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西青信息港 >> 新闻 >> 综合
解读西青区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①:回顾五年发展历程 在砥砺奋进中彰显西青之为(上)
来源:西青信息港 编辑:李美玲 日期:2021-12-08
内容提要:中国共产党天津市西青区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于12月4日闭幕。大会的主题是: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团结带领全区人民,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打造大运河闪亮明珠,建设现代化活力新城,奋力谱写西青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使全区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形成广泛共识,即日起,《西青新闻》节目将对西青区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进行解读,今天刊播第一集:回...

  中国共产党天津市西青区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于12月4日闭幕。大会的主题是: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团结带领全区人民,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打造大运河闪亮明珠,建设现代化活力新城,奋力谱写西青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使全区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形成广泛共识,即日起,《西青新闻》节目将对西青区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进行解读,今天刊播第一集:回顾五年发展历程 在砥砺奋进中彰显西青之为(上)。

  过去五年,是经济发展深度优化、提质增效的五年。五年来,我们保持战略定力,发挥“双重优势”,坚持“竞争上游、上游竞争”,大力推动各次产业向高端迈进,经济发展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先进制造业加速升级,集成电路、汽车及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高端产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超过70%,人工智能产业园、大数据产业园、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等一批产业引领平台落地生根、拔地而起,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助推经济提质增效的新引擎、新动能。现代服务业迅猛发展,现代物流、检验检测等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相得益彰,高端商贸、文化旅游、会议会展等生活性服务业随城市化蓬勃壮大,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历史上首次超过工业,达到55.4%,标志着西青城市化进程迈上新的台阶。新动能引育成果显著,累计引进项目1.2万个,引进各类人才1.7万余人,获评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区。全区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总体平稳、稳中向好、质量提升,西青步入高质量发展新轨道。

  过去五年,是城市品质深度提升、绿色文明的五年。五年来,我们以加快城市化进程为主线,系统推进规划提升、基础建设、环境治理等各领域工作,城市建设治理向精细化、全覆盖提质升级。积极融入京津冀城市群,推进美丽“口子镇”建设,强化区域产业联动、交通联通、生态联防,以更高姿态服务雄安新区“千年大计”。深入实施“两城三带三区”发展布局,赛达新城产业实力显著增强,西青辅城核心能级稳步提升,南站科技商务区全面建设,西青开发区转型扩区,新城市中心、社会山文旅港、梅江会展中心等一批商圈繁荣兴起,城市道路、地铁线路、城市公园等配套功能日益完善,市一中心医院、市妇幼保健中心、市民政事业服务中心等一大批市级载体资源在我区加快布局,城市服务能级和精致城区格局全面提升。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攻坚战,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拆违治乱、整合提效,治理“散乱污”企业2000余家、违法建设930余万平方米,55个工业园区实现“两重天”变“一重天”。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力度,西青郊野公园、绿色生态屏障等一批标志性生态项目相继建成,全区林木覆盖率达到33%,王稳庄镇、辛口镇获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我区先后获得国家卫生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国文明城区等“国字号”殊荣。

  过去五年,是农业农村深度发展、乡村振兴的五年。五年来,我们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现代都市型农业,实施小站稻振兴工程,引进中央厨房延伸农业产业链条,积极推进乡村旅游,有效带动村民增收,获评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不断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圆满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激活农村“沉睡”资源,全区农村集体资产总量占全市比重超过60%,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全部达到50万元以上。全力改善农村住房条件,探索推进“双轨并行”村民康居工程,累计80多个村庄还迁进楼、住上新居。连续三年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彻底消除农村黑臭水体,在全市率先完成“厕所革命”,建成百年花乡、生态六埠、稻香农谷等一批农业示范项目,规划建设大沙沃、白滩寺等一批特色村庄,打造了乡村振兴的西青样板。高位推进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创新旅游扶贫、消费扶贫模式,有力助推四个受援地脱贫摘帽,与受援地人民一同迈进全面小康社会。

  过去五年,是全面改革深度推进、创新发展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创新竞进,在大胆探索、先行先试中打开脑袋上的“津门”,推动重点领域改革迈向深水区,不断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一揽子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大胆革新财政体制,实现街镇财权事权相统一,充分调动街镇发展积极性;完成西青开发区、南站科技商务区管理运营体制改革,完善“3+1”国有资本布局,有效激发各类载体发展活力。圆满完成新一轮机构改革,有力推进经济发达镇赋权、教育体制、医药卫生体制等各领域改革。成立津门湖街道,治理“飞地”156处,推动区域化基层社会治理难题得到有效化解。规划建设杨柳青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大运河艺术之城,一批辐射能力强劲、带动作用突出的关键项目实现破题开局。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和“一制三化”改革,建成南北两个市民中心,连续五年开展“双万双服”活动,出台“亲商八条”等工作举措,上线“亲清西青”企业服务平台,在全市率先实现“拿地即开工”“交房即交证”“审批不打烊”,营商环境向便利化、法治化方向迈出坚实步伐。

原标题:解读西青区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①:回顾五年发展历程 在砥砺奋进中彰显西青之为(上)
分享到: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