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西青信息港 >> 新闻 >> 综合
西青区门道口村:助推乡村振兴 树立文明新风
来源:西青信息港 编辑:韩璐 日期:2021-08-31
内容提要:作为天津市文明村,门道口村位于西青区大寺镇北部,背靠西青经济开发区北邻梨双公路,与外环线、天津梅江会展中心一河之隔。近年来,门道口村坚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上级党委工作部署,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

  作为天津市文明村,门道口村位于西青区大寺镇北部,背靠西青经济开发区北邻梨双公路,与外环线、天津梅江会展中心一河之隔。近年来,门道口村坚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上级党委工作部署,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一手抓好村经济社会发展,一手抓好精神文明建设,持续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把文明创建工作和农村发展各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有效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推动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2019年,门道口村决定规划建设村史馆,历经三年建造发展,如今,门道口村史馆已成为大寺镇精神文明建设新地标。

  高度重视,精心规划,树文明新风

  门道口村充分发挥村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深刻认识精神文明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始终把精神文明建设纳入重要工作议事日程中,成立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由党总支书记史树奇担任组长,领导小组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工作会议,分析全村情况,探讨工作新举措、新思路,努力开拓创建工作新格局。

  为全面展现农村发展历程,留住浓浓美丽乡愁,不断丰富村民们的精神文明生活,2019年6月,门道口村决定依托新建党群服务中心,规划建设村史馆。村史馆占地面积120平方米,总投资30余万元。体现创新思维,切实用“活”村史馆,留住记忆,传承文化,门道口村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当即找到一直默默无闻书写村志的张恩贵,请他牵头设计村史馆展厅布局,谋划建造村庄沙盘,征集馆内展览文物。

  收集走访,手工打造,展文明新貌

  2019年6月19日,由张恩贵,李恩贵、程桂敏、李文通四人组成的工作组开始了村史馆布局布展工作。经研究,村史馆展厅布局按展厅面积设计展柜、展架、沙盘位置平面图,设计沙盘底盘架3个,其中3m*3m的两个,3m*4m的一个。制做解放初期1954年的土房老村庄沙盘一个,改革开放后2000年新村砖房沙盘一个,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2020年老村平改后楼房沙盘一个。老村土房沙盘自己做,新村砖房沙盘和沙盘厂合作,楼房沙盘由沙盘厂制作。

  历时一年,展现解放初期风貌的老村庄沙盘打造完成,其间经历了走访串户,收集资料,手绘原始风貌图,手工制作模型,请教村内老人等多个环节。布局沙盘时,按当年的村庄布局,摆上各户的房屋院子,小屋,过道,影壁等,请老人们实际指导,确定当时的准确位置,包括胡同,邻里,树木,坟地,园田,耕地,坑河,小桥的位置,与老村比例完全相辅。同时另外两座沙盘也在马不停蹄地制作。村民设计,手工制作,村史馆的建造彰显了工匠精神,也为村民留住了巨大的精神财富。透过历史风貌沙盘,村民们不仅了解了各个历史时期门道口村的村风,人情,生产,生活,而且清楚地了解到时代进程中村庄文明的继承和发展以及文化的弘扬和繁荣。

  留住乡愁,诉说历史,惠文明生活

  村史馆建成后,极大地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村民们闻讯而来,大都见景生情,老人们回忆起艰苦的年代,带入他们的童年,回想起当年的往事,纷纷感叹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中年村民来看的为多,在沙盘前给年轻人将老家院的位置,讲祖辈奋斗的故事,孩子们看了听了更是震撼与惊奇。

  2020年,村史馆创始人张恩贵被评为“天津好人”。发挥好人模范作用,张恩贵加入了大寺镇模范宣讲团,而村史馆也成了“四史”宣讲基地,不断让党的历史和理论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以三座沙盘为重要抓手,张恩贵先后围绕“四史”,结合农村发展实际,为前来村史馆参观的各级机关党员干部、中小学校、周边村民开展宣讲。2021年围绕党史学习教育,以村史馆收集素材及村志为素材,门道口村还制作了村史短片,供参观群众学习欣赏。

  关心关爱未成年人,依托村史馆,村里的少年们也体验到农村历史与乡村振兴的时空对话。村史馆内的村貌沙盘,布票、肉票、粮票、缝纫机、钟表等老物件以及张恩贵详实生动的宣讲都让孩子们进一步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培育文明乡风,厚植爱国爱家情怀,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

  不断推动乡风文明和乡村振兴,门道口村将进一步充分发挥村史馆功能和作用,多开展各类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村民认同感幸福感,使村史馆成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新平台,打造精神文明建设新地标。

(文明西青)

原标题:
相关新闻