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毕业季,广大高校毕业生又面临着另一个人生挑战——就业!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首次突破千万人,总量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高校毕业生就业是稳就业的重中之重。西青区抢抓关键冲刺期,多措并举促进高校毕业生更好择业,更快就业,支持帮助青年学子迈好走向社会的第一步。
摸清底数 动态掌握就业需求
在天津市教委、天津市人社局移交数据信息的基础上,利用失业登记、求职小程序、基层摸排等各类渠道,通过信息比对、上门走访、电话联系等多种方式,全面摸排全区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底数,动态掌握每一名毕业生就失业状态和就业需求,依托“乐业西青”指挥中心大数据平台系统梳理、深入分析,有针对性地制定了《西青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若干措施》,深入开展了“乐业西青·相约高校”主题就业创业服务系列活动,推出了扩大就业岗位供给、提升就业服务质量等17条具体举措,有效护航高校毕业生就业顺利就业、成功上岗。
畅通多元渠道增岗位 做好兜底保障
强化市场就业,充分发挥企业吸纳就业主渠道作用,及时兑现援企稳岗、就业扶持等政策,有效扩大就业增量,挖掘各类企业就业岗位1.4万个。稳定政策性岗位,加快机关事业单位、基层服务项目、应征入伍等招录工作进度,教育、卫生健康系统公开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比例分别达到65%和50%以上,区属国有企业招聘新员工全部面向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或毕业2年内的西青户籍全日制高校毕业生。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将新就业形态高校毕业生纳入公共就业服务范围,有针对性地提供职业介绍、求职招聘、创业指导等服务,新增灵活就业291人。做好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兜底保障,吸纳840名高校学生参加就业见习,发放见习补贴880万元。
汇聚工作合力 强化就业指导服务
组建“乐业西青”工作联盟,牵头与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工业大学等11所高等院校、6家知名企业、1家创业孵化基地建立“就业促进联盟”“创新创业联盟”“实践实习基地”,成功搭建政府、学校、企业、孵化载体之间的对接对话平台。举办“相约高校”人才对接会,组织召开了天津师范大学、工业大学、中德应用技术大学人才供需合作对接大会,参与企业61家、提供岗位965个、毕业生投递简历740份、成功实现就业83人。开展高校学子“就业云指导”,邀请市优秀就业指导师为高校学子进行职业指导、政策宣讲直播10场,系统讲解就业形势和职业规划知识、进行在线互动,将专业、有温度的就业指导服务送到学生身边。
推进创业引领 激发创新活力
深入开展创业政策“点对点”推送和“敲门”行动,为有创业意愿高校毕业生提供创业政策线上精准推送和上门指导服务,发放各类创业补贴3000余万元。举办第一届“乐业西青·创享未来”创新创业大赛,吸引20余个高校毕业生创业项目参赛,6个具有原创性、独创性、引领性的创业项目签约落户西青。落实创业“人才库”“项目库”“导师库”联动服务机制,创业孵化基地部分场地免费向高校毕业生开放,组织200余名大学生参加“创享西青”训练营、创业沙龙主题活动,截至目前,共扶持创业236人,带动就业1667人。
专属就业红娘服务不断线
开展实名就业帮扶,为每名高校毕业生指派专属就业红娘,提供“131”“一对一”就业服务。启用就业服务“点单”系统,实现1日接单、3日内人岗双向推介。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电子工作台账,全面记录每位高校毕业生接受服务情况。高频举办人岗对接活动,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直播带岗活动33场,为229家企业发布就业岗位6735个,投递简历2578人次。截至目前,2021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8.9%,2022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联系率服务率达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