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西青信息港 >> 新闻 >> 综合
有了“四朵云”,西青群众看病真方便!
来源:西青信息港 编辑:方卉 日期:2022-05-01
内容提要:“云端”取药,“云端+特需上门服务”,检查结果“云端”互通,医疗信息“云端”共享,这样高端的医疗体验您能想象得到吗?没错,在西青区与微医集团的深入合作下,“互联网+医疗健康”产业新模式,正悄悄走进西青百姓的生活。

  “云端”取药,“云端+特需上门服务”,检查结果“云端”互通,医疗信息“云端”共享,这样高端的医疗体验您能想象得到吗?没错,在西青区与微医集团的深入合作下,“互联网+医疗健康”产业新模式,正悄悄走进西青百姓的生活。

图片

  有背景

  天津市基层数字健共体,是在落实天津市政府和微医《“数字健康”战略合作协议》基础上,由天津市卫生健康委支持天津微医互联网医院牵头全市267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形成以健康为中心的数字化紧密型医疗卫生健康共同体,实现以数字化平台改善医疗资源配置,逐步构建以健康为中心的高效健康维护体系,加快实现“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转变,形成以健康为目标的数字化责任医疗体系,让家庭医生真正成为万千居民的“健康守门人”。

图片

  试点区

  作为天津市基层数字健共体首批签约的行政区,也是首批试点区,西青区以“先行先试 开拓进取”的精神,积极推动西青基层数字健共体建设工作,通过“四朵云”(云管理、云服务、云药房、云检查)的建设,提升了我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强化了基层药品保障,完善了医疗卫生资源的集约配置,实现了辖区内基层医院数字化智能技术,为医疗改革赋予了动能。

图片

  引入“互联网+药品保障”服务模式

  “云药房”初见成效

  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统一处方共享、统一处方审核、统一药品供应和统一药学服务。通过设立线下“云药房”送药服务,满足慢病患者多样化用药需求,在疫情防控期间可以有效减少医疗机构人群聚集,避免交叉感染。引导居民通过“天津微医互联网医院”微信公众号等互联网平台进行线上医保复诊。加强送药到家服务在全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推广力度,引导到院就医患者通过健共体“云药房”开具线上处方,药品配送到家。截至2021年12月末,全区10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上线“云药房”,累计提供 182093人次药事服务,其中处方审核271870 次,优化处方数达10160,并为 3896名患者提供诊后药学电话回访服务。今年1月奥密克戎来袭,依托云药房服务,西青区卫健委、医保局、有关街镇与健共体成员单位通过接力送的方式,开辟送药到家绿色通道,为管控区、封控区居民及时配送药品,确保居民在疫情期间用药。

图片

  搭建 “云服务”平台

  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通过互联网平台受理上门居家护理服务需求,实现居家医疗服务同质化,病人管理网格化。搭建“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依托“天津微医互联网医院”微信公众号建设居家医疗服务平台,推进全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重点对老年患者、失能半失能人群、残疾人等开展居家医疗服务,实现线上预约、评估、支付的全流程,并对服务行为进行全程追踪和统一监管。截止2021年底全区10家基层医疗机构上线“互联网+特需上门服务”,开展上门服务482人次。

图片

  搭建“云管理”平台

  初步实现“医卫融合”

  实现了数据的互联互通,解决了以往医疗数据碎片化现象,打通了信息孤岛,可实时查看辖区内基层数字健共体运营情况,为监测评估提供辅助依据。通过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卫数据融合,形成以居民个人为维度的全周期电子健康档案,落实医卫融合。推进建设基层数字健共体数据综合运营分析和大屏展示,直观展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医疗服务、健康管理的真实情况,为主管部门进行决策提供准确依据。

图片

  全面融合基层数字健共体

  健康管理服务

  做实家庭医生责任制,赋能家庭医生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慢病防控能力和健康服务能力,为患者提供慢病建档和制订健康管理方案服务,为分级诊疗筑牢根基。为慢病患者提供全流程的“防、诊、治、管、健”服务闭环,包括诊前预约提醒、到院身份识别、健康之家体检和健康筛查、候诊区宣教,诊中标准化诊疗、规范化并发症筛查,诊后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居家健康监测、慢病随访、健康教育、用药指导等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管理服务,将西青区打造成为天津市基层数字健共体标准化全科门诊建设示范区。截至2021年底,新增健康管理档案 47012人,并为 5854 余人制定个体化健康管理方案并进行解读。

图片

  共建并运营全市首批健共体

  慢病管理中心(CMC)

  在西青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区卫健委牵头指导,微医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共建健共体慢病管理中心(CMC),在机构内设置 CMC 糖尿病专病门诊,以家庭医生责任制为基础,制定规范化的服务内容、服务流程和服务标准,固化后进行全区复制。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管理和康复相关的基础医疗服务能力进行提升。科室内设置 CMC展示区、入组签约区、宣教候诊区、专科诊室、并发症筛查区、健康指导区、康复治疗区“七大功能区”,形成“防、诊、治、管、健”全流程一体化专病门诊。截止2021年底,已与 3 家基层医疗机构基层医疗机构共同建设慢病管理中心,共同管理 32720名慢病患者,其中高血压管理数20440名,糖尿病管理人数12280名。

图片
原标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