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西青信息港 >> 新闻 >> 综合
西青区生态环境局开展2023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系列宣传活动(一)
来源:西青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佟阳 日期:2023-05-17
内容提要:为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引导公众积极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活动,努力营造全民支持、全民参与、全民监督的良好社会氛围,西青区生态环境局开展以“从协议到协力 复元生物多样性”为主题的2023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系列宣传活动。

  5·22生物多样性日,主题为:“从协议到协力 复元生物多样性”。

  为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引导公众积极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活动,努力营造全民支持、全民参与、全民监督的良好社会氛围,西青区生态环境局开展以“从协议到协力 复元生物多样性”为主题的2023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系列宣传活动。

图片

  1994年12月29日,联合国大会49/119号决议案宣布12月29日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为了保护全球的生物多样性,1992年在巴西首都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153个国家签署了《生物多样性公约》。同年11月,全国七届人大第28次会议审议批准了此公约,使我国成为这个公约的最早的缔约国之一,在国际上产生积极影响。从1995年起,联合国将每年的12月29日确定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2001年根据第55届联合国大会第201号决议,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由原来的每年12月29日改为5月22日。

图片

  《生物多样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是为了保护地球上的生物资源而制定的国际公约,公约的三大目标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组成成分、公平公正地分享利用遗传资源所产生的惠益。《公约》还衍生出《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关于赔偿责任和补救的名古屋-吉隆坡补充议定书》和《关于获取遗传资源和公平公正分享其利用所产生惠益的名古屋议定书》。《公约》于1993年12月29日生效,目前有196个缔约方。我国于1992年6月11日签署该《公约》,并于1993年1月5日正式批准,是最早签署和批准《公约》的国家之一,并分别于2005年6月8日和2016年6月8日批准了《公约》所属的《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和《关于获取遗传资源和公平公正分享其利用所产生惠益的名古屋议定书》。

  《生物多样性公约》将生物多样性定义为:生物多样性(biological diversity)是指各种生物之间的变异性或多样性,包括陆地、海洋及其他水生生态系统,以及生态系统中各组成部分间复杂的生态过程。这种多样化包括种内、种间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定义原文参考:“Biological diversity” means the variability among living organisms from all sources including, inter alia, terrestrial, marine and other aquatic ecosystems and the ecological complexes of which they are part; this includes diversity within species, between species and of ecosystems -《生物多样性公约》)

  人类从生物多样性中得到了所需的全部食品、许多药物和工业原料。物种为人类提供了食物的来源,作为人类基本食物的农作物、家禽和家畜等均源自野生相型。野生物种是培育新品种不可缺少的原材料,特别是随着近代遗传工程的兴起和发展,物种的保存有着更深远的意义。

原标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