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西青信息港 >> 生活 >> 鉴赏
从她身上看到的──观评戏《九登门》有感
来源:天津日报.聚焦西青 作者:吕舒怀 编辑:韩璐 日期:2019-05-17
内容提要:

  观看了津红评剧团创作和演出的评剧《九登门》很是激动,恍然间,上世纪六十年代评戏处于鼎盛时期一些颇具影响力的现代评戏,如《夺印》《向阳商店》等剧目不禁浮现眼前。

  看过剧本,使我加深了对这出戏的了解。现场观看《九登门》感受更深切。剧本短小精粹,寓意深刻,直视农村现实生活中敏感问题,在短短四十分钟小戏中表现了丰富内涵,是一出接地气、反映正能量的作品;演员的表演真切动情,声情并茂,几个角色各个出彩,塑造出的人物形象丰满。像这样文艺团体深入基层农村发掘题材,反映现实生活的文艺演出形式,是值得借鉴和提倡的创作尝试。就目前而言,《九登门》剧情线索略显单薄,如果创作者增多新角色、增强故事情节含量,将独幕剧丰富成多幕剧,那么这出评戏会更精彩。

  我们了解到这出戏的内容是根据李七庄街王学芳真实事迹编写的,选取了她九次登门,挽救了一个即将分裂的家庭破镜重圆的一件事。

  戏中的原型人物王学芳是位农村基层干部,从事调解工作四十多年,她的优秀事迹不胜枚举,仅就此戏表演的内容来说,王学芳充分体现了作为基层干部所表现的优良品质,从她身上我们看到了三点经验值得发扬。

  一,诚心诚意:王学芳作为村党支部副书记,兼着调解员的工作。农村调解员的活儿不好干,农村家庭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纠纷也是千差万别,调解员要进百家门,知百家事,解决形形色色的难题。人家领情也好,碰上不领情的得吃闭门羹,遭冷遇、受误解或谩骂。就如戏中所表现的这家人的纠纷吧,女婿赌博败家,丈母娘力主女儿同他离婚,眼瞧着一年多一家三口分崩离析。王学芳八次上门调解,都遭到拒绝。她不屈不挠,锲而不舍,又第九次带着犯错的女婿登门调解终获成功。

  王学芳的成功应该说是她的诚心诚意打动了“死难缠”的丈母娘。《三国演义》中刘备三顾茅庐,就说动了诸葛亮出山,成千古佳话。王学芳前前后后跑了九趟,才打动了那位丈母娘,如果没有把村民小事当成大事的心气儿,没有一股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劲头儿是很难做到的。所以说,她诚心诚意帮助村民所表现的公仆精神令人感动至深。

  二,责任担当:王学芳身上还体现基层干部的一种责任担当。当干部肯定负有责任,但还要看你敢不敢担当。有的个别干部混日子,遇到群众的难事和困难,睁一眼闭一眼,能混过去就混过去。这就叫不作为。而王学芳却不这样想。戏中有段台词,我以为正是她的心里话:调解员大事小事心甘情愿,工作中苦乐参半迎难而上不嫌烦。众乡亲年年高票把我选,当干部就该把百姓挂心间……这也是王学芳的真实心声吧。话说回来,有责任担当才有作为。王学芳在四十多年的工作中践行了这一点。这样,村民拥戴她,信任她,年年高票选她当干部。

  三,敦亲睦邻:敦是敦厚、重视的意思;亲是乡亲;睦邻的意思很明显,就是和邻居和睦相处。这是中华优良传统。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大至一个国家,小至一个村,一个家族的成员,和睦相处、相亲相爱是我们历来所提倡的。大家团结互助,日子就过得好,过得红火,社会就和谐,国家就富强。

  历来清官难断家务事。更别说邻里之间的矛盾,一个村的人祖祖辈辈相邻而居,地挨着地,房挨着房,矛盾处理不好不光会影响团结,小矛盾长期积累可能演变成恶性事件。像王学芳这样的基层干部、调解员,不辞辛劳,说破了嘴,跑断了腿,循循善诱,排解矛盾,维护着一方和睦安宁。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正是弘扬了中华优良传统。

原标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