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西青信息港 >> 区外媒体看西青 >> 其它
【我为群众办实事】从滞销到畅销,西青区辛口镇的蔬菜上餐桌了!
来源:津云 作者:赵颖妍 编辑:李美玲 日期:2022-04-02
内容提要:“这几天,地里的茼蒿已经卖出去了3000斤。”3月31日晚上,西青区辛口镇第六埠村村民王兴发把大棚里的茼蒿收割好,送到村里的指定地点,工作人员会统一穿着防护服与商超平台对接收菜。几天来,棚里的蔬菜已经卖得差不多了,这一晚,王兴发睡得特别踏实。“滞销的蔬菜有了出路,心里也不那么着急上火了。”

  “这几天,地里的茼蒿已经卖出去了3000斤。”3月31日晚上,西青区辛口镇第六埠村村民王兴发把大棚里的茼蒿收割好,送到村里的指定地点,工作人员会统一穿着防护服与商超平台对接收菜。几天来,棚里的蔬菜已经卖得差不多了,这一晚,王兴发睡得特别踏实。“滞销的蔬菜有了出路,心里也不那么着急上火了。”

图片
 

  受疫情影响,作为本市重要“菜篮子”保障基地的辛口镇被临时管控,菜农出不去,顾客进不来,茼蒿、小白菜、圆白菜等多个品种的叶类菜长势喜人,销售却遇到难题,让村民有点“上头”。

  王兴发家里有15个大棚,其中一棚茼蒿、一棚小白菜,其他几个大棚都是市民包下的“小菜园”。“茼蒿是咱第六埠村的特产,一般情况下40天就能收菜了,生长周期短,效益特别高。”王兴发告诉记者,三月份天气逐渐暖和,正是茼蒿的生长期,天气热的时候,一天就能长一寸高。

  而就在茼蒿收获的日子,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菜农的阵脚。“我们村里3月23日出现疫情,开始封控、管控,村里大喇叭广播,让大家待在家里不要出门。”王兴发在家待了三天,连蔬菜大棚的帘子都没掀开过,不知道茼蒿长了多高,他有点坐不住了。

图片
 

  “大棚里的黄瓜、豆角、茄子、辣椒还没到收获季节,这些蔬菜没有受到太大影响。但是叶类菜到了收获季节可是不等人的。”王兴发告诉记者,一个棚的茼蒿有五六千斤,净菜大约3500斤。茼蒿的采摘期只有10天,如果不出棚卖掉,不仅没有收入,还要雇人往外清理废掉的蔬菜,又是一笔开销。

  村民的难处,干部看在眼里,急在心里。“3月24日、25日,我们陆续收到了村民反馈,菜地里的蔬菜该采摘了,不然就会烂在地里废掉。我们第一时间向区里反馈了蔬菜在销售环节上出现的问题。”西青区辛口镇镇长王树军说,绝不能因为疫情的缘故导致蔬菜滞销,给村民造成经济上的损失。而这时区里也已经考虑到这轮疫情对农户的影响,迅速成立了由区政府分管领导牵头,区农业农村委、区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区商务局、区市场监管委和属地街镇共同组成的工作专班。

  第六埠村有1万亩地、4000多个大棚,几个品种的叶类菜每天都要采摘销售。3月25日,村里已经摸清了蔬菜的底数,连夜加班向辛口镇党委请示报告,抢时间尽量减少村民的损失。

图片
 

  由于疫情管控,村民原本自己对接的客户不能进入封控区、管控区,在区工作专班的帮助下,大型商超第一时间来到村里。“这些企业在防疫管控和人员安全性方面更有把握。”王树军说,“通过这种渠道,我们解决了一部分蔬菜销售问题。”在专班成员的工作簿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数字。具体哪个村的哪户人家有哪些要成熟的蔬菜,他们都门儿清。几天的工夫,西青区农业农村委工作人员樊振中就写满了一个本子。他说:“这些都是农户的辛苦钱,我要给他们记清楚。卖出一笔,就踏实一笔。”

  王树军告诉记者:“在销售的过程中,我们把防疫工作放在首位。要求固定客户来了以后,必须出示核酸阴性报告、健康码,车辆经过消毒后才能到我们的指定区域去对接菜。这样既保证了人员的安全又保证了大批量蔬菜的对外销售。目前看,销售情况还是不错的。”

  3月30日销售11万斤,3月31日销售23万斤。几天来,辛口镇的蔬菜销售总量已经超过50万斤。

图片
 

  封控区的村民不能下地采摘怎么办?区级工作专班迅速研究,在确保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发动一些志愿者帮助收菜,保证不让蔬菜烂在地里。为了解决蔬菜采摘的问题,专班的党员干部冲在了前面,街镇里会干农活的志愿者也赶来增援。在满足防疫要求情况下,实施点对点摘菜转运。他们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与农户沟通,帮助农户采摘成熟蔬菜。此外,为了避免在田间地头聚集,一个个采摘小分队进行错峰采摘,并在专门开设的点位进行交易,保证了人员和农产品的双重安全。

  第六埠村一共注册了142户菜农,各家各户出的菜不同,出菜的时间不同,怎么分配收菜份额又最大限度、最公平地保护村民的利益?为此,村里派专人做台账,登记大型商超和批发商的需求,每天报计划单子,再根据村民种植的蔬菜成熟度轻重缓急来安排。“哪家的茼蒿高了,哪家还能压两三天,我们按照不同的时间节点分别通知各农户采摘,在区、镇两级帮助下,蔬菜销售已经得到基本的缓解,而且现在有的蔬菜已经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辛口镇第六埠村村干部倪国志给建了一个大型商超和批发商的群,工作组的大学生志愿者进行登记备案,汇总后分类,再通知各户准备蔬菜。蔬菜销售好,油菜等还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

  倪国志告诉记者,听说蔬菜滞销后很多人都打来电话,想要采购蔬菜。“昨天中午河北保定的批发商看到新闻报道后打来电话要进菜,而且一天要十吨八吨。可我们这没有这么多货,最后商定从明天开始每天给他提供两吨,也借此打开了一个新的销路。”

  村民郝向喜家是茼蒿的种植大户,她家的5个大棚全部种的都是茼蒿。“管控的头一天,我就开始犯愁,5个大棚的茼蒿可惨了。正常情况下一天收菜700多斤,这下不仅赚不到钱,还要雇人清理,这一季种植的心血全白搭了。”郝向喜正在发愁的时候,她接到了村里的通知,区里安排了专人来收菜,她只要把蔬菜送到指定地点,就会有专人负责消毒和对接。这对于郝向喜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这几天,她已经卖出了3个大棚的茼蒿,后续的销售工作也有了着落,心里有了底。

  更让郝向喜惊喜的是,原以为砸在手里的蔬菜要低价清仓,没想到现在的销售价更高了。“以前卖给批发商1.3元一斤,现在大型商超按1.8元一斤收购。而且要多少采摘多少,没有存货。”

  前来收购蔬菜的人人乐天津公司生鲜采购部总监陈锋也在现场,他给记者算了一笔“双赢”的账。“我们和西青区对接后,公司专门成立了专题组,并且破例每天拿着现金来找农户收菜。”陈锋说,“我们从辛口镇的蔬菜采购价格比以前进货价还要低很多。比如圆白菜,以前我们在河北唐山和山东聊城、滨州等地进菜,进货价是将近2元一斤,现在从辛口镇上菜价格是1.3-1.5元,这就有了5毛钱的差价,去掉我们的人工和车费,还有很大利润。我们上价低了,销售价也随之降低,对于消费者来说也得到了实惠,而且市民对辛口镇蔬菜的品质非常认可。既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也为菜农分了忧。”

  记者了解到,西青区商务局每天与大型商超沟通菜品的定量和品质,以及滞销菜品的需求。3月28日销售第一天,人人乐天津公司就采购了3000公斤蔬菜,31日已经采购了10700公斤,采购量涨了几倍。

  陈锋说:“这是我们第一次在这里上菜,我们以后可能会把重点放在这里,把中间商的环节去掉。我们随时要蔬菜,随时从地里收割,非常新鲜。”

  华喜汇通(天津)供应链集团有限公司是前来采购的平台公司。“这几天,西青区商务局一直在积极地协调我们和镇里、村里的对接,都为我们服务开绿灯,大家都在尽最大努力帮助滞销的蔬菜销售出去。”

  “合作达成后,我们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这种模式,将从农户手中采购的蔬菜直接送到市民手中。”华喜汇通(天津)供应链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储信强说,“我们采购部的人直接和村里对接,我们提需求,他们去组织菜农采摘,涉及油麦菜、油菜、茼蒿、芹菜、水萝卜等,为了更好地帮助村民,我们对接的时候会就近采购一些继续出棚的蔬菜,实现精准对接。”据介绍,这些蔬菜将直接放到小区的交付式前置仓。蔬菜就这样,从田间地头直接到了市民的手中。

  通过这次合作,储信强也发现了辛口镇这块“宝地”。“我们正在积极地对接一些这种小型的‘夫妻菜店’,把它串联起来,从整个供应链端去做配送,把农民端输出来的菜直接配送到他们手中,省得他们再去批发市场上货。希望等将来疫情结束以后,也可以形成这种长效机制。让辛口镇的菜能卖到天津的每个地区。”储信强说。

  3月30日下午,天津市商务局、市农业农村委联合西青区政府发出积极批发采购西青区辛口镇滞销蔬菜的倡议书,希望帮助解决菜农的燃眉之急。消息发出后,文中的电话就被打“爆”了。天津市商务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从当晚开始,相关部门和村镇对接人就陆续接到了各大采购商的电话,很多热心企业都积极对接采购,还有很多热心市民也打来电话表达想要买菜的意愿。非常感谢大家对滞销蔬菜的关注。”

  经过几天的忙碌,村里的蔬菜销售已经步入正轨。“现在每天销售茼蒿12000至14000斤,其他蔬菜5000斤左右,蔬菜基本都有了去向。村民情绪现在也特别稳定。”第六埠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郝庆水终于松下一口气。

  虽然这次是一次危机,但也给第六埠村带来了机遇。“大型商超他们市场大,需求的菜品全,这样合作之后,大型商超的收购价格比蔬菜批发市场还高,区里也支持鼓励。我们村里探索开始研究这种农户和企业对接的新模式,将来,线上线下和大型商超对接好了,很可能探索出一条新的乡村振兴之路。”

原标题:【我为群众办实事】从滞销到畅销,西青区辛口镇的蔬菜上餐桌了!
分享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