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西青信息港 >> 新闻 >> 综合
【天工开物】十五年科研心血将在这里“落地生花”
来源:西青融媒体中心 作者:曹雪 李妍 贾文琪 编辑:韩璐 日期:2023-05-23
内容提要:“我们的中试基地线正在抓紧施工中,6月初可以投入使用,最晚明年初开始规模生产,预计年订单额过亿元。”天津理工大学绿色纳米技术研究院院长袁志好团队研发的新型水系锌碘电池小试已基本完成,在亟待进入中试的关键时期,天开西青园迅速为团队找到了适合的场地。
图片

  “我们的中试基地线正在抓紧施工中,6月初可以投入使用,最晚明年初开始规模生产,预计年订单额过亿元。”天津理工大学绿色纳米技术研究院院长袁志好团队研发的新型水系锌碘电池小试已基本完成,在亟待进入中试的关键时期,天开西青园迅速为团队找到了适合的场地。目前,公司正在注册中,工组人员也在同步招聘和培训。

  新型储能是建设新型电力系统、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技术和基础装备,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支撑。袁志好团队研发的新型水系锌碘电池集合能量密度高、充电速度快、安全指数高、成本相对低、绿色环保等优点,非常适用于大型储能电站建设。在第一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上,袁志好团队荣获“揭榜领题”组金奖。

  “我们从2008年开始进行水系锌碘电池研发,直到2016年才有显著进展,电池循环逐步实现了从5000次到1万次再到8万次的进阶,而且只要5分钟电池就能充满。”袁志好介绍,除了性能的不断提升,水系锌碘电池在生产耗能以及运营管理的碳排放量只有传统锂电池的一半,而且原料中的锌、碘都能够实现回收,是十足绿色环保的新型电池。

  目前,袁志好团队已经收到订单,且科研成果受到国外市场的关注,尽快开展中试迫在眉睫。

  “我们的中试基地距离学校大约10分钟的车程,非常有利于深度研发到产业研发再到规模化生产的有机融合与相互促进。”袁志好说,通过提升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能够反哺激发创新动力,推动科研人才创新培养与科研实力不断提升。

  依托天开西青园的产业聚集优势,袁志好还在园区里找到了上下游产业链的“集合点”。园区内企业生产的高分子材料未来可作为电池外包装封装材料,多家高校新能源项目的入驻有利于搭建共享交流的平台与空间。

  “园区精准有力的政策支持、全面细致的园区服务和轻松活跃的创业环境,给初创团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区去成长,很期待我们的水系电池在这里实现转化生产、推向市场。”袁志好说,今后他们将持续加强与其他高校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高校与高校、高校与行业间联动机制的创建完善,汇聚高校之“智”,助推天开西青园展“翼”腾飞。

原标题:【天工开物】十五年科研心血将在这里“落地生花”
分享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