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西青信息港 >> 新闻 >> 综合
情牵万里 携手并进——天津市西青区援疆工作纪实(二)
来源:西青信息港 作者:曹雪 马晓熹 编辑:韩璐 日期:2022-08-22
内容提要:当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千秋伟业振奋山河之时,乡村振兴的号角同时吹响,西青区与于田继续携手,以特色产业为支撑,推动乡村振兴不断迈上新水平,新时代东西部协作的篇章接续书写。

  当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千秋伟业振奋山河之时,乡村振兴的号角同时吹响,西青区与于田继续携手,以特色产业为支撑,推动乡村振兴不断迈上新水平,新时代东西部协作的篇章接续书写。

  “我本身也不会什么技术,但是现在却在环境这么好的现代化工厂工作,每个月收入也很好,改善了家里的生活条件。感谢党和国家的好政策,感谢天津市为于田招来这么好的项目,我一定好好工作,更好建设我们的家乡。”吾加西木·土地是于田县阿热勒乡拉依克村待业村民,中学毕业后一直没有找到工作。2022年1月3日,鸿星尔克除厦门总部外最大的生产加工基地正式落地于田并投入生产,包括热合买提在内的1000名当地群众经过培训后,走进了现代化服装生产车间,正式成为生产工人,每个月收入达到2500元以上。预计全部生产线投入生产后,就业人数将达4000人。

  从“输血”脱贫到“造血”致富,于田工作组充分发挥当地特有的自然禀赋,积极践行“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理念,充分发挥当地人力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等优势,打造劳动密集型为主导的津和服装产业园,2022年以来,随着鸿星尔克这样的龙头企业入驻,产业园将逐渐打造成集服装服饰研发、生产、辅料加工、仓储物流、办公及基础配套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园区,并将对和田地区乃至整个南疆地区轻工纺织类及加工贸易产业集聚起到积极的带动作用。目前共有29家企业入驻园区,生产的运动衣、特种防护服装、运动鞋、皮鞋、雪地靴等产品远销至东欧国家和地区。今年,天津再次投入3000万元,在园区内打造集研发、展示、洽谈、办公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大楼,“如虎添翼”的产业园再次迎来发展的新春天。

  说到于田,就不得不提肉苁蓉、玫瑰花这些驰名远扬的特色农作物。于田工作组在做足市场调研的前提下,积极打造农产品深加工“于田模式”。总投资7000万元的津和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园目前已有15家企业入驻,总投资额超过4.96亿元,用工总数超过1500人,生产范围包括大芸切片、红枣酒、茶叶、玫瑰花系列深加工产品。多层次、全方位为企业发展提供支持,园区还配套出台十条支持企业发展政策和十条公共服务性政策,助力园内企业发展跑出“加速度”。

  园区内的瑰觅生物科技公司是一家玫瑰花深加工生产企业,前两年,由于疫情等多重原因,产品销售方面遭遇困难。

  “产品积压在仓库中卖不出去,资金周转不起来,生产等方面都受了很大的影响,我真是非常着急。”回忆起当初的困境,瑰觅生物科技公司总经理闫永军记忆犹新。

  在闫永军一筹莫展之时,于田工作组主动上门服务,依据“双十”服务政策,连续两年给予企业总额达30万元的补贴,并帮助其销售出价值10余万元的产品。2021和2022年,又连续带领企业赴天津参加“和田优品”消费节,瑰觅一跃成为天津消费者心中新疆优品的代表。

  “2021年,投资3000万元的园区综合服务中心建成。一楼包括园区企业展示及展品展销区,同时设置一站式服务平台,由政府人员跑腿帮办代办各项事务。二楼设置综合配套服务区,为企业提供食品检测、法务服务、电商直播、会议培训及直播带货等个性化服务,助力企业做大做强,增强发展信心。”挂职于田县发改委副主任的刘立闯介绍。

  依托于“线上与线下”、“产品推广与工业旅游”、“于田产品‘第一窗口’与‘和田优品’天津旗舰店”相结合等特色产销模式,截至目前,园区已达成消费帮扶交易额4000余万元,成为于田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2022年,和若铁路的开通为于田带来了交通加速、客流增长的新机遇。作为库尔班·吐鲁木的家乡,于田工作组以示范村建设推动乡村振兴。在西青区重点帮扶的托格日尕孜村,依托于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库尔班·吐鲁木纪念馆和村级夜市,投资1600万元的“库尔班·吐鲁木文旅产业园”目前正在火热建设中。在这里不仅可以充分领略杨柳青年画、剪纸艺术等津味儿文化,还能欣赏到铜壶制作、桑皮纸制作等和田特色工艺,以及体验“和田优品”现场制作、展示和一站式购物等多重旅游亮点。今年5月,在和田地区乡村振兴示范村考核中,托格日尕孜村位列第一名。

  同时,于田工作组围绕组织振兴、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总体思路,持续助推夏玛勒巴格村、阿热勒村、斯也克村和友谊村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结合各村实际,打造特色化产业模式,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改善群众生活环境。三年来,通过各类帮扶项目落地直接带动就业千余人。

  2020至2022年,西青区累计投入财政帮扶资金4369.4万元,用于建设和推动项目35个。

  农业兴、产业旺、环境美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渐渐绘就。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产业培育力度,强化产业集群效应。以津和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园为例,预计“十四五”期间,将集聚产业上下游相关企业近百家,培育上市企业1家以上,园区企业总产值达到43亿,解决本地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1万余人。”薛军信心满满地表示。

(天津西青)

原标题:情牵万里 携手并进——天津市西青区援疆工作纪实(二)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