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西青信息港 >> 生活 >> 鉴赏
“小”戏蕴乾坤──小议评戏《九登门》
来源:天津日报.聚焦西青 编辑:韩璐 日期:2019-07-12
内容提要:无论是小说还是戏剧,几乎都存在着一个现象──“一寸长一寸强,一寸短一寸险”。对于作者来说,勇于以短见“长”,敢于“险”中求胜的,更是难得。《九登门》就是一出“小戏”,无论是取材、切入点、篇幅体量,还是演出时长、演员人数,都体现出了“小”的特点,却在“小”中呈现出了一种难能可贵的大气,使这出评剧本身有一种委婉中寄寓气象,内敛中富有张力的特征,让人观后难忘。

  无论是小说还是戏剧,几乎都存在着一个现象──“一寸长一寸强,一寸短一寸险”。对于作者来说,勇于以短见“长”,敢于“险”中求胜的,更是难得。《九登门》就是一出“小戏”,无论是取材、切入点、篇幅体量,还是演出时长、演员人数,都体现出了“小”的特点,却在“小”中呈现出了一种难能可贵的大气,使这出评剧本身有一种委婉中寄寓气象,内敛中富有张力的特征,让人观后难忘。

  《九登门》既是戏名,也是核心情节,而整场戏剧也恰恰是围绕着“二奶奶”第九次登门说和这件事进行的。“九”这个作为“极数”的数字在这部剧中既有现实意义,同样富有象征意味。该剧是根据西青区李七庄街的真实事件创作的,所以“九”作为确切的登门次数彰显了主人公宝贵的品格。同时不能忽略的是“九”这个数字本身在传统文化中的意义是象征极致的,无限大的。这种意义的自然搭建让戏剧文学和评剧艺术都紧扣着一种道德核心的表达。

  整出评剧情节紧凑,高潮迭起,张弛有度间完成了故事层面的讲述,又凭借表演艺术家们的扎实功底与对人物、剧情的准确把握,将该剧一次次推向艺术的高潮。

  故事从开端起便干净利落,毫不拖泥带水,在开场便道出事件背景。作为主人公之一的前妻文婧,以一段极具花派特色的唱腔先声夺人,将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那种苦闷、担忧、纠结的情绪瞬间将观众带入到了情境中,打通了舞台和现实、艺术家与观众、叙述人与倾听者之间的“壁垒”,完成了微妙又抵达的衔接。而接下来登场的文婧妈则又将观众的情绪带入到了故事原先的背景中,一位深爱着女儿、好面子、倔强又坚强的母亲形象就在对话与老旦的浑厚唱腔中深入人心。

  这近乎凤头般小巧又丰富的开场,为最重要的主人公“二奶奶”汪秀芳的出场做了铺垫,让这短小精悍的戏剧完整紧凑又扣人心弦。

  在情节的处理上,剧作家巧妙地使用了多重对话的形式,院内院外的情境互相隔阻又隔空对话,让观众能够直观地看到一个心事重重的妻子、胆怯自新的丈夫、顽固好面子的母亲和亲切机智的“二奶奶”。其中母与女、以及夫妻等等,他们之间的对话都各有特点,各有立场,而剧情的核心汪秀芳就是在这样的情境中巧妙地处理问题,推心置腹地解决矛盾,矢志不渝地为群众着想。加之汪秀芳的扮演者、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张旭红高亢扬丽的唱腔和饱满恰切的情绪处理,让汪秀芳任劳任怨、设身处地为群众处理问题的形象长久地驻留在观众的脑海,与唱腔的余韵一同久久不散。

  而剧中未出现的主角,即儿子小涛,实际上是情节的衔接点,也是情感的沟通器。正是因为他与父亲的感情和他在学校因为单亲家庭而被欺负的事情才让原本已处于尴尬处境的双方有了沟通的可能,有了和解的转机。而编剧与导演的高妙之处也在于对这一重要人物的“留白”处理,让他的剧本核心位置虚中有实。这也恰恰是这部剧真实性的所在,是艺术坚固的现实基础。

  这部戏是一出典型的“小中见大”的艺术作品。在不长的时间里,不但要抓住核心情节,演绎一段真实的故事,还要让人物的形象饱满真实,让中心主旨深刻而抵达,这是困难的,但《九登门》做到了。汪秀芳的忍辱调和在对话和独白中被生动地展示,其内心世界是敞开的,是能够被观众体察的,而她处理矛盾的方法,尤其是借助小涛来开导抑或说教育台上台下人的话语是掷地有声的。

  可以说,《九登门》是一出成功的戏,是来源于现实,又指示着方向的艺术作品,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诞生在身边的作品。当下,这样的剧值得推广。

分享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