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西青信息港 >> 生活 >> 鉴赏
走近非遗·西青记忆之民俗──精武会文化空间
来源:西青信息港 作者:晨曲 编辑:韩璐 日期:2021-12-17
内容提要:天津市西青区精武镇小南河村是爱国武术家、中华精武会创立者霍元甲先生的故乡。1910年由霍元甲创办的中华精武会是中国群众性武术团体之一,是中国第一个民间体育团体,以教学武术为主要活动。第一批学员73名,采用武术传统教授方法,以师带徒,传授拳术。

  图① 精武会表演团访问南非

  图② 校园习武

  图③ 2019年文化与旅游部安排非洲学员到霍元甲文武学校学习武术

  霍氏练手拳图谱(部分)

 

  霍元甲

 

  孙中山先生题赠精武会“尚武精神”

  印象

  天津市西青区精武镇小南河村是爱国武术家、中华精武会创立者霍元甲先生的故乡。1910年由霍元甲创办的中华精武会是中国群众性武术团体之一,是中国第一个民间体育团体,以教学武术为主要活动。第一批学员73名,采用武术传统教授方法,以师带徒,传授拳术。

  中华精武会为弘扬中华武术,破除了“因袭宗法,师徒秘传”的陋习,提出了各派同源的观点,不争门户短长,熔各派武术于一炉,荟萃全国群雄于一堂,互相观摩,互相砥砺,优者以勉,劣者以奋,形成了从未有过的武术新风尚。编制了“精武基本十套”,成为精武武术的基本教材,即潭腿、功力拳、节拳、大战拳、套拳、接潭腿、单刀串枪、群羊棍、八卦刀、五虎枪。在武术训练上,创立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开办初、中、高三级培训班。

  精武文化缘起于霍元甲,依托于精武会,逐步凝结成中国近代文化中特有的精武精神,它以“爱国、修身、正义、助人”为宗旨,成为一种博大的中华武术文化。它集中体现了爱国、正义、自强、包容、博爱的精神。“精武体育会”如今已经遍布许多国家和地区,培养学员一批又一批,在世界各地开花结果,影响人数众多。

  精武文化初探

  晨曲

  一、精武文化的形成

  霍元甲于1910年创办精武会,至今已走过百年。精武会不仅人数越来越多,从最初的几十人发展到2020年的数十万人,疆域也越来越大,从国内走向国外,从亚洲走向世界,在二十多个国家中,已有77个精武会。毋容置疑,精武会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现象。文化是必须拥有相当数量的人群的,将某种生活方式变成习惯并有共同的精神价值取向,成为集体意识,就是文化现象。精武会早在100年前就具备这一特征。

  精武会的影响力和辐射面远不止于此。就天津精武会而言,旗下的霍元甲文武学校本身就有1800名学生,2013年学校被国家文化部指定为“对非培训基地”以来,七年共为三十余个非洲国家培训200余名武术学员。这些学员成为骨干力量,再把中国武术技艺带到非洲,去传授给更多爱好武术的人。2014年以来,武校还先后承办第七届海峡两岸中华武术论坛;圆满完成2015年8月中共中央统战部、致公党中央委员会主办的“台湾青少年武术夏令营”武术培训任务;圆满完成由国务院侨办主办、天津市侨办承办的“2016年海外华裔青少年寻根之旅夏令营──天津霍元甲武术营”蒙古、加拿大、匈牙利华裔少年武术培训任务。霍元甲文武学校还举办“武术六进”活动,即武术进学校、进社区、进乡镇、进企业、进机关、进军营,推动社会各方都来习武健身。

  上海精武会有会员6537人,除对会员进行武术训练外,还普及武术,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整个上海市共成立13个辅导中心,186个辅导站点,组织各类培训班、辅导班,以达到修养品德、强体益寿的全民健身目的。开展武术进校园工作,先后在全市100多所中小学及幼儿园开展武术教学活动。建立23处武术培训基地;成立传统武术研究中心,挖掘整理、传承精武传统拳种。

  广东精武会会长曾带笔者参观广州市马务小学和其他几所小学。马务小学在武术教练潘焰峰的指导下,精选出的小学生武术队为我们表演精彩的武术套路。潘教练说,他在数十个中小学任过武术教练,教授的学生早已超过万人。潘教练还在少年宫办武术班,每期都招生200余人,从2007年开始一直没断。

  佛山精武会秘书长梁旭辉带笔者采访元甲小学。这所学校为传承精武精神做很多事情。霍元甲创办的精武会倡导“乃武乃文,惟精惟一”,元甲小学略做修订,校训是“乃文乃武,惟精惟一”。做为国办小学,文化课放在第一位是理所当然。课间武术操非常震撼,偌大的操场,学生方队排得满满当当,在教练的带领下,全体学生整齐地做着各种武术动作。

  香港精武会副主席李孝全精通八卦、迷踪和罗汉拳,其徒弟徒孙遍及全球很多国家。李孝全在美国、加拿大、意大利、菲律宾等国的多个城市设有精武会。这些精武会都是由他的徒子徒孙任会长,去经营,他是总监,巡回指导。从会长到会员,有很多都是外国人。

  在佛山精武会,笔者看到一幕又一幕,外国人习武的热情竟然如此高涨。显然,佛山精武会和梁旭辉师傅的无忧堂,正在走出国门,拥抱世界。10月29日,我们有幸看到,无忧堂举行洋弟子拜中国武术家为师的仪式。30多名洋弟子很激动,说今天很高兴,觉得终于成为中国功夫正式的一员了。数年来,无忧堂教出的洋弟子已有200多人,遍及欧美亚非各国。

  在佛山精武会的致柔社,我们亲眼见到南美洲巴西、智利、委内瑞拉等国的武术爱好者在那里学习中国武术。外国友人说,他们到中国寻找精武会,就是要学会真功,回去带动同胞一起强身健体。只有体魄强健了,才能更好地做事情,也才会有幸福生活。

  马来西亚有19个精武会,聚集着数万爱好武术的精武人,同时也影响着整个国家。世界各地的精武会都是如此,有核心力量,也有广大的影响面积。

  综上种种,能感觉到精武会走上国际舞台的铿锵脚步,能感觉到追寻精武会的群体是多么庞大,也能体会到精武文化的魅力正在世界人民心中产生着亲和力与凝聚力。

  二、精武文化之魂

  若对精武文化追根溯源,自然会想到霍元甲创办的精武会。若再探寻端的,那就要搞清楚武术本身的源头。

  按照传统说法,中国武术起源于原始社会。原始人类用棍棒等工具与野兽搏斗,积累很多搏击经验,后来又模仿野兽动作,用以丰富壮大自己。中国武术如虎豹拳、鹰爪拳、螳螂拳等都是模仿动物的象形拳。另有一说,中国武术起源于战争,战国时期士兵们在战争中掌握搏击技巧,经过发展演化形成武术套路。武术是古代军事传承技术,所以兵器被称为武器,军事被称为武事,军备也被称为武备。习武可以强身健体,亦可防御敌人进攻。武术,拥有消停战事、维护和平的力量。作为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的生存技能,中国传统武术成为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魂、承载中华儿女基因的魄。武术是中国人安魂守魄的法宝。

  中国武术,拥有消停战事、维护和平力量的作用。所谓“精武”,精武会特别强调,专攻为精,止戈为武。霍元甲创办精武会,目的是希望中华儿女都能体魄强健,具备维护和平的实力,精练武术功夫,是为了有能力保卫自己的家园,不是为了去攻击别人。只有自己足够强大,才能阻止战争,止戈为武。

  精武会的出现,其实是时代造就,应运而生。霍元甲生存的年代正是中华民族灾难深重,一次再次惨遭涂炭的年代。那时候,外国列强“以瓜分中国为能,以侮辱中国为乐”,中国人不光在经济上要忍受掠夺和贫穷,还要在精神上忍受打击与蹂躏。面对民族的奇耻大辱,眼见国家危难日甚,霍元甲和众多仁人志士如睡狮般觉醒,纷纷加入寻求救中国的道路。

  霍元甲青年时习武成名,后来名声传到天津城。天津老城北门外有个竹竿巷,紧靠京杭大运河。竹竿巷里有一家经营药材的字号“怀庆药栈”,掌东叫农劲荪。农劲荪文武全才,善交武林豪杰。农劲荪早就注意到霍元甲,后来有机缘邀请霍元甲帮他经营怀庆药栈。农劲荪追随孙中山加入同盟会,这使霍元甲得以接触当时中国的最进步思想。

  在与农劲荪接触的十几年时间里,霍元甲的变化开始步步深入,最终演变成立志武术救国。这体现在他的多种行为举止上。

  其一,破家规收外徒。霍家有家规,武术传媳不传女,更不能传外姓人。而霍元甲则认为,国家积贫积弱已到无可救药之地,霍家不该死守老规矩,应把武术奉献给大家,全民强才有拯救国家的希望。于是,霍元甲大胆破家规收外徒,刘振声、张文达、边云山等人先后成为他的徒弟。

  其二,改迷踪拳为“迷踪艺”。八国联军侵略中国,京津地区惨遭涂炭。霍元甲亲眼目睹到列强屠杀天津人民的场景。作为武林豪杰,被天津人尊称为“黄面虎”的霍元甲,倍感惭愧,责怪自己动手太晚,没能把家传绝技传授给更多的人,让大家都能自卫防身,奋勇杀敌。从此后,他在传授外姓人武功的同时,又精心研究改良家传绝技迷踪拳,使其更具实战效果,更具克敌制胜的把握,并将改良后的迷踪拳更名为“迷踪艺”。

  其三,挑战洋力士为国争光。当俄国大力士在天津城厢大戏院肆意侮辱中国人,英国大力士奥皮音在上海滩疯狂叫嚣蔑视中国人时,霍元甲都不顾一切挺身而出,去维护民族尊严,强烈要求洋力士登报承认错误,最终逼迫洋力士认输,大涨中国人志气。

  其四,霍元甲没办“霍家武馆”,而是创办上海精武会。精武会是全民的,不是私有的,更不属于哪个门派,是集天下各门各派于大成,为国人所用的。这说明霍元甲实践武术救国的彻底性。中国武林界打破门派观念是由霍元甲开始,精武会其实就是中华民族的大武馆,为全民所有,为全民所用。

  行为受思想支配,思想境界的高低决定着行为的高低。霍元甲没有停留在固守门派的老套中。

  精武文化是什么,就是“专攻为精,止戈为武”,最终目的是强健体魄,使自己有保家卫国之能,成为维护和平的力量。

  “专攻为精,止戈为武,维护和平”,就是精武文化之魂。

  三、精武文化之变

  精武文化在不同时期有不同内涵。

  1910年,霍元甲创办精武会之初,追求的是武术救国,强国强种,雪洗东亚病夫耻辱。这与时代背景有关,霍元甲亲身经历了甲午战争的惨败,八国联军入侵天津、北京,火烧圆明园,一次又一次割地赔款。天津有9个列强国家的租界地,他就生活在租界地之侧,亲眼目睹并感受到国家民族落后遭挨打的耻辱。霍元甲结交农劲荪后,接触到同盟会,受当时最进步思想的影响。他要武术救国,所以他才有一系列行动实践,迎战西方大力士,为国人长志气;创办精武会,号召天下武林豪杰都把武术奉献给国人,雪洗东亚病夫耻辱;打败日本柔道队,阻止日本人企图摧毁精武会的图谋,直至为这一追求而献身。

  孙中山先生对此曾有高度评价,称精武会“于强种保国有莫大关系”,并赠精武会“尚武精神”和“强国强种”两幅题词。

  显然,霍元甲创办精武会时,宗旨是为救国救民。霍元甲是希望通过武术振奋民族精神,从而唤醒国民自救于危难之中。

  精武文化内涵的第一次变化是在20世纪20年代。是时,精武会得到蓬勃发展,于是在1920年出现“精武五使下南洋”事件,精武会在东南亚诸多国家迅速发展。1923年5月24日,霍元甲次子霍东阁只身奔赴南洋爪哇岛创办精武会。历经两年时间,霍东阁在爪哇岛共创办8个精武会。霍东阁在《南凕精武大事记》序言中有这样一句话,“我精武之所以能得国人之信仰,缘其具有改良风俗,化除疆域,统一民族,进而谋全世界人类之健康,不使有此强彼弱之弊,而收一视同仁之功之大愿望。”这说明,这一时期的精武会走出国门后,胸怀更博大,立足更高远,是为谋全世界人类之健康,消除一切柔弱弊病,不使有此强彼弱之弊,而收一视同仁之功之大愿望,从而谋求世界和平。

  精武文化内涵的第二次变化是在2010年。11月13日,天津市西青区在霍元甲家乡精武镇小南河村举办“精武会创办100周年”“霍元甲逝世100周年”纪念大会,来自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6个精武会同仁齐聚一堂。大会提出“爱国、修身、正义、助人”八字精武精神,世界各地精武会同仁一致赞成。上海精武会在新出版的《精武本纪》百年庆典一节中说,“2010年适逢上海精武总会成立100周年。历经百年风雨,精武体育总会始终秉承‘爱国、修身、正义、助人’宗旨,坚持弘扬中华武术,传承华夏传统文化瑰宝。”上海精武会“始终秉承”四个字说的好,其实,不论是霍元甲还是霍东阁,他们当年提出的精武文化理念,无不包括这八字内涵,这也是天下精武会“始终秉承”的宗旨。时代不同,说法不一样而已。爱国、修身、正义、助人,放在今天“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框架下,更具时代意义,更容易被世界人民接受。

  霍氏练手拳谱

  霍氏练手拳为霍家“迷踪艺”之一种,经霍家留传七代。

  上式盘古分天地,

  左面挎袖打两拳,

  回顾搂手右拳打,

  将手上步打左拳,

  提腿落定担山式,

  分星抱月定身形,

  挎耳上步左拳打,

  贯耳拗身变魁星,

  单鞭伏地突捶起,

  跃身捆挂显威灵,

  前摚后撑双捶踵,

  晃手独立效魁星,

  三环套月上右步,

  二郎担山赶太阳,

  海底捞月进左步,

  左拳急发人难防,

  跃身捆挂鸿门蹅,

  回手撩阴再突裆,

  缠手上步疾进肘,

  伏地塌掌步先回,

  乘式急用搂挎手,

  飞腿顿脚连两捶,

  晃手立定摞缰式,

  进步两拳紧相随,

  贯耳回身三环月,

  跨虎式定显神威,

  魁星抱斗单足立,

  走马活挟似迅雷,

  前双捶,后双捶,

  护耳丁式忙飞腿,

  顿脚进步连两捶,

  摞手闲挡乘机变,

  闪步擗拦掌手雷,

  腾身蹚连贵疾快,

  凤凰展翅呈英魁,

  左手开,右手打,

  连蹚两步再撑腿,

  斜身拗步打横擂,

  搂手出撑金鸡立,

  展翅腾身丹凤飞,

  提铃式,玉兔尾,

  摔掌护裆忙提腿,

  进步翻身打右捶,

  十字飞腿金鸡立,

  跃身蹚掌顺步捶,

  晃手魁星右腿立,

  走马活挟双撞捶,

  魁星左腿立,

  活挟,再撞捶,

  魁星复立,

  套月担山显雄威,

  摇手蒙头打右捶,

  十字拍脚掌护肋,

  打花退步虎式,

  随机应变任我为,

  左纺手,

  左步提起向右走,

  右纺手,

  右足落地左步偷,

  仍归原地闭裆式,

  向左走,

  忙上右步纺右手,

  再上左步纺左手,

  随时右步偷,

  仍回原地闭裆式,

  摔掌上步打右拳,

  左步提回右扫蹚,

  上步撩阴再突裆,

  缠手上步打左拳,

  搂手虚式穿心掌,

  向右斜行三纺手,

  左步蹅开莫停留,

  忙退右步魁星立,

  单鞭伏地用目瞅,

  起身再打七星拳,

  退步举掌式方收。

  霍氏练手拳图谱(部分)

  霍元甲出于爱国忧民之心,打破“传媳不传女”之例,开外传之先河,在天津授技于开门弟子刘振声。他把“迷踪艺”公开传世,并亲授霍氏练手拳。后霍元甲因受日本人暗害而殁,终年42岁。霍氏练手拳是霍元甲融会各派武术之精华而创。现存的拳谱,对于研究其他武术技法、杂技、舞蹈等也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此拳集太极、长拳等各门武术于一炉,注重手脚并用,严密圆活,在劲力上颇有讲究。“刚劲”刚而不僵,“柔劲”则柔而不软,姿势舒展、架式端正、动作圆活、轻灵敏捷,全身动作与局部动作相间,其变化多在意料之外,长于技击实用,不难于学,而难于练,更难于精。此拳没有花门,重于攻防技术。套路结构上既吸取各家之长又突出其本身的特点,内容丰富多彩,手型有掌、勾、爪,步型有弓、马、虚、仆、偷。其手法融鹰爪、螳螂、八卦、太极、潭腿、短拳、形意、佛家各门于一炉,共包括72招式。

(聚焦西青)

原标题:走近非遗·西青记忆之民俗──精武会文化空间
分享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