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您当前的位置 : 西青信息港 >> 新闻 >> 综合 |
|
||
|
||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西青区创新理论学习形式,通过开展情景式、体验式、互动式党史学习,全方位、多层次掀起学习热潮,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不断走深走实。 “现场”变“会场” 创新理论学习新形式 绿林流水、殴鹭飞鸣、湖岛相间、稻田交错……这里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如诗美景,这里时时看得到景、处处玩得到水,宛如“金镶碧玉带”,谱写出一段人与自然美好和谐的“金玉良缘”。这里是位于天津西青区王稳庄镇的绿色生态廊道,这里也是天津市西青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读书班的学习现场。 西青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创新理论学习形式、深化实践运用,举行党史学习教育第二期专题读书班。除了安排常规的集中学习和研讨交流外,还组织学员走进王稳庄镇绿色生态廊道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探索将自然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优势;观看红色电影《1921》,探寻百年大党的精神谱系和初心之源,永远缅怀革命先辈浴血奋战、为党为国的不朽功勋;深入张家窝镇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李七庄街龙湖天街项目、辛口镇大沙沃村双轨并行康居工程开展实地调研,聚焦群众关心关注的“一老一小”、住房道路等问题,把理论学习地点搬到建设发展一线、民生项目现场,以为民解难题、办实事的实际行动践行伟大建党精神。 同时,西青区各部门开展“永远跟党走”大运河畔无人机表演、“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西青专题展览、“千名书记讲党课·万名党员抒感言”等主题实践活动,集中宣传展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以及西青区在党的领导下改革发展的成就。一路走、一路看,边学习、边思考,学员们普遍反映收获很大,思想上有了新提升,进一步坚定了信仰信念,强化了责任担当。 文化艺术微党课 党史学习“活”起来 “1921年,在一个普通却又特殊的日子里,一条红色小船上诞生了一个伟大的党,那就是中国共产党。这条红船劈开了南湖的波浪,承载着十几个热血青年的红色理想,就是在这样一条小船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了!”在西青区杨柳青镇“学党史 剪红船 颂党恩”主题艺术微党课上,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杨柳青剪纸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郝氏剪纸第五代传承人郝桂芬老师一边为大家讲述红船来历和“红船精神”,一边为大家讲解、演示剪南湖红船的工序和技巧。 “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昭示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此次微党课以剪纸艺术为媒,将传统文化与红色文化相结合,以新颖的党史学习教育方式致敬党的光辉历史,让人民群众更好感受“红船精神”。在场的党员和群众在郝老师的耐心指导下,拿起剪刀按照步骤在纸上沿着红船剪影慢慢地剪下,一幅幅红船剪纸呈现在大家眼前,每一幅都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党的祝福和崇敬之情。 参加活动的党员安雯说:“今天这堂艺术微党课,我不仅学习了剪纸技艺,也更加了解了党的发展历程和革命先辈的感人故事。今后,我定会从先辈们艰苦卓绝的革命征程中汲取奋斗力量,始终坚守初心使命,只争朝夕、勇敢拼搏,为党和家乡的发展贡献力量。”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西青区将民俗文化元素注入党史学习教育中,以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彰显百年党史的深沉韵味,以党史学习教育赋予民俗文化与时俱进的现代感。除了利用剪纸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外,还积极组织非遗传承人创作《建党百年庆》等年画作品,组织文艺工作者创作快板书《不忘初心学党史》、情景朗诵《红色家书》、京韵大鼓《红军过草原》等一批红色文艺节目,在民俗文化、文艺作品中传递红色正能量。 利用微信建“园地” 随时随地学党史 “今天给大家分享革命家、军事家方志敏的先进事迹……”。西青区张家窝镇万科四季花城第16网格微信群里,网格员李蕾发布一条消息,并附上一个链接。随后,青年党员孟洁也发了一篇人民网文章。刘大爷看完微信群后,连发五个点赞的表情。全职妈妈李姐说要用党史来教育孩子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生活,微信群里的居民也纷纷表示要多和孩子们一起学习党的光辉历史。万科四季花城社区组建了17个网格学习群,党员群众将自己看到的党史故事、心得体会等分享到群中,每日进行打卡学习,重温党的光辉历史,弘扬党的优良传统,营造出了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的浓厚氛围。 在西青区全区网格里,党史学习教育以线上线下双管齐下的形式广泛开展着。线下,网格员们积极策划开展了“百年建党·百名党员·百个故事”“学党史· 践行新时代雷锋精神”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党员干部忆初心、话使命、再出发;广泛开展“送学上门”服务,为不方便的老党员送上指定学习书目,让老党员及时跟上党史学习教育的“步伐”,受到群众热烈欢迎。线上,全区1600多名专职网格员利用“津治通”平台和网格微信群,向广大居民群众宣传爱党爱国等各类信息3.8万条次,真正实现了党史宣传教育进网格;依托“西青网事”微信公众号,开辟“党史学习”专题版块,进一步方便广大干部群众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忙中偷闲学、见缝插针学,促进学思践悟、知行合一。 让乡村“大喇叭” 成为党史宣讲的“扩音器” “大家注意啦!今天,我们村‘建党百年·党史天天学’广播栏目正式开播了。第一讲由我带领大家学习《中国共产党简史》第一章第一节‘近代中国民族复兴的历史任务和各种力量的艰难探索’。”西青区辛口镇水高庄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兰会庆用浓浓的乡音说着。“我年纪大了,不会用手机,电视也很少看,平时就通过村里的大喇叭了解信息。今天听到村里的喇叭在播放党史内容,我非常激动,学习党的光辉历史,就是要让后人铭记先辈,铭记历史,没有党和政府的领导,我们现在也过不上这么好的生活。”一位老党员非常感慨地说道。 为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取得实效,水高庄村党委开设“建党百年·党史天天学”广播栏目,每天由村两委班子成员、各支部书记、党员和村民作为“今日党史广播员”进行播报,实现“要我学党史”到“我来讲党史”的转变。同时,积极发挥大喇叭时效性强、覆盖面广、收听方便的优势,将党史学习教育阵地搬到土炕头、田间地头,搭建起“空中课堂”,村民无论是坐在家中,在大棚里干活,还是在广场上活动,都能第一时间享受到“精神盛宴”,真正让党史学习教育“声”入群众心头。 辛口镇水高庄村红色“大喇叭”有效补齐了农村在党史宣传中的短板,特别是极大方便了农村老党员的学习教育,受到了广大村民热烈欢迎,在全村掀起了学习党史“一个都不能掉队”的热潮。 (天津西青) |
||
|
||
相关新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