峭的龙脊山装点成一条闪着绿色光芒的巨龙。山间那些野树长藤仿佛龙爪点缀其中,龙脊梯田果然名不虚传! 这里的水稻一年只收一季,比起南方一年两季或三季的收获委实太少,但这一季水稻倾注了人们太多心血和情感,哪怕在这细雨绵绵的日子里仍见瑶家阿嫂戴着斗笠在稻田里弯腰劳作。而那夹在两山之间的一片田,看上去面积只比锅盖大,仅有几株稻秧,也被勤劳的瑶乡人精心呵护着令人可叹可敬。 人在大自然面前是多么渺小,可是人在恶劣环境下求生的意志又多么顽强!我不知道,当第一批到达龙脊的壮民和瑶民面对横亘的深山是如何咬紧牙关,依靠最原始的刀耕火种开垦出第一块梯田的。龙脊开山造田的祖先们当初没有想到,他们用血汗开出来的梯田,竟是一部伟大的艺术杰作:像诗却充满人间烟火生机盎然;像画却立体生动随季节五彩缤纷。梯田弯曲,一道道又如多彩的乐谱,那背着背篓的瑶家阿妹和在田间的壮乡阿哥们就是流动的音符,和着山歌、溪流和鸟鸣,在绿色大地上共同奏响生命的华美乐章。 |
||
|
||
相关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