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西青信息港 >> 生活 >> 鉴赏
不能忽视的短小之美──浅谈评剧《九登门》
来源:天津日报.聚焦西青 作者:周童 编辑:韩璐 日期:2019-05-17
内容提要:

  《九登门》剧照

  中国戏曲门类众多,评剧在北方剧种中有着独特魅力。在文化交流与互通日益活跃与频繁的当下,传统戏剧怎样才能做到引人入座,入座后还能被生动的剧情吸引住,对创作者的综合素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我对评剧的记忆,还停留在早期评剧电影上,《九登门》是我在话剧、歌剧、舞剧之后,第一次走进剧场,近距离接触的评剧艺术。《九登门》内容不多,讲述了某村党支部副书记“二奶奶”汪秀芳,如何为“文婧、赵峰”小夫妻产生冲突后的调解故事。题目《九登门》寓意精妙,只用了三个字,就直截了当地告诉观众,在“九登门”之前,汪秀芳曾经无数次上门劝解,并遇到各种阻力、委屈,直到一家重聚的过程。此剧截取了整个事件的一个点滴,以文婧妈做为通篇主线,用活跃、生动、夸张的表演,比较完美地表现了人物之间的情绪纠葛。

  《九登门》讲的是“二奶奶”汪秀芳的事迹,却没有把主要视角放在她身上,而是更多的用文婧和文婧妈的对话、神态来传达故事的主题。我以为,这恰恰是作者匠心独具的成功之处,她没有用直白、高大的传统印象去树立一位模范人物,而是通过他人的视角,迂回的方式进行剧情的阐述。《九登门》是一部小剧、袖珍剧,编剧需要在庞大的故事脉络中找到一个最有代表的点,当真是件不容易的事情。

  用四十分钟,四个人物角色的剧目来讲一个故事,看上去略显仓促?回答自然是肯定的!在如此之短的时间里,如何安排好人物关系的轻与重,主与次,而且是次中有主,重中包含轻,考验的是创编人员的能力。我们身边从来不缺少大剧、豪剧,给编者充足的时间和经费,我想他们一样可以制作出来情节更细腻,冲突更紧密,开合更跌宕的戏剧。可是,这个剧目只有四十分钟的演绎时间,这是一个不能忽略的客观现实,我们在这四十分钟的剧场体验中,已经感受到来自基层调解人员的艰辛与执着,就足能证明评剧《九登门》是一件成功之作了。

  我们从来都喜欢博大之美,比如第一高楼、最大广场、最雄伟的建筑等等,在如此热闹的现实中,短小剧目反倒弥足珍贵。不浮夸,接地气,用精短的节奏更能吸引一大批年青观众甚至是少年儿童的兴趣,让更多人,更多年青人逐渐接受、喜欢上评剧艺术。我们的传统戏曲在存世繁多的艺术世界里前行,我认为精短小剧是一个非常好的媒介,可以起到润物无声、引领前行的积极作用。

  习近平同志说:“优秀作品并不拘于一格、不形于一态、不定于一尊,既要有阳春白雪,也要有下里巴人。”《九登门》的主创团队正在用行动践行,相信这种精短、有故事、接地气的小剧,在未来有着更广阔的天地!

原标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