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青区档案馆收到了来自2023年ICA阿布扎比国际档案大会的邮件通知:由西青区档案馆和南开大学信息资源管理系联合报送的论文《分享档案遗产-“赶大营”历史文化档案的挖掘和宣传》已入选,并受邀出席今年10月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举行的2023年ICA国际档案大会进行现场交流。
什么是国际档案大会
国际档案大会是国际档案理事会的最高权力机关,任务是讨论各类会员共同关心的档案工作问题,交流经验,选举理事会负责人。大会关于档案专业问题的决议或建议具有权威性,但无约束力。
自1950年起至1988年召开11届大会,初为三年召开一次,1956年后改为四年一次。国际档案大会是国际档案界最高层次、最大规模和最高水平的集学术研究业务交流和会务决策于一体的综合性会议。国际档案大会聚焦了世界各地专业人士的创新思想和研究成果,以当前各国档案工作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作为中心议题进行讨论与交流。
1950年第一届国际档案大会举办以来,国际档案大会已先后在16个国家举办了18次会议。今年大会主题为“赋能知识社会”。
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天津杨柳青码头上总会聚集着一些人,有青壮年的男子,也有拖家携口的人们,他们挑着担子,带着简单的行李,准备开启一段长达数月、跨越几千公里的跋涉。杨柳青人追随前人的脚步,到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大营,跟随军队做些小生意,或者到新疆投亲访友,以求谋生。这一充满传奇色彩的壮举,后人称之为“赶大营”。
赶大营文化蕴含了家国情怀、时代价值、乡梓之情,不仅体现了津商赴汤蹈火、保家卫国的精神价值,也展现了津商不畏艰难、敢闯敢拼的经营理念,更谱写了赶大营后人扎根边疆、奉献边疆的民族大团结史诗。赶大营路线自天津至新疆,不仅创造了古代“丝绸之路”的商业奇迹,更作为“一带一路”中“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掀起了津疆两地文化融合的高潮。
今年年初,西青区档案馆与南开大学信息资源管理系合作,以“赶大营”为主题撰写论文《分享档案遗产——“赶大营”历史文化档案的挖掘和宣传》,并参选2023年国际档案大会。此次收到了国际档案大会的入选通知,预示着西青区将通过国际档案平台,传承“赶大营”文化,弘扬“赶大营”精神。
西青融媒记者:王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