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西青信息港 >> 生活 >> 生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阐释】富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价值目标
来源:西青信息港 编辑:韩璐 日期:2021-11-15
内容提要:国家富强是促进社会进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制度保障。从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并将富强列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首位要素,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生产力标准的根本要求,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夙愿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

  国家富强是促进社会进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制度保障。从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并将富强列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首位要素,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生产力标准的根本要求,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夙愿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

图片

  (一)富强是中华民族的千年夙愿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

  为什么说富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首要价值目标呢?简单地讲,对富强的追求是任何社会主体的基本需求和前进动力。自人类产生以来,摆脱物质匮乏,不断创造、积累物质财富就成为社会主体的生存所需和基本追求。社会个体如此,民族、国家也是如此。今天,中国共产党人正带领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国家富强是实现这一梦想的物质基础和保障。

  (二)富强是生产力标准和价值标准的统一

  富强作为国家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首要价值目标,其内涵是什么?具体说来,要正确把握富强这一国家层面的首要价值目标,我们必须正确认识以下几对范畴的辩证关系。

  1.国强和民富的关系。“富强”的含义,笼统讲就是民富国强。若进一步细分,“富强”包含着两大主体的价值诉求:一是人民的富裕,二是国家的强盛。“富强”首先在于富民,即人民富裕。其次,“富强”还在于强国,即国家强盛。

  2.先富和共富的关系。富强作为国家层面的首要价值目标,还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什么才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呢?那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本质概括,既包含生产力发展标准,也包含共同富裕的价值目标。

  (三)积极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富强观

  当代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是,“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是接近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历史目标,我们越应该保持清醒头脑,正视我们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党的十八大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中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建设社会主义富强国家,必须深刻把握我们身处的新形势、新机遇,全面认识我们面对的新任务、新课题,科学分析我们面临的新矛盾、新挑战,真正把社会主义富强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文明西青)

原标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