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西青信息港 >> 生活 >> 健康
【西青科普】时空伴随者如何管理?高风险区外溢人员怎么判定?中疾控解读
来源:西青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佟阳 日期:2022-11-19
内容提要:11月1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公布了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在隔离转运、核酸检测、人员流动、医疗服务、疫苗接种、服务保障企业和校园等疫情防控、滞留人员疏解等方面做出了优化调整。

  11月1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公布了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在隔离转运、核酸检测、人员流动、医疗服务、疫苗接种、服务保障企业和校园等疫情防控、滞留人员疏解等方面做出了优化调整。

  11月12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疾控局副局长常继乐介绍了密接管理措施改为“5+3”、取消判定次密接、中风险区等科学依据,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王丽萍解读了入境人员管控和核酸检测的优化措施。

  那么,密接管理调整为“5+3”是否会加大风险?时空伴随者如何管理?高风险区外溢人员7天居家隔离从哪天开始算?《焦点访谈》邀请了相关人士进行详细解读。

图片

  密接管理调整为“5+3”是否会加大风险

  在优化防控措施中,对密切接触者,将“7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健康监测”管理措施调整为“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这样的调整是否会带来更大的传播风险呢?

  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 王丽萍:根据我们在31个省份的试点评估研究发现,对于密接人员转阳的时间分布,在暴露以后5天内转阳能够达到94.5%,到7天的时候转阳的比例达到将近99%。所以综合一个是潜伏期短,一个是说我们试点研究的这个数据,因为它还是有一定的风险,用3天的居家隔离把后续的风险兜住。这样的一个调整,能够节约我们的集中隔离资源,其实是集中隔离少了两天,但是资源节约了近30%这样的一个情况。

  风险区域划定缩小对防控提出更高要求

  在20条优化防控措施中对于风险区域的划定,包括取消中风险地区的判定,高风险区也缩小了范围,一般以单元、楼栋为单位划定等,这些调整对流调等防控措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 王丽萍:中风险区它的界定概念指的是阳性感染者在这些地方活动过一定的时间。但是我们发现中风险区,它个别地方划得非常不精准、非常大,在试点评估发现,整个中风险区划了以后,出现阳性的可能也是十万分之三,就跟次密接的阳性概率基本上是持平的,这个风险实际上是极低的,而且管控这么大范围的区域和人员也是耗费极大的资源和人力。能不能它的流调尽可能做全面,风险研判尽可能要精准,实际上优化措施它不是放松,也不是放开,而是说对于防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我们的工作更要科学和精准。

  密接的密接后续阳性率极低

  中国疾控中心专家表示,优化措施中提出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也是基于评估的数据,密接的密接后续的阳性率是极低的。

  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 王丽萍:我们发现在我们一个多月试点的评估过程中,密接的密接在判定以后,他后续的阳性率是极低的,是十万分之三点一,也就是管了十万个人,可能有三个人是阳性的,所以它的效率是比较低的。我们只要把有限的防疫资源,(投入)密接的及时的判定进行管控,那么就能够更大可能地去降低次密接的续发阳性检出率的情况。我们对于这个密接的密接不再进行判断,是这样一个考虑。

  对时空伴随者采取三天两检

  有些地方对于新冠病毒阳性感染者的时空伴随者也采取一些隔离措施。中国疾控中心专家表示,时空伴随者在第九版防控方案中是归入到涉疫场所的暴露人员中,实行三天两检进行排查管理。

  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 王丽萍:它统一在涉疫场所的暴露人员,对于这类人员在咱们20条里面没有提及,但实际上在咱们九版防控方案里面因为没有提及的,还仍然实行我们第九版的防控方案,对于这类人员我们要求在流调以后,对他们要进行一个三天两检,来对这样的一些风险人员进行及时的排查,并没有要求隔离,没有居家隔离和居家健康监测的要求。

  高风险区外溢人员管控时间这样计算

  高风险区外溢人员指的是在判定高风险区域前离开风险区的人员。专家介绍,根据试点评估结果,高风险区外溢人员的风险较低,因此这次也将管控措施做了相应的调整,将高风险区外溢人员“7天集中隔离”调整为“7天居家隔离”,期间赋码管理,不得外出。

  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 王丽萍:假如A地划定了高风险区,对于高风险区内的人员要实施封控管理,但是对于A划高风险区之前,流入到B地的风险人员,在B地追踪到以后要对这些人员进行7天居家隔离管控。

  根据第九版防控方案,高风险区的外溢人员管控周期是从离开这个高风险区域,就是离开A地的时间算起,如果B地在排查过程中已经超过了这个管控的周期,原则上是无需再进行隔离管控的。

图片
原标题:
分享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