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西青信息港 >> 新闻 >> 图片
千里守“沪” 西青医护驰援上海系列报道——再次踏上驰援征程的“她们”
来源:西青信息港 作者:史磊 曹雪 编辑:窦爱君 日期:2022-04-06
内容提要:两年前,面对全然陌生又异常严峻的新冠疫情,西青医院的医护人员畅红、毛志伟、张雪、宋海花毅然决然随队紧急驰援武汉。她们进“红区”、入方舱,同全国各地的援鄂医务工作者在数十个日日夜夜里和病毒进行“殊死搏斗”,与武汉人民一起谱写了同舟共济、春暖“疫”散的抗疫史诗。

两年前,面对全然陌生又异常严峻的新冠疫情,西青医院的医护人员畅红、毛志伟、张雪、宋海花毅然决然随队紧急驰援武汉。她们进“红区”、入方舱,同全国各地的援鄂医务工作者在数十个日日夜夜里和病毒进行“殊死搏斗”,与武汉人民一起谱写了同舟共济、春暖“疫”散的抗疫史诗。

两年后的今天,在来势汹汹的奥密克戎病毒侵袭下,上海这座熙熙攘攘、繁华美丽的城市骤然按下了“暂停键”。一方有难,举国支援,4月2日晚,西青医院援沪医疗队连夜组建,畅红、毛志伟、张雪、宋海花再次入选。“疫”往无前的她们,踏上了星夜驰援的征程。

畅红:“进过‘红区’驻守过方舱,我有经验我先来!”

2020年,西青医院神经外科主管护师畅红作为西青区第三批援鄂医疗队员,先后在武汉江岸方舱以及武汉协和医院重症病房参加抗疫。70多个昼夜轮转,畅红一次次与病人共同跨越生死难关,一次次深切感受着各方团结抗疫形成的坚不可摧的力量,这让她更加坚定了要牢牢守护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决心,所以当援沪医疗队组建通知一发到工作群里,畅红马上报了名。

“家里人都很支持,公公婆婆包括老公都是我坚强的后盾。他们说两个孩子你不要担心,你放心去,家里有我们。”畅红说,她能每次毫无顾虑冲在最前线,全赖于家人给予无条件的支持。

因为抗疫经验丰富,畅红成了同事们的“场外”指导,如何科学合理履行方舱内岗位职责,怎样做好患者护理、院感防控、自我保护,乃至进入方舱体力消耗大要穿单薄一些衣物、进舱前两个小时不要吃饭喝水这些细节她都一一与同事分享。

“上海方面给我们安排了很好的住宿条件,有什么问题沟通很顺畅,解决很快。我们会尽自己最大努力参与到这场艰苦的战疫中,我们有决心、更有信心!”畅红相信上海定能早日恢复“元气”,繁华如昔!

毛志伟的女儿说:“我的妈妈是‘超人’。”

身在上海的毛志伟,难得的空闲时间就是和五岁的女儿视频。因为疫情,她已经几个月没见过在老家的孩子。

“她虽然年龄小,但在她心里,妈妈就是‘超人’。她会说‘妈妈你要注意安全,保护好自己,我等你回来’。”说起暖心的“小棉袄”,毛志伟一天的苦累瞬间云淡风轻。

身为母亲,女儿是她的“软肋”、但身为医护人员,她早已练就“钢筋铁骨”。2020年,毛志伟参加援鄂任务,达武汉后进入武钢二院“红区”,她一次次将患者从生命边缘拉回,见证着一幕幕全民众志成城抗疫创造的人间奇迹,她重新思考“生”的价值与意义。在武汉期间,毛志伟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那次驰援对我的影响特别大,我觉得我应该成为一个对国家和人民有用的人,我要去做更加有意义的事情。向党靠拢,听党话,跟党走,是我一生奋斗的目标,现在我已经是入党积极分子啦!也希望通过我的言行,给孩子树立好榜样。”

收到出发上海的通知后,毛志伟一直在梳理此前积累的经验。大多数同事没有进入最前线抗疫的经验,内心难免没底焦虑,她从自身经历出发,疏解同事们的不安。她还叮嘱同事们一定要做好自我防护,这是顺利开展工作的基础。

乐观向上的毛志伟深知抗疫之路从不会一帆风顺,但战疫必胜是她不变的信条。

“希望这次回天津后,能回老家看看女儿,真是想她了。”

宋海花:“在武汉‘火线入党’,年轻就要有闯劲儿。”

宋海花,一个说话爽脆、做事利落的姑娘。凭着年轻人的闯劲儿,2020年宋海花没有通知家人就随西青区第二批援鄂医疗队奔赴武汉,进入武钢二院“红区”。在与新冠病毒“抢时间”挽救患者生命的过程中,宋海花直面生命的脆弱与无常,深感身为医者沉甸甸的责任。援鄂期间,她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并实现了“火速入党”,成为一名共产党员的人生理想成真。

“在武汉的时候很苦很累,有时候能直接感受到患者的无助。但我也看到了身边的医护人员把患者的安危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我真正理解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这几个字的分量。这次驰援上海,我责无旁贷。”宋海花的语气中带着年轻人不容置疑的笃定。

第一次来到上海,宋海花眼见这座城市虽有平时在电视里看到的流光溢彩,却没有了人来人往的“烟火气”,她难免有些低落难过。她暗下决定,在上海的日子里,一定充分利用好自己援鄂时期的经验,为同事们顺利开展工作给出建议,用饱满的热情和细心的照顾守“沪”人民的平安健康。

“这次疫情过后,我想回家看看爸妈,快半年没回去了。还有就是找个男朋友,带他一起来看看我曾经奋斗过的地方。”

张雪:“我和上海有个约定。”

“很早以前就和妹妹约好一起打卡迪士尼,攻略都做了好几版了,但没想到第一次来上海是参加抗疫。”

张雪是西青医院呼吸科的护士,青春正好的她喜爱时尚、喜欢繁华都市的节奏律动,上海是她一直向往的旅游目的地。但因为工作繁忙,去上海成为“一纸空谈”。这次援沪任务一下达,张雪没和家里打招呼就报了名,总算“圆梦”的她却看到了不一样的上海。

“我们晚上到的,上海夜景很美,也见到了黄浦江,但是路上空空荡荡的,清冷寂静。”

齐心协力让上海早日启动“重启键”!依据在援鄂时的方舱护理经验,张雪深知不仅要时刻关注感染者的身体状况,更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变化。有些感染者进入方舱后难免有焦虑急躁的情绪,而情绪又会直接影响他们的康复进度。进舱前,张雪就将这一体会与同事交流,大家都认为,要从细微处观察感染者的需求,尽可能帮他们解决难题,用心用情守护每一位感染者的身体健康。

“护士是一份有温度的工作,我想通过我们的努力,上海也会逐渐恢复它的温度。到时候我要实现和妹妹的约定。一起来上海走走看看。”张雪说。

明天凌晨,西青援沪医疗队将进入方舱开展工作,愿他们工作顺利,一切都好!

原标题:千里守“沪” 西青医护驰援上海系列报道——再次踏上驰援征程的“她们”
分享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