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您当前的位置 : 西青信息港 >> 区外媒体看西青 >> 其它 |
|
||
|
||
九月末,位于西青区杨柳青镇以北2.5公里处的白滩寺村秋意渐浓,子牙河在村南静静流淌,三五游人垂钓河边,大大小小的鱼儿不时跃出水面,映照出这丰收的好时节。 ![]() 绿树掩映中的白滩寺村党群服务中心 退休老党员刘祥岭正在村北的天津27人高尔夫俱乐部里转悠。“这是一座36洞国际标准球场,对草坪养护的要求很高。我在这干了将近20年,熟悉这里每一片草坪的脾气性格。”刘祥岭自豪地对记者说。“草坪养护可不简单,我常常和跟着我一起干的村民说,咱们得技术过硬、责任心过关。这么好的一大片草坪交到咱们手中,咱就得对得起这份信任。”刘祥岭担任高尔夫俱乐部草坪养护总监期间,养护工作队成员最多的时候将近40人,其中大部分都是白滩寺村村民。 作为养护队的“技术能人”,刘祥岭总是手把手教其他村民草坪养护的技巧,还抢着干苦活儿累活儿。大伙儿也有样学样,无论烈日酷暑还是数九寒天,都能实时根据季节温度等变化,让草坪始终保持最大限度的生机。 “我是本村党员、退役军人,回乡就业后村党组织没少照顾我。我有手艺又有平台,就想带着乡亲一起增收致富。”刘祥岭朴实的话语甚为动人。 丰乐会农家院的经营者王敏是个“外来户”,与土生土长的刘祥岭不同,但又和刘祥岭相同,他们都得到了村党组织的关心和帮助。 ![]() 丰乐会农家院一角 “这些年,村里填平污水沟,地下铺设排污管道,地上建了健身广场,村居环境好了,空气清新了,路面平整了,周边交通更加便利,我们小院的顾客越来越多,生意越来越红火。”王敏告诉记者,丰乐会农家院已经在村里经营了10来年,面积扩大到了刚开业时的两倍,土地租赁费用却没怎么上涨,加上村“两委”班子成员和热心村民经常帮他介绍客源,如今农家院声名远播,回头客源源不断。 白滩寺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广宇告诉记者:“对于村里的个体经营能手,我们不仅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予以照顾,也在日常经营中进行扶持。既要帮他们干得好,还要想办法让他们留得住。” 现在,好几个村民在农家院里上班,不仅方便照顾家,还能增加收入,他们都对这份工作非常满意。“以后村里的生态产业、休闲旅游、原乡村落等产业项目搞好了,我们店的规模还会再扩大,就能解决更多村民的就业了。”“经营能人”王敏对农家院的前景信心满满…… 除了在丰乐会农家院打工,还有不少村民在村里的禹都陶瓷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禹都陶瓷”)上班。“这孩子踏实,坐得住,制瓷是精细活儿,就需要他这样的!”“从他手里出来的粉瓷,那叫一个好!”“我们老板不仅手艺精、善经营,还总替村里人着想,我们在这里干活踏实起劲。”让村民们赞不绝口的人叫王作彬,是西青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粉彩瓷器制作技艺的第二代传承人,也是禹都陶瓷的创始人。 ![]() 乡土能人王作彬(左)介绍粉彩瓷器作品“胖小抱鱼” 成立于上世纪90年代的禹都陶瓷,已经从最初两三个人的小作坊发展成为现今占地800多平方米、厂房20多间、员工20多名的村级优质企业。在2010年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上,禹都陶瓷创作的“芍药雉鸡纹玉壶春瓶”被作为指定礼品赠送给参会的国内外领导、嘉宾、记者。 平素不善言辞的王作彬,讲起那段经历时却滔滔不绝:“当时有十几家公司参与竞争,经过层层选拔,我们率先做出了样品,得到主办方认可后,赶制出七八百套成品。这些精心制作的陶瓷摆件被各国首脑、嘉宾带回家,中国传统文化也随之走出国门,被世界所看到和欣赏……”如今,企业出产的粉彩瓷器不仅畅销全国,还走出了国门,赢得了国际好评。 作为白滩寺村土生土长的制瓷能人,王作彬数十年如一日潜心钻研制陶技艺的同时,也带领不少村民一起迎来了更加富裕的美好生活。 村民郝红玉在禹都陶瓷干了五六年了,之前她在区里一家企业做文员,通勤时间长,收入也不太理想。听说王作彬这里生意不错,她就主动上门拜师学艺。对本村村民格外照顾的王作彬一口答应留下郝红玉,让她一边学手艺,一边挣工资。郝红玉心里满是感激,自然学得快也干得勤,现在每个月能有五六千元的收入。 “我打心眼儿里喜欢这个工作。”郝红玉乐呵呵地对记者说。像她这样在这里学艺、工作的村民还有十来个,他们跟着王作彬这个“乡土人才”,把新时代的乡村日子过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 前些年,随着业务发展,王作彬曾打算把公司从村里搬到文化产业聚集的杨柳青镇石家大院附近,后来他逐渐打消了这个想法。“村‘两委’班子把位置最好的地给我们用,在租赁政策上也对公司倾斜,还经常帮我们对接政府方面的业务,公司能有今天的成绩,离不开村党组织的关心和帮助。作为土生土长的白滩寺村人,我会继续留在这方热土上,和我的父老乡亲一起为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添砖加瓦。”王作彬道出了扎根村里的各类“乡土人才”的心里话。 ![]() 白滩寺村“一肩挑”王广宇介绍本村建设规划 王广宇告诉记者:“未来,我们将整合杨柳青年画和粉彩瓷器制作等文化资源,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打造陶瓷制作体验馆,延伸、做大禹都陶瓷产业,真正让本土能人干得好、留得住。” 编辑说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人才振兴是关键。要培养和留住一批能够带动特色产业发展的“土专家”“田秀才”等“乡土人才”,形成让“能人”带众人、让众人变“能人”的良好发展氛围。选好人才、育好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才能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使广袤乡村充满勃勃生机,迎来更有希望的发展前景。 |
||
|
||
相关新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